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2758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载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载带结构,包括载带,所述载带上等间距设有容纳元器件的凹槽;所述凹槽底部的中央设有真空孔;所述凹槽的侧壁中央均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部活动设有拨动件;所述拨动件包括活动杆一和活动杆二;所所述活动杆一和活动杆二之间设有联动机构,使活动杆一受到吸嘴挤压下翻时通过联动机构带动活动杆二上抬,将放置在凹槽中的元器件抬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拨动件和联动机构,使得吸嘴进入载带凹槽中对元器件进行拾取时,可以挤压拨动件的活动杆一下翻并带动活动杆二上抬,将放置在凹槽底部的元器件抬起,不仅避免了元器件在凹槽底部卡涩,还缩短了吸嘴的拾取行程,提高了吸嘴的拾取效率。提高了吸嘴的拾取效率。提高了吸嘴的拾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载带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载带
,具体为一种载带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器件开始采用载带结构来辅助电子器件的包装使用。在使用载带包装以及运输电子器件时,需要先将电子器件(元器件)容置在载带的口袋部中,再将盖带封合至载带的封合面,使得电子器件(元器件)保持在载带的口袋部中,实现电子器件(元器件)的封存,以便对电子器件(元器件)进行保存以及运输。
[0003]现有的载带结构在对电子器件(元器件)拾取过程中,存在电子器件(元器件)卡在载带凹槽中的现象,易导致电子器件(元器件)拾取困难,而且现有的载带凹槽较深,吸嘴进入凹槽内部对电子器件(元器件)进行拾取的行程太长,存在拾取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带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载带结构,包括载带,所述载带上等间距设有容纳元器件的凹槽,所述凹槽一端的载带上均设有定位孔;所述凹槽底部的中央设有真空孔;所述凹槽的侧壁中央均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部活动设有拨动件;所述拨动件包括活动杆一和活动杆二;所述活动杆一和活动杆二分别设置于容纳槽的上下两端并相互平行,所述活动杆一和活动杆二之间设有联动机构,使活动杆一受到吸嘴挤压下翻时通过联动机构带动活动杆二上抬,将放置在凹槽中的元器件抬起。
[0006]优选的,上述一种载带结构中,所述凹槽侧壁倾斜向下设置。
[0007]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使吸嘴进入凹槽中吸附元器件时,可以更好地进行导向,增加元器件与凹槽的分离空间,避免吸嘴拾取元器件过程中与凹槽出现卡涩现象。
[0008]优选的,上述一种载带结构中,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驱动齿、传动带和联动齿;所述驱动齿和联动齿分别转动连接于容纳槽的上下端,所述驱动齿位于活动杆一一端的正下方,所述联动齿位于活动杆二一端的正上方;所述传动带套装于驱动齿和联动齿之间,使驱动齿和联动齿同步转动,且传动带呈“8”字型结构。
[0009]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联动机构可以通过驱动齿的转动,使得联动齿在传动带的作用下同步转动,使得活动杆一转动时可以通过联动机构带动活动杆二同步转动;而“8”字型结构的传动带,可以使得驱动齿和联动齿在转动过程中保持相反的转动方向,即驱动齿正向转动时联动齿反向转动,驱动齿反向转动时联动齿正向转动,保证活动杆一下翻时通过联动机构带动活动杆二上抬,使得上抬的活动杆二将元器件顶起,使元器件与载带凹槽更好地分离,缩短吸嘴拾取元器件行程。
[0010]优选的,上述一种载带结构中,所述驱动齿和联动齿的一侧分别设有连接部三和连接部四;所述传动带套设在连接部三和连接部四之间;所述连接部三通过固定轴一与容纳槽连接,所述连接部四通过固定轴二与容纳槽连接。
[0011]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驱动齿和联动齿可以通过固定轴一和固定轴二稳定设置在容纳槽内部,并在连接部三和连接部四的作用下绕固定轴一和固定轴二转动,使得驱动齿和联动齿之间可以在传动带的作用下同步转动,实现活动杆一和活动杆二的联动。
[0012]优选的,上述一种载带结构中,所述活动杆一的一端设有连接部一,所述连接部一通过活动轴一与容纳槽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一的外侧设有齿条一,使活动杆一绕活动轴一转动时,齿条一与驱动齿相互啮合。
[0013]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活动杆一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在凹槽中翻折并收缩到容纳槽中,有效利用载带凹槽的空间,使得活动杆一驱动联动机构运转时不影响吸嘴的下降,保证装置稳定使用。
[0014]优选的,上述一种载带结构中,所述活动杆二的一端设有连接部二,所述连接部二通过活动轴二与容纳槽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二的外侧设有齿条二,齿条二与联动齿相互啮合,使活联动齿转动时咬合齿条二带动活动杆二绕活动轴二转动。
[0015]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活动杆二可以收纳在容纳槽中,使得活动杆二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在凹槽中翻折,有效利用载带凹槽的空间,使得活动杆一驱动联动机构运转时带动活动杆二翻折,将置于凹槽底部的元器件顶起,实现元器件与载带凹槽的分离,提高吸嘴拾取元器件的便捷性和效率。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该载带结构,通过采用相互平行的活动杆一和活动杆二组成拨动件并通过联动机构连接活动杆一和活动杆二,使得吸嘴进入载带凹槽中对元器件进行拾取时,可以挤压拨动件的活动杆一下翻,使得联动机构带动活动杆二上抬,将放置在凹槽底部的元器件抬起,使得吸嘴在下降过程中可以带动元器件与凹槽底部分离,不仅避免了元器件在凹槽底部卡涩,还缩短了吸嘴的拾取行程,提高了吸嘴的拾取效率;
[0018]2)该载带结构,通过采用倾斜设置的凹槽侧壁以及在凹槽侧壁中设置容纳拨动件的容纳槽,使得载带凹槽具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使得拨动件具有一定的容纳空间,使得吸嘴进入凹槽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进行导向,增加元器件与凹槽的分离空间,使得拨动件可以对元器件与凹槽进行更好地分离,避免吸嘴拾取元器件过程中与凹槽出现卡涩现象。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侧剖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初始状态下的局部侧剖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吸嘴吸取状态下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活动杆一与驱动齿连接处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活动杆二与联动齿连接处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9]1、元器件;2、定位孔;3、载带;4、拨动件;41、活动杆一;411、活动轴一;412、连接部一;413、齿条一;42、活动杆二;421、活动轴二;422、连接部二;423、齿条二;5、真空孔;6、凹槽;61、容纳槽;7、吸嘴;8、联动机构;81、驱动齿;811、固定轴一;812、连接部三;82、传动带;83、联动齿;831、固定轴二;832、连接部四。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带结构,包括载带(3),所述载带(3)上等间距设有容纳元器件(1)的凹槽(6),所述凹槽(6)一端的载带(3)上均设有定位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6)底部的中央设有真空孔(5);所述凹槽(6)的侧壁中央均设有容纳槽(61),所述容纳槽(61)内部活动设有拨动件(4);所述拨动件(4)包括活动杆一(41)和活动杆二(42);所述活动杆一(41)和活动杆二(42)分别设置于容纳槽(61)的上下两端并相互平行,所述活动杆一(41)和活动杆二(42)之间设有联动机构(8),使活动杆一(41)受到吸嘴(7)挤压下翻时通过联动机构(8)带动活动杆二(42)上抬,将放置在凹槽(6)中的元器件(1)抬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6)侧壁倾斜向下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载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8)包括驱动齿(81)、传动带(82)和联动齿(83);所述驱动齿(81)和联动齿(83)分别转动连接于容纳槽(61)的上下端,所述驱动齿(81)位于活动杆一(41)一端的正下方,所述联动齿(83)位于活动杆二(42)一端的正上方;所述传动带(82)套装于驱动齿(81)和联动齿(83)之间,使驱动齿(8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正鸿李利
申请(专利权)人:甬矽电子宁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