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光源装置及包含其的光学检测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3849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良式光源装置及包含其的光学检测系统,改良式光源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光束生成模块。于壳体的一侧具有出光口,并于壳体内具有至少一容置空间。光束生成模块配置于容置空间内,并包括多个发光单元以及多个设置于发光单元与出光口之间的导光单元。导光单元分别具有对准至对应的发光单元的入光侧以及对准至出光口的出光侧。导光单元的出光侧环状排列于出光口的外周,从而将导光单元出光侧所送出的光聚光或大致聚光于同一焦点位置上。置上。置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良式光源装置及包含其的光学检测系统


[0001]本技术有关于一种改良式光源装置及包含其的光学检测系统,尤指一种用以检测孔状结构的改良式光源装置及包含其的光学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自动光学检查(A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AOI),运用机器视觉做为检测标准技术,通过机器视觉取代传统人眼辨识以达到高精密度及高效率的检测。作为改良传统上以人力使用光学仪器进行检测的缺点,应用层面包括从高科技产业的研发、制造品管、国防、民生、医疗、环保、电力等领域。
[0003]在光学检测领域中,复杂表面的检测相对平滑表面较为困难,一般可视性的复杂表面取决于图像捕获装置的景深范围,若是图像捕获装置的景深足够一般都可以克服。相对而言,针对平面不可视的缺陷(例如盲孔、穿孔的内侧壁面缺陷),则是难以由传统的光学方式(例如平面拍摄)进行检测,这类的缺陷通常需要针对图像捕获装置的相对位置及拍摄角度进行调整,且必须针对每一个目标区域逐一进行拍摄,以致于在进行这类的检测时非常的耗时耗力,难以达到相应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式光源装置,包括一壳体以及一光束生成模块。壳体的一侧具有一出光口,并于壳体内具有至少一容置空间。光束生成模块配置于容置空间内,并包括多个发光单元以及多个设置于发光单元与出光口之间的导光单元。导光单元分别具有一对准至对应的发光单元的入光侧以及一对准至出光口的出光侧。导光单元的出光侧环状排列于出光口的外周,从而将导光单元的出光侧所送出的光聚光或大致聚光于同一焦点位置上。
[0005]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检测系统,用于测量一待测对象。光学检测系统包括一光源装置、一图像捕获装置以及一处理装置。光源装置包括一壳体以及一光束生成模块。壳体的一侧具有一出光口,对准至待测对象,并于壳体内具有至少一容置空间。光束生成模块配置于容置空间内。光束生成模块具有多个发光单元以及多个设置于发光单元与出光口之间的导光单元。导光单元分别具有一对准至对应的发光单元的入光侧以及一对准至出光口的出光侧。导光单元的出光侧环状排列于出光口的外周,以将导光单元的出光侧所送出的光聚光或大致聚光于同一焦点位置上。图像捕获装置配置于待测对象的一侧,用以拍摄待测对象的一待测对象图像。处理装置连接于图像捕获装置,从而获取待测对象图像,并依据待测对象图像生成一图像检测结果。
[0006]本技术通过导光单元的设置,可以更进一步提升待测对象图像的亮度,并提高检测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光学检测系统其中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08]图2为本技术中光源装置其中一实施例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0009]图3为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对应孔状结构的光路径示意图。
[0010]图4为本技术中光源装置其中一实施例的部分透明立体示意图。
[0011]图5为本技术中光源装置另一实施例的部分透明立体示意图。
[0012]附图标记说明:
[0013]100
ꢀꢀꢀꢀꢀꢀꢀ
光学检测系统
[0014]10
ꢀꢀꢀꢀꢀꢀꢀꢀ
光源装置
[0015]11
ꢀꢀꢀꢀꢀꢀꢀꢀ
壳体
[0016]111
ꢀꢀꢀꢀꢀꢀꢀ
出光口
[0017]112
ꢀꢀꢀꢀꢀꢀꢀ
容置空间
[0018]112A
ꢀꢀꢀꢀꢀꢀ
台座
[0019]12
ꢀꢀꢀꢀꢀꢀꢀꢀ
光束生成模块
[0020]121
ꢀꢀꢀꢀꢀꢀꢀ
发光单元
[0021]122
ꢀꢀꢀꢀꢀꢀꢀ
导光单元
[0022]S1
ꢀꢀꢀꢀꢀꢀꢀꢀ
入光侧
[0023]S2
ꢀꢀꢀꢀꢀꢀꢀꢀ
出光侧
[0024]20
ꢀꢀꢀꢀꢀꢀꢀꢀ
图像捕获装置
[0025]30
ꢀꢀꢀꢀꢀꢀꢀꢀ
处理装置
[0026]W
ꢀꢀꢀꢀꢀꢀꢀꢀꢀ
待测物件
[0027]P
ꢀꢀꢀꢀꢀꢀꢀꢀꢀ
焦点位置
[0028]H1
ꢀꢀꢀꢀꢀꢀꢀꢀ
盲孔
[0029]A1
ꢀꢀꢀꢀꢀꢀꢀꢀ
孔壁面区域
[0030]A2
ꢀꢀꢀꢀꢀꢀꢀꢀ
孔底面区域
[0031]E1
ꢀꢀꢀꢀꢀꢀꢀꢀ
上边缘
[0032]P1
ꢀꢀꢀꢀꢀꢀꢀꢀ
第一焦点位置
[0033]P2
ꢀꢀꢀꢀꢀꢀꢀꢀ
第二焦点位置
[0034]P3
ꢀꢀꢀꢀꢀꢀꢀꢀ
第三焦点位置
[0035]P4
ꢀꢀꢀꢀꢀꢀꢀꢀ
第四焦点位置
[0036]P5
ꢀꢀꢀꢀꢀꢀꢀꢀ
第五焦点位置
[0037]P6
ꢀꢀꢀꢀꢀꢀꢀꢀ
第六焦点位置
[0038]H2
ꢀꢀꢀꢀꢀꢀꢀꢀ
穿孔
[0039]A3
ꢀꢀꢀꢀꢀꢀꢀꢀ
第一侧孔壁面区域
[0040]A4
ꢀꢀꢀꢀꢀꢀꢀꢀ
第二侧孔壁面区域
[0041]A5
ꢀꢀꢀꢀꢀꢀꢀꢀ
穿透区域
[0042]C1
ꢀꢀꢀꢀꢀꢀꢀꢀ
孔轴心
[0043]D1
ꢀꢀꢀꢀꢀꢀꢀꢀ
箭头
[0044]J1
ꢀꢀꢀꢀꢀꢀꢀꢀ
第一纵列
[0045]J2
ꢀꢀꢀꢀꢀꢀꢀꢀ
第二纵列
[0046]J3
ꢀꢀꢀꢀꢀꢀꢀꢀ
第三纵列
[0047]J4
ꢀꢀꢀꢀꢀꢀꢀꢀ
第四纵列
[0048]J5
ꢀꢀꢀꢀꢀꢀꢀꢀ
第五纵列
[0049]J6
ꢀꢀꢀꢀꢀꢀꢀꢀ
第六纵列
[0050]J7
ꢀꢀꢀꢀꢀꢀꢀꢀ
第七纵列
[0051]J8
ꢀꢀꢀꢀꢀꢀꢀꢀ
第八纵列
[0052]121A
ꢀꢀꢀꢀꢀꢀ
第一发光单元
[0053]121B
ꢀꢀꢀꢀꢀꢀ
第二发光单元
[0054]121C
ꢀꢀꢀꢀꢀꢀ
第三发光单元
[0055]121D
ꢀꢀꢀꢀꢀꢀ
第四发光单元
[0056]121E
ꢀꢀꢀꢀꢀꢀ
第五发光单元
[0057]121F
ꢀꢀꢀꢀꢀꢀ
第六发光单元
[0058]121G
ꢀꢀꢀꢀꢀꢀ
第七发光单元
[0059]121H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式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于所述壳体的一侧具有一出光口,并于所述壳体内具有至少一容置空间;以及一光束生成模块,配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光束生成模块包括多个发光单元以及多个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出光口之间的导光单元,所述导光单元分别具有一对准至对应的所述发光单元的入光侧以及一对准至所述出光口的出光侧,所述导光单元的所述出光侧环状排列于所述出光口的外周,从而将所述导光单元的所述出光侧所送出的光聚光或大致聚光于同一焦点位置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式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单元选用玻璃光纤的材料,并通过全反射的方式传导所述发光单元所送出的光。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式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焦点位置为中心辐射状排列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内周面上,所述发光单元的出光方向分别大致对准至所述焦点位置上,部分所述发光单元于一纵向上对齐排列以构成多个纵列。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式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单元分别为板形并于所述纵向上延伸,从而分别于所述入光侧上同时对应至多个所述发光单元。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式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单元分别为柱形并且为多个于所述纵向上排列,从而分别将所述导光单元的所述入光侧一一对准至所述纵向上的所述发光单元。6.一种包含改良式光源装置的光学检测系统,用于测量一待测对象,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检测系统包括:一光源装置,包括一壳体以及一光束生成模块,所述壳体的一侧具有一出光口,对准至所述待测对象,并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宇滕黄冠勋
申请(专利权)人:由田新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