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在车顶横梁与车顶拱梁之间的加强零件的机动车辆结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5749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辆结构件,所述机动车辆结构件包括:两个车顶拱梁(5),所述两个车顶拱梁侧向地布置在所述机动车辆结构件两侧每侧各一个;车顶横梁(13),所述车顶横梁包括分别与所述两个车顶拱梁(5)固定的两个端部(13A);以及加强零件(15),所述加强零件用于加强所述横梁(13)的端部(13A)中的每个与对应的车顶拱梁(5)的固定,所述车顶横梁(13)的端部(13A)中的每个布置在对应的加强零件(15)与对应的车顶拱梁(5)之间。应的车顶拱梁(5)之间。应的车顶拱梁(5)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在车顶横梁与车顶拱梁之间的加强零件的机动车辆结构件


[0001]本专利技术要求于2020年6月19日提交的法国申请1906606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内容(文本、附图和权利要求)在此并入本文引作参考。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辆的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机动车辆结构件。

技术介绍

[0003]许多组织以政府的名义实施车辆的测试协议,所述测试协议尤其用于测试所述车辆在碰撞期间的可靠性又或强度。由此,“侧柱碰撞(choc lat
é
ral poteau)”协议能够测试在侧向碰撞期间在所述车辆的中央侧立柱或中间支柱位置处的车辆强度以及由乘客遭受的损伤。
[0004]机动车辆结构件通常包括两个车顶拱梁,所述两个车顶拱梁定位在车顶两侧每侧各一个。车顶横梁定位在所述车顶下方并且侧向地与所述两个车顶拱梁固定。此外,可在所述横梁的端部中的每个处使用加强零件以便加强与对应的车顶拱梁的连接。但在侧柱碰撞期间,所述车顶横梁的端部可能与对应的车顶拱梁脱离,这由此造成了对于乘客的损害。
[0005]已公布的专利文件FR2932150A1公开了一种车顶横梁,所述车顶横梁具有肋,所述横梁在自身的端部中的每个处与车顶拱梁连结。但在所述车顶横梁的端部与对应的车顶拱梁之间的连接是脆弱的。事实上,该连接具有较大的在侧柱碰撞的情况下断裂的风险。
[0006]已公布的专利文件EP1449746A2公开了一种在机动车辆的中央侧立柱、车顶横梁和车顶之间的连接。加强零件定位在形成所述侧向中央立柱的两个金属板之间,并且与所述车顶横梁和所述车顶固定。但该连接可能出故障,尤其是在侧柱碰撞期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中的至少其中之一。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改善在车顶横梁与车顶拱梁之间的连接尤其是在侧柱碰撞期间的强度。
[0008]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机动车辆结构件,所述机动车辆结构件包括:两个车顶拱梁,所述两个车顶拱梁侧向地布置在所述机动车辆结构件两侧每侧各一个;车顶横梁,所述车顶横梁包括分别与所述两个车顶拱梁固定的两个端部;以及加强零件,所述加强零件用于加强所述横梁的端部中的每个与对应的车顶拱梁的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横梁的端部中的每个布置在对应的加强零件与对应的车顶拱梁之间。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实施例,所述加强零件中的每个是冲制件,所述冲制件在所述车顶横梁的两个端部中的对应的端部两侧都沿着纵向主方向延伸出。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实施例,所述车顶横梁的两个端部具有肋(nervures),所述加强零件中的每个包括中央部分和两个远端部分,所述中央部分贴合(
é
pousant)对应的端部的肋,所述两个远端部分直接与对应的车顶拱梁固定。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实施例,所述加强零件中的每个的远端部分与所述车顶拱梁通
过一个或多个电阻式焊接点固定。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实施例,所述加强零件中的每个的中央部分与所述车顶横梁的两个端部中的对应的端部通过一个或多个电阻式焊接点固定。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实施例,所述车顶横梁的两个端部中的每个与所述两个车顶拱梁中的对应的梁通过一个或多个电阻式焊接点固定。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实施例,所述加强零件中的每个具有矩形或梯形的大体形状。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实施例,所述加强零件中的每个朝向所述车辆内部侧向地延伸超出所述车顶拱梁。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实施例,所述超出为至少15mm。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实施例,所述车顶横梁纵向地位于两个中央侧立柱位置处。
[0018]本专利技术的措施的有利之处在于,所述措施能够改善在车顶拱梁与车顶横梁之间的连接。该改善源于加强零件的存在,所述加强零件定位在所述车顶横梁的每个端部上方,并且所述零件与处于下层的对应的车顶拱梁固定。所述加强零件定位在所述横梁的每个端部上方,这允许在侧柱碰撞的两个阶段(剪切阶段和拉伸阶段)期间维持所述连接。此外,所述加强零件设计和制造起来简单,并且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已知的技术和材料实施。所述加强零件在所述车辆结构件上的固定也实施起来简单,并且广泛地实施在汽车工业中。
附图说明
[0019]通过阅读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和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清楚,在所述附图中:
[0020]‑
图1是机动车辆结构件的透视图;
[0021]‑
图2是在车顶拱梁、车顶横梁和加强零件之间的连接的爆炸图;
[0022]‑
图3是图2所示的连接的俯视图;
[0023]‑
图4是图2和图3的连接的在侧柱碰撞的第一完成时期(剪切阶段)的剖视图;
[0024]‑
图5是图2和图3的连接的在侧柱碰撞的第二完成时期(拉伸阶段)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辆结构件的视图。
[0026]车辆结构件1包括车顶(为了清楚起见,未示出)和两个侧向侧面3,所述两个侧向侧面位于所述车顶两侧每侧各一个。在侧向侧面3中的每个处,相对于所述车顶侧向地存在车顶拱梁5。该梁5从所述车辆的前部侧立柱7或前部支柱向所述车辆后方延伸。此外,在所述车辆的侧面3中的每个处,所述车辆的中央侧立柱11或中间支柱从底座9向对应的车顶拱梁5的中部部分(在图2和图3上示出)延伸。车顶横梁13也在中央侧立柱11位置处且在这两个车顶拱梁5之间延伸。该横梁13具有两个端部(在图2至图5上可见),横梁13的每个端部布置在加强零件15与对应的车顶拱梁5之间,同时每个端部与对应的梁5固定。加强零件15用于加强横梁13的端部中的每个与对应的车顶拱梁5的固定。
[0027]图2和图3示出了在对应的车顶横梁、对应的车顶拱梁和对应的加强零件之间的连接的两个视图。这些附图再现了所述车辆的左侧面的连接,但这些附图还可应用于处在所述车辆的右侧面上的连接。
[0028]在这些附图上,中央侧立柱11包括竖直部分11A以及喇叭状的上端部11B,所述竖直部分延伸出所述车辆结构件的高度,所述上端部位于与车顶拱梁5的接合处。中央侧立柱11的竖直部分11A具有U形横截面,所述U形横截面能够改善对于碰撞的吸收,特别是对于侧柱碰撞的吸收。
[0029]车顶拱梁5纵向地沿着所述车顶(在这些附图上不可见)延伸。车顶拱梁5具有U形横截面,所述U形横截面能够改善对于碰撞的吸收。每个梁5的中部部分5A包括加强部5B,所述加强部能够接纳车顶横梁13的对应的端部13A。在梁5的中部部分5A的外部面5C上,存在用于接收对应的中央侧立柱11的上端部11B的接收区域5D。由此,车顶横梁13纵向地位于两个中央侧立柱11位置处。
[0030]在图2和图3上,车顶横梁13的端部13A包括肋13B。此外,该端部13A容置在车顶拱梁5的加强部5B中并且通过一个或多个电阻式焊接点15C固定。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机动车辆结构件(1),所述机动车辆结构件包括:

两个车顶拱梁(5),所述两个车顶拱梁侧向地布置在所述机动车辆结构件(1)两侧每侧各一个,

车顶横梁(13),所述车顶横梁包括分别与所述两个车顶拱梁(5)固定的两个端部(13A),以及

加强零件(15),所述加强零件用于加强所述车顶横梁(13)的端部(13A)中的每个与对应的车顶拱梁(5)的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横梁(13)的端部(13A)中的每个布置在对应的加强零件(15)与对应的车顶拱梁(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结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零件(15)中的每个是冲制件,所述冲制件在所述车顶横梁(13)的两个端部(13A)中的对应的端部(13A)两侧都沿着纵向主方向延伸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辆结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横梁(13)的两个端部(13A)具有肋(13B),所述加强零件(15)中的每个包括中央部分(15A)和两个远端部分(15B),所述中央部分贴合对应的端部(13A)的肋(13B),所述两个远端部分直接与对应的车顶拱梁(5)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
申请(专利权)人: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