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控装置、电动车辆以及车辆平台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1453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总控装置、电动车辆以及车辆平台,其中,总控装置包括控制组,控制组包括多个控制器,每个控制器均设置在一个电池模组上,且用于控制对应的电池模组的数值;每个控制器均还用于控制位于电动车辆的其中一个方位的器件或多个方位的器件,每个控制器在电池包的方位与控制器所控制的器件的方位相对应。电控总成,包括电池包以及如上的总控装置,总控装置设置在电池包的电池模组上。电动车辆包括车身以及如上的电控总成,电控总成安装在车身的中部。车辆平台包括多种电动车辆,每种电动车辆均采用如上的电控总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总控装置、电动车辆以及车辆平台,具有操作人员组装方便,稳定性好的优点。稳定性好的优点。稳定性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总控装置、电动车辆以及车辆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辆
,尤其涉及总控装置、电动车辆以及车辆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对汽车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多,这就使得用于实现这些功能的控制器越多。
[0003]相关技术的汽车上的多个控制器可按照功能划分为如制动控制器、车门控制器、车窗控制器、照明控制器、娱乐控制器等。
[0004]然而,由一个控制器所控制的器件可能散落在车辆的各个方位,这就使得用于将控制器与其对应的器件进行连接的导线多且长,导致了导线布置困难,控制器与该控制器所对应的器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总控装置、电动车辆以及车辆平台,用以解决相关技术的汽车上的导线多且长,导致了导线布置困难,控制器与该控制器所对应的器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差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的总控装置,所述电动车辆的中部设有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模组,所述总控装置包括控制组,所述控制组包括多个控制器,每个所述控制器均设置在一个所述电池模组上,且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电池模组的数值;
[0008]每个所述控制器均还用于控制位于所述电动车辆的其中一个方位的器件或多个方位的器件,每个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电池包的方位均与所述控制器所控制的所述器件的方位相对应。
[000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控总成,包括电池包以及如上所述的总控装置,所述电池包包括外壳以及多个电池模组,所述总控装置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的上端,且所述总控装置与所述电池模组均容置在所述外壳内。
[001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包括车身以及如上所述的电控总成,所述电控总成安装在所述车身的中部。
[001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平台,包括多种电动车辆,每种所述电动车辆均采用如上所述的电控总成。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总控装置、电动车辆以及车辆平台,通过将多个控制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在电池包的多个电池模组上,每个控制器均能够控制对应的所述电池模组的数值,并通过将多个控制器按照其所控制的器件在电动车辆的方位在电池包上布局,不仅使得两个控制器之间的距离变短,还使得控制器与对应器件之间的距离变短,进而避免了相关技术的车辆的控制器与对应器件之间的导线长且布置困难的问题,利于减少电动车辆的总控
装置所占的空间,利于操作人员组装,利于提高控制器与器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13]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4]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的示意图;
[0016]图2为在图1的基础上设置多个域间柔性电路板后的示意图;
[0017]图3为在图2的基础上设置多个电池柔性电路板后的示意图;
[0018]图4为在图3的基础上设置排线组后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控总成的俯视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1、第一电池模组;12、第二电池模组;13、第三电池模组;14、第四电池模组;
[0022]21

右副控制器;22

后副控制器;23

主控制器;24

左副控制器;
[0023]31

第一域间柔性电路板;311

第一凹槽;
[0024]32

第二域间柔性电路板;
[0025]33

第三域间柔性电路板;331

第二凹槽;
[0026]41

第一电池柔性电路板;411

第一部分;412

第二部分;
[0027]42

第二电池柔性电路板;421

第一部分;422

第二部分;
[0028]43

第三电池柔性电路板;431

第一部分;432

第二部分;
[0029]44

第四电池柔性电路板;441

第一部分;442

第二部分;
[0030]5‑
外接柔性电路板;
[0031]61

排线;62

备用排线;
[0032]71

壳体;72

盖板;73

安装板;
[0033]8‑
DC/DC转换器。
[0034]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专利技术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在电动车辆的相关技术中,为实现电动车辆的不同功能,电动车辆设有多个控制不同功能的控制器。这些控制器与电动车辆上对应的器件通过导线进行连接,以控制器件的运转。示例性地,门锁控制器可控制处于电动车辆的左、右方位的多个车门上的门锁的开启或关闭;照明控制器可控制处于电动车辆的前、后方位的多个车灯的亮灭;转向控制器可控制处于前、后方位的悬架的转向。
[0036]由上可知,一个控制器所控制的器件可能散落在车辆的各个方位,这就使得用于
将控制器与该控制器所对应的器件进行连接的导线多且长,导致了导线布置困难,控制器与该控制器所对应的器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差。
[0037]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如果将控制器按照区域划分,则可大大降低导线的长度。例如,位于车辆的右侧的器件可都与位于车辆的右侧的控制器连接,并受该控制器控制。右侧的器件可为右侧车灯、右侧车门锁、右侧雨刷等。车辆具有前、后、左、右、上、下这六个方位,为了便于操作人员的组装,可将这些方位的副控制器均集成在一个基体上,这些方位的副控制器可按照各自控制的器件所在的方位布局在基体上。例如,控制车辆的右侧器件的右副控制器位于基体的右侧,控制车辆的左侧器件的左副控制器位于基体的左侧。
[0038]其中,为了进一步减小各方位控制器与对应方位的器件之间的距离,可将基体设置在车辆的中部。由于电动车辆的电池包一般位于电动车辆的中部,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辆的总控装置,所述电动车辆的中部设有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装置包括控制组,所述控制组包括多个控制器,每个所述控制器均设置在一个所述电池模组上,且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电池模组的数值;每个所述控制器均还用于控制位于所述电动车辆的其中一个方位的器件或多个方位的器件,每个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电池包的方位均与所述控制器所控制的所述器件的方位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的总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包括主控制器以及多个副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用于处理信号并将处理后的信号向相应的副控制器输出;多个所述副控制器围绕在所述主控制器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辆的总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从右到左依次排列;多个副控制器可包括右副控制器、左副控制器、以及后副控制器;所述右副控制器设置在最右侧的所述电池模组的前端,且用于控制位于电动车辆的右中方位、右前方位以及右上方位的器件;所述左副控制器设置在最左侧的所述电池模组的前端,且用于控制位于电动车辆的左中方位、左前方位以及左上方位的器件;所述后副控制器设置在位于中间的其中一个所述电池模组的后端,且用于控制位于电动车辆的后侧的器件;所述主控制器设置在位于中间的另一个所述电池模组的前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辆的总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控制组的下方的柔性板组,所述柔性板组包括:多条域间柔性电路板,每个所述副控制器与所述主控制器之间均通过一条所述域间柔性电路板连接;还包括多条电池柔性电路板,每个所述控制器与一个所述电池模组之间均通过一条所述电池柔性电路板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辆的总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电池柔性电路板均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覆盖在对应的所述电池模组的上方,且所述第一部分为长条状,并沿对应的所述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固定,且沿对应的所述电池模组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主控制器或者副控制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辆的总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副控制器的前端引脚通过第一域间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主控制器的右端引脚连接,所述右副控制器的后端引脚与第一电池柔性电路板的第二部分连接,所述第一电池柔性电路板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右副控制器的左侧,且覆盖在所述右副控制器所在的所述电池模组上;和/或,所述后副控制器位于所述右副控制器与所述主控制器之间的所述电池模组上,所述后副控制器的左端引脚通过第二域间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主控制器的后端引脚连接,所述后副控制器的右端引脚与第二电池柔性电路板的第二部分连接,所述第二电池柔性电路板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后副控制器的右侧,且覆盖在所述后副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万里林婧婧夏鸣春李龙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