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机械全解耦的电子制动助力器的电磁阀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2534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机械全解耦的电子制动助力器的电磁阀组件,属于汽车制动领域。壳盖与底座激光焊接为一体,永磁铁与壳盖过盈铆接为一体,衔铁与隔磁铜座过盈铆接为一体,其在铜质导磁套内自由滑动,导磁套与线圈过盈装配为一体,线圈过渡装配在底座内,销钉与底座为间隙配合,其可在底座的孔内自由滑动,小弹簧套接在销钉外部,定镶件与底座过盈装配为一体,销钉镶件和动镶件与定镶件间隙装配,轴承在弹簧压紧力作用下紧贴动镶件。优点是结构新颖,实现电子助力器的驾驶员踏板与制动主缸的解耦与耦合,更加有利于车辆制动能量回收,提高动能回收效率,相比液压全解耦的方法,逻辑更简单、可靠性高,是未来行车制动系统发展的趋势。趋势。趋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机械全解耦的电子制动助力器的电磁阀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制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机械全解耦的电子制动助力器的电磁阀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制动行业中,现有的解耦形式的电控助力器,其主要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开闭来解决液压通断问题,从而达到液压全解耦状态。此种设计通常使用5~8个电磁阀进行协调控制,这些电磁阀中还分为常开型、常闭型电磁阀,每个电磁阀需匹配一个线圈,如此一来助力器整体成本较高,且电磁阀的铆接工艺难度大、合格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机械全解耦的电子制动助力器的电磁阀组件,以解决目前解耦形式的电控助力器存在的电磁阀数量多、成本较高,铆接工艺难度大、合格率低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盖、永磁铁、隔磁铜座、衔铁、导磁套、线圈、小弹簧、销钉、销钉镶件、定镶件、动镶件、轴承、弹簧、底座,其中壳盖与底座激光焊接为一体,永磁铁与壳盖过盈铆接为一体,衔铁与隔磁铜座过盈铆接为一体,其在铜质导磁套内自由滑动,导磁套与线圈过盈装配为一体,线圈过渡装配在底座内,销钉与底座为间隙配合,其可在底座的孔内自由滑动,小弹簧套接在销钉外部,定镶件与底座过盈装配为一体,销钉镶件和动镶件与定镶件间隙装配,轴承在弹簧压紧力作用下紧贴动镶件。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壳盖采用电磁纯铁材料。
[000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衔铁采用电磁纯铁材料。
[000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销钉镶件采用塑料材质。
[000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定镶件采用塑料材质。
[000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动镶件采用塑料材质。
[001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底座,其底部为奇数个与销钉配合的孔,另有奇数个与其对应的加工孔。
[001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底座底部与销钉配合的孔数为5个。
[001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底座采用电磁纯铁材料。
[0013]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新颖,通过控制脉冲电压,控制助力器解耦与耦合状态,采用一个比例型电磁阀加上机械组件即可完成解耦,可控制制动助力器踏板与制动主缸分离与耦合,装配本专利技术电磁阀组件的电子助力器,即为可解耦的助力器,本专利技术可通过机械机构的调节,实现电子助力器的驾驶员踏板与制动主缸的解耦与耦合,更加有利于车辆制动能量回收,提高动能回收效率,相比液压全解耦的方法,逻辑更简单、可靠性高,是未来行车制动系统发展的趋势。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壳盖1、永磁铁2、隔磁铜座3、衔铁4、导磁套5、线圈6、小弹簧7、销钉8、销钉镶件9、定镶件10、动镶件11、轴承12、弹簧13、底座14;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脉冲电压启动时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专利技术脉冲电压消失后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专利技术销钉镶件、定镶件和动镶件运动状态一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专利技术销钉镶件、定镶件和动镶件运动状态二的示意图;
[0019]图6是本专利技术销钉镶件、定镶件和动镶件运动状态三的示意图;
[0020]图7是本专利技术销钉镶件、定镶件和动镶件运动状态四的示意图;
[0021]图8是本专利技术销钉镶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9是本专利技术定镶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是本专利技术动镶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1是本专利技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2是本专利技术助力失效时、位于的中心部件里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3是图12的I部放大图;
[0027]图14是本专利技术助力正常时、位于的中心部件里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5是图14的II部放大图;
[0029]图16是本专利技术安装于助力器的中心部件里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中心部件15,支架1501、阀体组件1502、螺杆组件1503、传动螺母1504、齿轮1505、位移传感器部件1506、电子制动助力器16、制动主缸1601、上壳体1602、导向杆1603、回位弹簧1604、主缸推杆1605、护圈1606、反馈盘1607、弹簧座1608、中心轴承1609、轴承套1610、防尘罩1611、齿轮轴1612、轴承1613、齿轮1614、电机轴1615、齿轮1616、下壳体1617、阀杆回动簧1618、阀杆17。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如图1所示,包括壳盖1、永磁铁2、隔磁铜座3、衔铁4、导磁套5、线圈6、小弹簧7、销钉8、销钉镶件9、定镶件10、动镶件11、轴承12、弹簧13、底座14,其中壳盖1与底座14激光焊接为一体,永磁铁2与壳盖1过盈铆接为一体,衔铁4与隔磁铜座3过盈铆接为一体,其在铜质导磁套5内自由滑动,导磁套5与线圈6过盈装配为一体,线圈6过渡装配在底座14内,销钉8与底座14为间隙配合,其可在底座14的孔内自由滑动,小弹簧7套接在销钉8外部,定镶件10与底座14过盈装配为一体,销钉镶件9和动镶件11与定镶件10间隙装配,轴承12在弹簧13压紧力作用下紧贴动镶件11。
[003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壳盖1采用电磁纯铁材料。
[003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衔铁4采用电磁纯铁材料。
[003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销钉镶件9采用塑料材质。
[003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定镶件10采用塑料材质。
[003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动镶件11采用塑料材质。
[003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底座14,如图11所示,其底部为奇数个与销钉8配合的孔,另有奇数个与其对应的加工孔,以便实现机加工可行性。
[003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底座14底部与销钉8配合的孔数为5个。
[003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底座14采用电磁纯铁材料。
[0039]工作原理
[0040]如图12、14、16所示,将本专利技术安装在可机械全解耦的电子制动助力器16的中心部件15中,底座14底部与阀杆17铆接为一体,阀杆17与驾驶员制动踏板相连接,底座14顶部与中心部件15中的弹簧组件1502通过激光焊接为一体;
[0041]电机将扭矩经传动轴1615输出至齿轮1616,经过齿轮1614将动能传递至中心部件15的齿轮1505,齿轮1505带动传动螺母1504转动,齿轮1616通过轴承1613与转轴1612转动连接;
[0042]如图12、14所示,中心部件15中传动螺母1504与螺杆组件1503配合,将旋转运动变化为直线运动,螺杆组件1503、阀体组件1502、支架1501、底座14经装配成为一体,共同向前运动,提供制动助力,其中支架1501与导向杆1603接触抑制螺杆组件1503、支架1501等随传动螺母1504转动,当助力结束时,在弹簧1604的作用下,机构整体返回到初始位置。
[0043]助力器正常工作时,本专利技术处于断电状态,仅传递驾驶员踏板输入力,当电机、控制程序等出现异常时,如图12、13所示,控制器输出脉冲电压,衔铁4工作,将5个销钉8顶出,销钉8与螺杆组件1503的环槽配合,将中心部件15与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机械全解耦的电子制动助力器的电磁阀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盖、永磁铁、隔磁铜座、衔铁、导磁套、线圈、小弹簧、销钉、销钉镶件、定镶件、动镶件、轴承、弹簧、底座,其中壳盖与底座激光焊接为一体,永磁铁与壳盖过盈铆接为一体,衔铁与隔磁铜座过盈铆接为一体,其在铜质导磁套内自由滑动,导磁套与线圈过盈装配为一体,线圈过渡装配在底座内,销钉与底座为间隙配合,其可在底座的孔内自由滑动,小弹簧套接在销钉外部,定镶件与底座过盈装配为一体,销钉镶件和动镶件与定镶件间隙装配,轴承在弹簧压紧力作用下紧贴动镶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机械全解耦的电子制动助力器的电磁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盖采用电磁纯铁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机械全解耦的电子制动助力器的电磁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衔铁采用电磁纯铁材料。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巍成功侯聪闻张世强李文惠单国志石强汤颖伟王维刘学生倪维海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东光奥威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