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闸极堆叠介电层的半导体内存组件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4633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闸极堆叠介电层的半导体内存组件的制作方法,它包括:一第一介电层形成于具有一第一导电性的一半导体基底上,一第一导电层形成于第一介电层上,一第二介电层形成于第一导电层上,其中第二介电层依序堆叠形成一第一二氧化硅层、一氮化硅层、一氮氧化硅层及一第二二氧化硅层于第一导电层上而形成;一第二导电层形成于第二介电层上;图案蚀刻第一介电层、第一导电层、第二介电层及第二导电层,以形成一第一闸极介电层、一浮动逻辑闸极、一第二闸极介电层及一控制闸极;最后,形成具有电性相反于第一导电性的一第二导电性的一漏极/源极于浮动逻辑闸极一侧的半导体基底中。(*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半导体组件制作方法;特别是有关一种具有高可靠性介电层的半导体内存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堆叠构造的非挥发性半导体内存组件中,是使用一二氧化硅层作为隔离一浮动逻辑闸极(floating gate)与一控制闸极(control gate)的一绝缘层,其称做第二闸极介电层。半导体组件是朝向迷你化的趋势前进,在此情况下,需要厚度愈来愈薄的第二闸极介电层。由于具有有二氧化硅/氮化硅/二氧化硅堆叠结构的ONO介电层在相当薄的厚度下,仍具有有良好的崩溃电压特性,并且具有ONO介电层的半导体内存组件的存储胞也具有较佳的保持特性(retention characteristic)。因此,ONO介电层已被使用取代二氧化硅层供做第二闸极介电层。目前ONO介电层的制作方法是将一热氧化二氧化硅层形成于一多晶硅层上。一氮化硅层沉积于此热氧化二氧化硅层上。之后,此氮化硅层的顶部表面是经氧化以于其上形成一二氧化硅层,或者一二氧化硅层沉积于此氮化硅层上。然而,为保持市场竞争力,半导体组件的尺寸正在继续缩小中,以提高组件的积集度。在此情况下,ONO介电层厚度缩小到足以使其氮化硅层产生针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闸极堆叠介电层的半导体内存组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形成一第一介电层于具有一第一导电性的一半导体基底上;形成一第一导电层于所述第一介电层上;形成一第二介电层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上,所述第二介电层是通过依序堆叠形成 一第一二氧化硅层、一氮化硅层、一氮氧化硅层及一第二二氧化硅层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上而形成;形成一第二导电层于所述第二介电层上;图案蚀刻所述第一介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介电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层,以形成一第一闸极介电层、一浮动逻辑闸极 、一第二闸极介电层及一控制闸极;及形成具有电性相反于所述第一导电性的一第二导电性的一漏极/源极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闸极堆叠介电层的半导体内存组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形成一第一介电层于具有一第一导电性的一半导体基底上;形成一第一导电层于所述第一介电层上;形成一第二介电层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上,所述第二介电层是通过依序堆叠形成一第一二氧化硅层、一氮化硅层、一氮氧化硅层及一第二二氧化硅层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上而形成;形成一第二导电层于所述第二介电层上;图案蚀刻所述第一介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介电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层,以形成一第一闸极介电层、一浮动逻辑闸极、一第二闸极介电层及一控制闸极;及形成具有电性相反于所述第一导电性的一第二导电性的一漏极/源极于所述浮动逻辑闸极一侧的所述半导体基底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电性为N型导电性及P型导电性之一。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电层包含多晶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氮化硅层是利用NH3及SiH4作为反应气体,以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形成。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统林经祥黄燿林
申请(专利权)人:旺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