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5899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其中背光模组包括:基板、背光灯、光学膜片和白色围坝;基板的一侧表面包括多个背光区域,背光区域上设有多个背光灯;光学膜片层叠于基板设有背光灯的表面上,且覆盖背光灯;每个背光区域的周围均设置有白色围坝,且白色围坝相对于光学膜片背离基板的表面凸起。白色围坝围绕背光区域,因此,白色围坝可以对整个背光区域进行匀光,背光区域由其对应的光学膜层进行色转换等等。也即,整个背光模组以背光区域为单位进行匀色和色转换等,此时,背光区域内的背光灯的侧出光射于白色围坝后,可以由白色围坝反射至朝向基板,从而可以防止晕光现象出现。从而可以防止晕光现象出现。从而可以防止晕光现象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

技术介绍

[0002]在显示
,有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和LCD两种显示方式,与CRT相比,LCD占用空间小,功耗较低,辐射较低,无闪烁,不易产生视觉疲劳。因此,LCD已经成为显示领域的主流发展趋势。
[0003]LCD本身是不能发光的,需借助要额外的光源才可发光,通常额外配备的部件称为背光模组,因LED具有低功耗、低发热量、亮度高、寿命长等特点,因此一般会选择通过LED芯片为LCD提供光源,以使LCD顺利工作。一般情况下,该背光模组多为侧入光式背光模组。
[0004]上述的背光模组一般由基板、LED芯片和光学膜片组成,其中LED芯片固定于基板的一侧表面上,光学膜片层叠于基板设有LED芯片的表面上。 LED发出的光从入光面射入光学膜层后经反射从光学膜层的出光面射出,然后进入液晶显示模组。
[0005]然而,目前的背光模组,很容易出现热点(hotspot)问题,热点问题,也即由于LED光源的发散角受到限制,在光学膜片靠近LED光源的区域出现光柱亮区,从而引起背光模组的入光侧发光面存在明暗不均的不良现象。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般通过增加扩散片来解决,然而,增加扩散片之后,虽然解决了热点问题,但是却很容易出现晕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旨在解决增加扩散片之后,容易出现晕光的问题。
[0008]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基板、背光灯、光学膜片和白色围坝;所述基板的一侧表面包括多个背光区域,所述背光区域上设有多个所述背光灯;所述光学膜片层叠于所述基板设有所述背光灯的表面上,且覆盖所述背光灯;每个所述背光区域的周围均设置有所述白色围坝,且所述白色围坝相对于所述光学膜片背离所述基板的表面凸起。
[0009]上述白色围坝环绕背光区域,该背光区域有多个背光灯,因此,白色围坝可以对整个背光区域进行匀光,背光区域由其对应的光学膜层进行色转换等等。也即,整个背光模组以背光区域为单位进行匀色和色转换等,此时,背光区域内的背光灯的侧出光射于白色围坝后,可以由白色围坝反射至朝向基板,从而可以防止晕光现象出现。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背光区域共用部分所述白色围坝。由此可以节省资源,降低成本。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白色围坝包括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顶表面和底表面;所述顶表面背离所述光学膜片,所述底表面与所述光学膜片相接触;在所述背
光模组的宽度方向上,所述顶表面的尺寸小于所述底表面的尺寸。由此,白色围坝的结构稳定性较强,不易出现倾斜或者坍塌等情况。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白色围坝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或者等腰三角形;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白色围坝的延伸方向。将白色围坝的截面设置为等腰梯形或者等腰三角形,可以便于加工,从而降低加工成本;以及可以增加白色围坝的结构稳定性。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白色围坝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延伸至贯穿所述光学膜片,且与所述基板设有所述背光灯的表面固定也即,白色围坝的厚度较厚,可以贯穿整个光学膜片,并且高凸于光学膜片。由此,背光灯的侧出光射于白色围坝之后,可以被白色围坝反射至上方出光面处,再从上方的出光面射出。该种设置方式,可以增加出光强度,提高光能利用率,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001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白色围坝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伸至所述光学膜片内,且所述白色围坝的底表面与所述背光灯的侧出光面朝向所述基板的边沿平齐。由此,既能使得白色围坝将背光灯的侧出光尽可能的反射至上方出光面,又能降低白色围坝的厚度,从而节约资源。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白色围坝的材质包括白色围坝胶、白色感光胶和白色涂料中任一种。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白色围坝相对于所述光学膜片背离所述基板的表面凸起的尺寸大于或等于10微米。由此,白色围坝既能起到支撑作用,又能防止晕光现象出现。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色转换层、扩散层和反射层;所述扩散层面对所述白色围坝,所述反射层面对所述基板。其中,反射层可以使背光灯发射的光的强度均质化,扩散层可以使背光灯发射的光的颜色比较均匀,色转换层可以将蓝光背光灯发出的蓝光转换成红光或者绿光,从而满足LCD的多色彩显示需求。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光学膜片的尺寸大于或等于63微米,且小于或等于330微米。因一般情况下,背光灯的厚度为10微米至100微米之间,因此设置光学膜片的厚度处于63微米至 330微米之间,使得光学膜片可以覆盖住背光灯,又能使得光学膜片的厚度在合理范围内,以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以及节约资源。
[0019]基于同样的专利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LCD,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和多个液晶层,多个所述液晶层均层叠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上;所述液晶层的边框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区域和所述白色围坝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区域重合。
[0020]上述LCD,应用本申请第一方面中所述的背光模组之后,在白色围坝作用下,晕光现象明显改善。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现有技术中LCD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热点现象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晕光现象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图1所述背光模组的对应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图4的A处放大图。
[0027]图7为图6图1中所示背光模组沿厚度方向的分层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沿厚度方向的剖视图。
[0029]图9为本申请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沿厚度方向的剖视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现有技术:10

背光模组,11

光学膜片,12

扩散层,13

色转换层,14
‑ꢀ
增亮膜层,15

反射式偏光增亮膜层,16

基板,17

背光灯,20

显示面板;
[0032]本专利技术:1000

背光模组,100

基板,110

背光区域,200

背光灯,300
‑ꢀ
光学膜片,310

色转换层,320

扩散层,3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背光灯、光学膜片和白色围坝;所述基板的一侧表面包括多个背光区域,所述背光区域上设有多个所述背光灯;所述光学膜片层叠于所述基板设有所述背光灯的表面上,且覆盖所述背光灯;每个所述背光区域的周围均设置有所述白色围坝,且所述白色围坝相对于所述光学膜片背离所述基板的表面凸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背光区域共用部分所述白色围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色围坝包括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顶表面和底表面;所述顶表面背离所述光学膜片,所述底表面与所述光学膜片相接触;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宽度方向上,所述顶表面的尺寸小于所述底表面的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色围坝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或者等腰三角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色围坝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延伸至贯穿所述光学膜片,且与所述基板设有所述背光灯的表面固定;或者,所述白色围坝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朋月黄嘉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