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动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1279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动箱结构,包括变速箱壳体、减速机构和分动箱壳体,所述分动箱壳体包括分动箱箱盖和与所述变速箱壳体一体成型的分动箱箱体,所述分动箱箱盖与所述分动箱箱体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减速机构的空腔;所述分动箱箱体上设置有使所述空腔与所述变速箱壳体的内腔相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分动箱箱盖和所述分动箱箱体上均设置有使所述空腔与外部相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减速机构包括分动箱输入轴和与所述分动箱输入轴传动连接的分动箱输出轴;所述分动箱输入轴的首端与所述分动箱箱盖以可转动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定位可靠性好,噪音小,同时结构简单,重量轻,有利于整车轻量化。利于整车轻量化。利于整车轻量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动箱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具体涉及一种分动箱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分动箱是将发动机的动力进行分配的装置,现有摩托车的分动箱通常是分体式外挂分动箱,这种分体式外挂分动箱设置在发动机外部,装配时将分体式外挂分动箱的输入轴与发动机变速箱的输出轴连接,分体式外挂分动箱的壳体外挂连接于发动机的壳体上,这种连接方式一方面定位可靠性差,噪音大,另一方面重量大,不利于整车轻量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分动箱结构,定位可靠性好,噪音小,同时结构简单,重量轻,有利于整车轻量化。
[0004]本技术的一种分动箱结构,包括变速箱壳体、减速机构和分动箱壳体,所述分动箱壳体包括分动箱箱盖和与所述变速箱壳体一体成型的分动箱箱体,所述分动箱箱盖与所述分动箱箱体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减速机构的空腔;所述分动箱箱体上设置有使所述空腔与所述变速箱壳体的内腔相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分动箱箱盖和所述分动箱箱体上均设置有使所述空腔与外部相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减速机构包括分动箱输入轴和与所述分动箱输入轴传动连接的分动箱输出轴;所述分动箱输入轴的首端与所述分动箱箱盖以可转动方式连接,所述分动箱输入轴的尾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伸入所述变速箱壳体的内部,所述分动箱输出轴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所述分动箱壳体的内部,并且所述分动箱输出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0005]进一步,所述分动箱输出轴的中部设置有用于与摩托车后驱半轴连接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沿轴向贯通并且所述连接孔的内部设置有花键。
[0006]进一步,所述减速机构还包括分动箱传动轴,所述分动箱输入轴、所述分动箱传动轴和所述分动箱输出轴均为齿轮轴,所述分动箱传动轴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小齿轮部和大齿轮部,所述分动箱输入轴与所述大齿轮部传动连接,所述分动箱输出轴与所述小齿轮部传动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小齿轮部位于靠近所述分动箱箱体一侧,所述大齿轮部位于靠近所述分动箱箱盖一侧。
[0008]进一步,所述分动箱箱体位于所述变速箱壳体的后侧。
[0009]进一步,所述分动箱箱体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支耳,所述分动箱箱盖上对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支耳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接支耳。
[0010]进一步,所述分动箱箱体上设置有多个使所述空腔与所述变速箱壳体的内腔相连通的第三通孔。
[0011]进一步,所述分动箱箱盖的上侧设置有润滑油加注口和用于将所述润滑油加注口封闭的加注口盖,所述分动箱箱盖的下侧设置有润滑油放油口和用于将所述润滑油放油口
封闭的放油口盖。
[0012]进一步,所述润滑油加注口为使所述空腔与外部相连通的第一螺纹孔,所述加注口盖为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一螺栓,所述润滑油放油口为使所述空腔与外部相连通的第二螺纹孔,所述放油口盖为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二螺栓。
[0013]进一步,所述分动箱箱体的后部设置有用于安装转速传感器的传感器安装座,所述传感器安装座的内部设置有使所述空腔与外部相连通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分动箱输出轴的轴线相交。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变速箱壳体和分动箱壳体做成一体式结构,装配时将分动箱输入轴的尾端与发动机的变速箱输出轴传动连接,分动箱输入轴的首端通过轴承与分动箱箱盖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分体式外挂分动箱定位可靠性好,噪音小,同时结构简单,重量轻,有利于摩托车的整车轻量化。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变速箱壳体以及分动箱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分动箱箱体与转速传感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分动箱箱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1

变速箱壳体,2

减速机构,21

分动箱输入轴,22

分动箱输出轴,221

连接孔,222

花键,23

分动箱传动轴,231

小齿轮部,232

大齿轮部,31

分动箱箱盖,311

第二连接支耳,312

润滑油加注口,313

加注口盖,314

润滑油放油口,315

放油口盖,32

分动箱箱体,321

第一通孔,322

第一连接支耳,323

传感器安装座,324

第三通孔,33

第二通孔,34

空腔,4

转速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
[0021]如图1

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分动箱结构,包括变速箱壳体1、减速机构2和分动箱壳体,分动箱壳体包括分动箱箱盖31和与变速箱壳体1一体成型的分动箱箱体32,分动箱箱盖31与分动箱箱体3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减速机构2的空腔34;分动箱箱体32上设置有使空腔34与变速箱壳体1的内腔相连通的第一通孔321,分动箱箱盖31和分动箱箱体32上均设置有使空腔34与外部相连通的第二通孔33;减速机构2包括分动箱输入轴21和与分动箱输入轴21传动连接的分动箱输出轴22;分动箱输入轴21的首端与分动箱箱盖31以可转动方式连接,分动箱输入轴21的尾端穿过第一通孔321并伸入变速箱壳体1的内部,分动箱输出轴22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分动箱壳体的内部,并且分动箱输出轴22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二通孔33。将变速箱壳体1和分动箱壳体做成一体式结构,装配时将分动箱输入轴21的尾端与发动机的变速箱输出轴传动连接,分动箱输入轴21的首端通过轴承与分动箱箱盖31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分体式外挂分动箱定位可靠性好,噪音小,同时结构简单,重量轻,有利于摩托车的整车轻量化。
[0022]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分动箱输出轴22的中部设置有用于与摩托车后驱半轴连接的连接孔221,连接孔221沿轴向贯通并且连接孔221的内部设置有花键222。摩托车后驱
半轴插入分动箱输出轴22实现两者间的传动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发动机的动力通过变速箱输出轴输入分动箱,最终通过分动箱输出轴22输出至摩托车后驱半轴。
[0023]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减速机构2还包括分动箱传动轴23,分动箱输入轴21、分动箱传动轴23和分动箱输出轴22均为齿轮轴,分动箱传动轴23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小齿轮部231和大齿轮部232,分动箱输入轴21与大齿轮部232传动连接,分动箱输出轴22与小齿轮部231传动连接。分动箱输入轴21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动箱结构,包括变速箱壳体(1)、减速机构(2)和分动箱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动箱壳体包括分动箱箱盖(31)和与所述变速箱壳体(1)一体成型的分动箱箱体(32),所述分动箱箱盖(31)与所述分动箱箱体(3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减速机构(2)的空腔(34);所述分动箱箱体(32)上设置有使所述空腔(34)与所述变速箱壳体(1)的内腔相连通的第一通孔(321),所述分动箱箱盖(31)和所述分动箱箱体(32)上均设置有使所述空腔(34)与外部相连通的第二通孔(33);所述减速机构(2)包括分动箱输入轴(21)和与所述分动箱输入轴(21)传动连接的分动箱输出轴(22);所述分动箱输入轴(21)的首端与所述分动箱箱盖(31)以可转动方式连接,所述分动箱输入轴(21)的尾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321)并伸入所述变速箱壳体(1)的内部,所述分动箱输出轴(22)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所述分动箱壳体的内部,并且所述分动箱输出轴(22)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二通孔(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动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动箱输出轴(22)的中部设置有用于与摩托车后驱半轴连接的连接孔(221),所述连接孔(221)沿轴向贯通并且所述连接孔(221)的内部设置有花键(2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动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2)还包括分动箱传动轴(23),所述分动箱输入轴(21)、所述分动箱传动轴(23)和所述分动箱输出轴(22)均为齿轮轴,所述分动箱传动轴(23)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小齿轮部(231)和大齿轮部(232),所述分动箱输入轴(21)与所述大齿轮部(232)传动连接,所述分动箱输出轴(22)与所述小齿轮部(231)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勇熊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德呈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