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并联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1803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池并联管理系统,包括若干电池组,系统还包括电池并联管理模块;电池并联管理模块包括放电开关组和充电开关组;电池组的正极一路分别与放电开关组中每个放电开关的正向输入端相连,另外一路分别与充电开关组的反向输入端相连;且所有放电开关的反向输出端连接在一起作为电池并联管理模块的放电输出正极;所有充电开关的正向输入端连接在一起作为电池并联管理模块的充电输入正极;电池组的负极均连接在一起作为放电输出负极或者充电输入负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多个并联电池的输出电压差异较大时,对每个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调节,使其均处于预设的电压要求范围内,多个不同电压的电池可以直接并联使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并联管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电池管理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并联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电动车续航里程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车辆制造商对于电动摩托车或者电动三轮车的电池电量配置越来越高,但是车辆配置的电量高了以后(例如配制4Kwh的锂电池),电池重量过重。过重的电池显然不便于把电池从车上拿下来充电。那么当电池重量过大的时候,在总电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把电池分成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小电池组,这样只要分配得当,每个独立的电池组(单元)重量可以做的比较轻,从而实现便携充电,即将独立的几个电池组从车上拿下来分别充电。
[0003]把一个大的电池组分为几个独立的小电池单元,每个单元重量比较轻,可以方便的拿下来充电。但是,这样以来,就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在放电时,两组电池单元并联时,如果两组电池的电量不一致,会出现电量高的给电量低的充电,这是不允许出现的情况,还有可能出现电量低的电池过放电等问题,二是,对于两个并联的电池单元来说,当在车上对电池进行充电时,由于两组电池单元并联,如果两组电池单元的电量不一致,特别是在极端的情况下,当一组满电,而另一组电量为空的时候,也会出现满电的电池过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池并联管理系统。用于实现当多个并联电池的输出电压差异较大时,可以对每个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调节,使其均处于预设的电压要求范围内,这样多个不同电压的电池可以直接并联使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池并联管理系统,包括若干电池组,所述系统还包括电池并联管理模块;
[0007]所述电池并联管理模块包括放电开关组和充电开关组;所述电池组的正极一路分别与放电开关组中每个放电开关的正向输入端相连,另外一路分别与充电开关组的反向输入端相连;且放电开关组中所有放电开关的反向输出端连接在一起作为所述电池并联管理模块的放电输出正极;充电开关组中所有充电开关的正向输入端连接在一起作为所述电池并联管理模块的充电输入正极;所述电池组的负极均连接在一起作为所述池并联管理模块放电输出负极或者充电输入负极。
[0008]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组的数量等于所述放电开关的数量;且所述放电开关的数量等于所述充电开关的数量。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放电开关采用第一二极管,所述充电开关采用第二二极管时;
[0010]所述电池组的正极一路均连接至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且另外一路均连接至第二二极管的阴极;
[0011]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均连接至一起作为所述电池并联管理模块的放电输出正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均连接至一起作为所述电池并联管理模块的充电输入正极;
[0012]所述电池组的负极均连接在一起作为所述池并联管理模块放电输出负极或者充电输入负极。
[0013]进一步的,所述放电开关采用第一N沟道MOS管,所述充电开关采用第二N沟道MOS管时;
[0014]所述电池组的正极一路均连接至第一N沟道MOS管的漏极;且另外一路均连接至第二N沟道MOS管的源极;
[0015]所述第一N沟道MOS管的栅极与漏极相连;所述第一N沟道MOS管的源极均连接至一起作为所述电池并联管理模块的放电输出正极;
[0016]所述第二N沟道MOS管的的栅极与漏极相连;所述第二N沟道MOS管的漏极均连接至一起作为所述电池并联管理模块的充电输入正极;所述电池组的负极均连接在一起作为所述池并联管理模块放电输出负极或者充电输入负极。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N沟道MOS管的栅极与漏极相连具体为:所述第一N沟道MOS管的栅极和漏极之间通过电阻连接;
[0018]所述第二N沟道MOS管的的栅极与漏极相连具体为:所述第二N沟道MOS管的栅极和漏极之间通过电阻连接。
[0019]进一步的,所述放电开关采用第一N沟道MOS管,所述充电开关采用第二N沟道MOS管,且所述电池并联管理系统包括控制模块;
[0020]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池组的正极和负极均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第一N沟道MOS管的栅极和第二N沟道MOS管的栅极;
[0021]所述电池组的正极一路连接至第一N沟道MOS管的漏极,另外一路连接至第二N沟道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N沟道MOS管的的源极均连接至一起作为所述电池并联管理模块的放电输出正极;所述第二N沟道MOS管的的漏极均连接至一起作为所述电池并联管理模块的充电输入正极;所述电池组的负极均连接在一起作为所述池并联管理模块放电输出负极或者充电输入负极。
[0022]进一步的,所述通信连接的方式采用无线通信或者有线连接。
[0023]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采用具有输入输出功能的可编辑芯片;且所述可编辑芯片的输出引脚数量等于放电开关的数量。
[0024]
技术实现思路
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专利技术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25]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池并联管理系统,包括若干电池组,系统还包括电池并联管理模块;电池并联管理模块包括放电开关组和充电开关组;电池组的正极一路分别与放电开关组中每个放电开关的正向输入端相连,另外一路分别与充电开关组的反向输入端相连;且放电开关组中所有放电开关的反向输出端连接在一起作为所述电池并联管理模块的放电输出正极;充电开关组中所有充电开关的正向输入端连接在一起作为所述电池并联管理模块的充电输入正极;电池组的负极均连接在一起作为池并联管理模块放电输出负极或者充电输入负极。本技术中充电开关和放电开关均可采用二极管、MOS管,还可以设置控制模块。本技术能够实现在放电过程中,当电池组电量不一致时,并联控制器会把电量低的电池组输出关闭,只让电量高的电池放电,随着放电的进行,电量高的电池组电量逐步降低,当所有电池电量一致时,并联控制器再接通低电量的电池组,使两组电池同时放
电;在充电过程中,当所有电池电量不一致时,并联控制器会把电量高的电池组充电输入关闭,只让电量低的电池组充电,随着充电的进行,电量低的电池组电量逐步升高,当所有电池组电量一致时,并联控制器再接通高电量的电池组,使所有电池组同时充电。所以本技术实现了多个并联电池的输出电压差异较大时,可以对每个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调节,使其均处于预设的电压要求范围内,这样多个不同电压的电池可以直接并联使用。
附图说明
[0026]如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电池并联管理系统的第一种电路连接示意图;
[0027]如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一种电池并联管理系统的第二种电路连接示意图;
[0028]如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一种电池并联管理系统的第三种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并联管理系统,包括若干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电池并联管理模块;所述电池并联管理模块包括放电开关组和充电开关组;所述电池组的正极一路分别与放电开关组中每个放电开关的正向输入端相连,另外一路分别与充电开关组的反向输入端相连;且放电开关组中所有放电开关的反向输出端连接在一起作为所述电池并联管理模块的放电输出正极;充电开关组中所有充电开关的正向输入端连接在一起作为所述电池并联管理模块的充电输入正极;所述电池组的负极均连接在一起作为所述池并联管理模块放电输出负极或者充电输入负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并联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的数量等于所述放电开关的数量;且所述放电开关的数量等于所述充电开关的数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并联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开关采用第一二极管,所述充电开关采用第二二极管时;所述电池组的正极一路均连接至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且另外一路均连接至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均连接至一起作为所述电池并联管理模块的放电输出正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均连接至一起作为所述电池并联管理模块的充电输入正极;所述电池组的负极均连接在一起作为所述池并联管理模块放电输出负极或者充电输入负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并联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开关采用第一N沟道MOS管,所述充电开关采用第二N沟道MOS管时;所述电池组的正极一路均连接至第一N沟道MOS管的漏极;且另外一路均连接至第二N沟道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N沟道MOS管的栅极与漏极相连;所述第一N沟道MOS管的源极均连接至一起作为所述电池并联管理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涛严永利康迎新张春花昌耀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御捷马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