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4847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新颖的电极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板(PDP)。位于显示区外部的集成总线电极连接许多图像显示电极。该集成总线电极被设计成更宽并且更厚,以降低电阻,并且由此降低PDP的外围区域中焦耳热的产生。该集成总线电极与显示器的边缘齐平,并且与连接驱动器的柔性印刷电缆相连接。对准标记放置在集成总线电极上,以准确定位柔性印刷电缆和集成总线电极相连接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用于在显示器的边缘形成集成电极(integrated electrode)的新颖的设计的等离子体显示板。该集成电极形成得更厚更宽,具有更小的剖面积,由此减少了电阻,并因此减少了操作期间的发热。
技术介绍
本申请根据35U.S.C§119要求于2003年10月21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在先提出的序号为No.2003-73417的申请“PLASMA DISPLAY PANEL(等离子体显示板)”为优先权,本申请参考该韩国在先申请,并在此结合该韩国在先申请。根据等离子体显示板如何放电,可以将等离子体显示板(PDP)分成直流(DC)型和交流(AC)型。在DC型PDP中,电极暴露在放电空间中,带电粒子直接在相应电极之间运动。在AC型PDP中,至少一个电极由介电层覆盖,并且通过壁电荷的电场发生放电,而不是粒子直接在电极之间运动。PDP中的问题在于通电时在PDP中的电极产生热。这种热引起玻璃衬底被加热,由此促使玻璃衬底破裂。在屏幕尺寸很大的较大PDP中尤其会出现这种过热问题和破裂问题,由此电极较长且携带了更多的能量,故产生更多的焦耳热。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减少由显示器中的电极引起的焦耳热的PDP。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DP的改进的设计。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PDP的设计,其更有效地限制了由PDP中的电极产生的焦耳热。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DP的改进的设计,其降低了电极产生的热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总线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板(PDP),通过该总线电极所具有的结构可以降低从非图像区释放的热量。通过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可以实现这些或其它的目的,该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能显示图像的图像区和不能显示图像的非图像区,该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下部板和上部板,下部板包括背面衬底和以预定图形设置在背面衬底的上表面上的多个地址电极,上部板包括面对背面衬底设置的前衬底、在前衬底的下部与地址电极相交叉的多个总线Y电极以及多个总线X电极。总线X电极包括从图像区延伸至非图像区的多个图像总线X电极以及设置在非图像区中的集成总线X电极,集成总线X电极具有连接所有图像总线X电极的一侧部分以及另一侧部分,该另一侧部分与所述前衬底的侧边部齐平,并连接柔性印刷电缆。对准标记可以形成在集成总线X电极的连接柔性印刷电缆的部分上。该集成总线X电极的厚度可以大于图像总线X电极的厚度。该集成总线X电极的宽度也可以形成得更宽,使得集成总线X电极的外边延伸至PDP的边缘。该集成总线X电极的另一侧部分可以在和前衬底的侧边部分的相同的位置上形成并与柔性印刷电缆连接。对准标记可以形成在集成总线X电极的连接柔性印刷电缆的部分上。该集成总线X电极可以是黑色的,并且由和图像电极相同的材料制成,使得它们可以同时由相同的材料制成并且具有合意的外观。附图说明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将会变得更加易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更全面的评价以及很多附带的优点将会逐步变得显而易见,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其中图1是等离子体显示板(PDP)的透视图;图2是连接到图1所示的PDP的驱动单元的方块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PDP的总线电极的结构平面图;图4是沿图3的IV-IV线截取得到的剖面图;图5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PDP的透视图;图6是表示设置在图5所示的PDP上的总线电极的结构平面图;图7是沿图6的VII-VII线截取得到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PDP的上部板的透视图;图9是表示设置在图8所示的PDP上的总线电极的结构的平面图;以及图10是沿图9的X-X线截取得到的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普通AC型PDP10的透视图,其与日本特开专利No.1999-149873的图7相似。参看图1,普通PDP10包括为用户显示图像的上部板20和面对上部板20设置的下部板30。上部板20包括前衬底22和多个电极。前衬底22通常为玻璃衬底,并且包括在其下表面B(-z表面)上的多对透明X电极43和透明Y电极44。透明X电极43和透明Y44电极是由铟锡氧化物(ITO)制成的透明电极,且被称为透明电极。为了降低线路电阻,例如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总线X电极53a和总线Y电极54a分别设置在透明电极43和44的下部(-z部)上。通过由一个透明X电极43和一个总线X电极53a构成的X电极23以及由一个透明Y电极44和一个总线Y电极54a构成的Y电极产生持续放电。一个X电极23和一个Y电极24形成一对维持电极(sustain electrode)24并沿y方向。下部板30包括背面衬底32和地址电极35。地址电极35设置在背面衬底32的上表面(+z表面)上。背面衬底32面对前衬底22设置,并且被定位成使得背面衬底32上的地址电极35与前衬底22的维持电极对相交叉。由此,地址电极35在x方向上,并且基本上与X电极23和Y电极24相垂直。前介电层26形成在前衬底22的下表面B(-z表面)上,并且覆盖多个X电极23和Y电极24。形成在背面衬底32的上表面(+z表面)上的背面介电层36覆盖地址电极35。通常由MgO制成的保护层27形成在前介电层26的下表面(-z表面)上。维持放电距离并避免单元之间的电和光串扰的阻隔棱37形成在背面介电层36上。红、绿和蓝色的荧光剂38施加在阻隔棱37的所有两侧面以及阻隔棱37之间的介电层36部分上的背面介电层36的上表面(+z表面)上。具有上述结构的PDP10以下列方式工作。当给地址电极35和Y电极24施加预定电压时,选择发光单元,并且在该已选定的单元中的两个电极之间发生寻址放电,以在前介电层26上聚集壁电荷。然后,当在一对维持电极之间施加预定电压时,壁电荷在维持电极之间运动,以通过气体产生持续放电。因此,该气体产生了紫外辐射,并且该紫外辐射激发荧光剂38,以形成可见图像。在上述情况中,PDP10根据视频数据控制持续放电数,以实现显示图像所需的灰度级。另外,为了表示该灰度级,使用了地址、显示周期分隔法(aka ADS法),其将一个时帧分成多个具有不同放电次数的时间子域,并且对这些子域进行操作。每个子域被分成用于产生均匀放电(even discharge)的复位周期、用于选择发出辐射的发光单元的寻址周期、根据放电操作数来表示灰度级的维持周期以及擦除周期。如图2所示,在如上所述的PDP10中,形成在下部板30上的地址电极35连接地址驱动单元75。形成在上部板20上的X电极23连接X驱动单元73。形成在上部板20上的Y电极24连接Y驱动单元74。地址驱动单元75、X驱动单元73以及Y驱动单元74控制显示的图像。通过总线X电极53a给X电极23施加电压。在复位周期、寻址周期、维持周期和擦除周期中将相同的电压施加给总线X电极53a。参考图3和4详细描述总线X电极53a的结构。图3表示翻转前衬底22使下表面B(-z表面)面向上。如图3所示,前衬底22能分成显示图像的图像区I和不能显示图像的非图像区O。基本上,非图像区O环绕图像区I,非图像区O形成在PDP 10的外围。在图像区I中,多个图像总线X电极53a(每个单元中有一对图像总线X电极53a)以恒定图形形成。所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下部板,其包括背面衬底和以预定图形排列在背面衬底的上表面上的多个地址电极;上部板,其包括面对背面衬底设置的前衬底以及排列在前衬底的下部上与地址电极相交叉的多个总线Y电极和多个总线X电极,上部板和下部 板中的每一个都包括能显示图像的图像区和不能显示图像的非图像区,其中,总线X电极包括排列在图像区中并且延伸进非图像区中的多个图像总线X电极以及排列在非图像区中的集成总线X电极,所述集成总线X电极的第一侧连接所有图像总线X电极,所述集成总线X电极的第二和相对侧连接柔性印刷电缆,所述集成总线X电极的所述第二侧与所述上部板的边缘齐平。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泰雄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