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启动舷外机防止误操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5731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舷外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启动舷外机防止误操作结构,包括启动开关、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变挡机构,变挡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底座上的变挡转杆,变挡转杆上套设有主动杠杆臂和从动杠杆臂,主动杠杆臂外端铰接变挡连杆的一端,从动杠杆臂外端铰接变挡杆的一端,变挡杆的另一端连接变挡执行机构,底座上设有与启动开关电连接的触点开关,变挡转杆上固定套设有触点控制器,变挡机构处于空挡时,触点控制器与触点开关接触,触点开关闭合;变挡机构处于前进挡或后退挡时,触点控制器不与触点开关接触,触点开关断开。本实用只能在舷外机处于空挡时启动发动机,有效避免舷外机处于前进挡或后退挡时启动发动机的误操作,安全性高。安全性高。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启动舷外机防止误操作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舷外机
,特指一种电启动舷外机防止误操作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舷外机,是指安装在船体(船舷)外侧的推进用发动机,通常悬挂于艉板的外侧。
[0003]中国技术专利CN212047847U公开了电动舷外机变挡结构,包括机体底座,机体底座上连接有引擎罩,所述引擎罩包括上下扣合连接的顶罩和底罩,所述底罩连接在机体底座上,所述顶罩扣合连接在底罩上;所述底罩的底壁内侧连接有变挡控制机构,所述变挡控制机构包括水平的变挡转杆,所述变挡转杆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座连接在底罩的底壁内侧,变挡转杆与固定座可转动连接,变挡转杆上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主动杠杆臂、从动杠杆臂和转杆定位臂,所述主动杠杆臂、转杆定位臂和从动杠杆臂沿变挡转杆的轴向间隔布置;所述主动杠杆臂竖直向上延伸且其自由端与变挡连杆相铰接以便在变挡连杆的推拉作用下可驱使变挡转杆转动;所述从动杠杆臂水平延伸且其自由端与挡位切换杆相铰接,挡位切换杆呈竖向且其下端穿过底罩以便在变挡转杆转动时可对应带动挡位切换杆升降从而驱动变挡执行机构;所述转杆定位臂的沿变挡转杆径向的外侧面上开设有三个定位凹槽,三个定位凹槽沿变挡转杆的周向间隔且相临布置,所述底罩的底壁内侧连接有一变挡限位弹簧片,变挡限位弹簧片的自由端设有与所述定位凹槽对应的凸形,所述凸形在变挡限位弹簧片弹性变形的回弹力作用下落入在任一定位凹槽内以实现对变挡转杆的转动定位。挡位切换杆下端通过带三级台阶面的顶块驱动连接变挡执行机构,竖向驱动轴的下端连接主动伞齿轮,变挡执行机构包括空套在输出轴上的第一从动伞齿轮及第二从动伞齿轮,第一从动伞齿轮及第二从动伞齿轮与主动伞齿轮常态啮合,在第一从动伞齿轮与第二从动伞齿轮之间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滑块,滑块与输出轴同步转动,同时滑块与输出轴内端头的顶销相连,挡位切换杆下端的顶块就驱动作用于顶销,通过升降来改变滑块的水平位置(需要必要的复位弹簧持续给滑块提供向左的力)。滑块左移与第一从动伞齿轮结合时由第一从动伞齿轮传动向外输出动力,滑块右移与第二从动伞齿轮结合时由第二从动伞齿轮向外输出动力,如是确定了进退两个挡位,滑块位于第一从动伞齿轮与第二从动伞齿轮之间时,为空挡,此时,顶块的中间一级台阶接触顶销。
[0004]上述舷外机的发动机在启动时挡位若处在前进挡或后退挡,发动机启动后船体立即向前或向后运动,操作人员站立不稳,无法正常控制舷外机且极易摔倒,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启动舷外机防止误操作结构,其只能在舷外机处于空挡时启动发动机,有效避免舷外机处于前进挡或后退挡时启动发动机的误操作,安全性高。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电启动舷外机防止误操作结构,包括启动开关、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变
挡机构,所述变挡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底座上的变挡转杆,所述变挡转杆上套设有主动杠杆臂和从动杠杆臂,所述主动杠杆臂外端铰接变挡连杆的一端,变挡连杆的另一端连接变挡手柄,从动杠杆臂外端铰接变挡杆的一端,变挡杆的另一端连接变挡执行机构,所述底座上设有与启动开关电连接的触点开关,变挡转杆上固定套设有触点控制器,变挡机构处于空挡时,触点控制器与触点开关接触,触点开关闭合;变挡机构处于前进挡或后退挡时,触点控制器不与触点开关接触,触点开关断开。
[0008]在上述的一种电启动舷外机防止误操作结构中,所述触点控制器包括固定套设在变挡转杆上的安装部和设置在安装部上控制触点开关闭合和断开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沿变挡转杆径向设置,触点开关的触点朝向变挡转杆的径向设置。
[0009]在上述的一种电启动舷外机防止误操作结构中,所述底座上设有触点开关安装架,所述触点开关安装在触点开关安装架上。
[0010]在上述的一种电启动舷外机防止误操作结构中,所述变挡转杆一端为多边形杆,安装部上设有与多边形杆相适配的多边形孔,安装部通过多边形孔和多边形杆与变挡转杆径向固定。
[0011]在上述的一种电启动舷外机防止误操作结构中,所述安装部上贯穿设有销孔一,变挡转杆上贯穿设有销孔二,安装部通过销轴穿过销孔一和销孔二与变挡转杆轴向固定。
[0012]在上述的一种电启动舷外机防止误操作结构中,还包括与启动开关电连接的继电器,启动开关与继电器之间电连接有所述触点开关。
[0013]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0014]本技术的变挡转杆转动时同时带动触点控制器转动,从而控制触点控制器与触点开关的触点接触或不接触,进而控制触点开关的闭合或断开,当变挡机构处于空挡时,触点控制器与触点开关接触,触点开关闭合,线路处于导通状态,此时按下启动开关,可以启动发动机;当变挡机构处于前进挡或后退挡时,触点控制器不与触点开关接触,触点开关断开,线路处于断开状态,启动开关处于失效状态,此时按下启动开关,发动机无法启动。本技术只能在舷外机处于空挡时启动发动机,有效避免舷外机处于前进挡或后退挡时启动发动机的误操作,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变挡机构处于前进挡无底座的立体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变挡机构处于后退挡无底座的立体图。
[0018]附图标记:1、启动开关;2、底座;3、变挡转杆;4、主动杠杆臂;5、从动杠杆臂;6、变挡连杆;7、变挡手柄;8、变挡杆;9、触点开关;10、触点控制器;11、安装部;12、控制部;13、触点开关安装架;14、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3:
[0020]一种电启动舷外机防止误操作结构,包括启动开关1、底座2、以及设置在底座2上的变挡机构,所述变挡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底座2上的变挡转杆3,所述变挡转杆3上套设有
主动杠杆臂4和从动杠杆臂5,所述主动杠杆臂4外端铰接变挡连杆6的一端,变挡连杆6的另一端连接变挡手柄7,从动杠杆臂5外端铰接变挡杆8的一端,变挡杆8的另一端连接变挡执行机构,所述底座2上设有与启动开关1电连接的触点开关9,变挡转杆3上固定套设有触点控制器10,变挡机构处于空挡时,触点控制器10与触点开关9接触,触点开关9闭合;变挡机构处于前进挡或后退挡时,触点控制器10不与触点开关9接触,触点开关9断开。
[002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1

3所示,调节变挡手柄7依次联动变挡连杆6、主动杠杆臂4、变挡转杆3、从动杠杆臂5、变挡杆8,变挡转杆3转动时同时带动触点控制器10转动,从而控制触点控制器10与触点开关9的触点接触或不接触,进而控制触点开关9的闭合或断开,当变挡机构处于空挡时,触点控制器10与触点开关9接触,触点开关9闭合,线路处于导通状态,此时按下启动开关,可以启动发动机;当变挡机构处于前进挡或后退挡时,触点控制器10不与触点开关9接触,触点开关9断开,线路处于断开状态,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启动舷外机防止误操作结构,包括启动开关(1)、底座(2)、以及设置在底座(2)上的变挡机构,所述变挡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底座(2)上的变挡转杆(3),所述变挡转杆(3)上套设有主动杠杆臂(4)和从动杠杆臂(5),所述主动杠杆臂(4)外端铰接变挡连杆(6)的一端,变挡连杆(6)的另一端连接变挡手柄(7),从动杠杆臂(5)外端铰接变挡杆(8)的一端,变挡杆(8)的另一端连接变挡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上设有与启动开关(1)电连接的触点开关(9),变挡转杆(3)上固定套设有触点控制器(10),变挡机构处于空挡时,触点控制器(10)与触点开关(9)接触,触点开关(9)闭合;变挡机构处于前进挡或后退挡时,触点控制器(10)不与触点开关(9)接触,触点开关(9)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启动舷外机防止误操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控制器(10)包括固定套设在变挡转杆(3)上的安装部(11)和设置在安装部(11)上控制触点开关(9)闭合和断开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理初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安奇迪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