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桥主减速器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110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49
一种中桥主减速器壳,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主法兰盘,主法兰盘的下表面为与桥壳连接的接触贴合面,主法兰盘上设有多个环状分布的螺栓孔,主法兰盘将壳体整体分为壳体上部、壳体下部,壳体上部的顶部位置为中桥主减主锥密封端盖安装法兰、中桥主减上端盖安装法兰。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为,本发明专利技术设有的加强筋分为内加强筋、外加强筋,经过精确的布局,将其与壳体、法兰盘形成十字状,极大发挥了加强筋的性能,增强了主减速器壳壳体的刚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桥主减速器壳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驱动车桥主减速器,涉及一种中桥主减速器壳。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中重卡中桥主减速器主减壳是主减总成的重要零件,对主减速器其他零件,如齿轮、输入轴、贯通轴、差速器总成、轴承等提供安装空间并承受主减速器工作时的各种扭矩和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中桥主减速器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壳体刚度不足,导致主减速器工作不稳定,造成零部件早期失效、或NVH品质不佳。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为:一种中桥主减速器壳,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主法兰盘,主法兰盘的下表面为与桥壳连接的接触贴合面,主法兰盘上设有多个环状分布的螺栓孔,主法兰盘将壳体整体分为壳体上部、壳体下部,壳体上部的顶部位置为中桥主减主锥密封端盖安装法兰、中桥主减上端盖安装法兰,壳体上部的外表面固定多个外加强筋,该外加强筋以中桥主减主锥密封端盖安装法兰为中心呈辐射状设置,外加强筋向下延伸到主法兰盘处,向上延伸到中桥主减主锥密封端盖安装法兰、中桥主减上端盖安装法兰位置或者轴承位置,壳体上部的内表面固定多个内加强筋,内加强筋固定在主法兰盘与壳体的交界处,使内加强筋、主法兰盘与壳体形成三角形结构,同时,外加强筋、内加强筋分布在壳体的同一个位置的外、内侧,使外加强筋、内加强筋与壳体形成十字状结构。
[0005]主法兰盘上表面设有多个环状分布的减重槽,减重槽与螺栓孔交错分布。
[0006]外加强筋为板状,使部分螺栓孔分布在外加强筋的向外延长线上
[0007]外加强筋的下端部宽度>外加强筋的上端部宽度。
[0008]壳体设有两组油道A,油道A的油道A进口、油道A出口均设在壳体上,油道A进口设置在壳体的过桥主动圆柱齿轮处,油道A出口设置在壳体的轴间差速器后轴承小端处,油道A联通至中桥主减主锥密封端盖安装法兰的上表面。
[0009]壳体设有油道B,油道B进口设置在壳体的主减速器从动锥齿轮处,油道B出口设置在壳体的轴间差速器后轴承小端处。
[0010]壳体、主法兰盘及所有的加强筋均一体成型。
[0011]主法兰厚度为12

25mm,减重槽深度为6

10mm。
[00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为,本专利技术设有的加强筋分为内加强筋、外加强筋,经过精确的布局,将其与壳体、法兰盘形成十字状,极大发挥了加强筋的性能,增强了主减速器壳壳体的刚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一)。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二)。
[0016]图4为图3的AA向的剖视示意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三)。
[0018]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

6,一种中桥主减速器壳,包括壳体10,壳体10上设有主法兰盘12,主法兰盘12的下表面122为与桥壳连接的接触贴合面,主法兰盘12上设有多个环状分布的螺栓孔123,主法兰盘12将壳体10整体分为壳体上部、壳体下部,壳体上部的顶部位置为中桥主减主锥密封端盖安装法兰15、中桥主减上端盖安装法兰16,壳体上部的外表面固定多个外加强筋20,该外加强筋20以中桥主减主锥密封端盖安装法兰15为中心呈辐射状设置(参见图2),外加强筋20向下延伸到主法兰盘12处(法兰盘为与桥壳进行连接的部件,该处扭曲变形的几率较大),向上延伸到中桥主减主锥密封端盖安装法兰15、中桥主减上端盖安装法兰16位置或者轴承位置,这样能尽量增大外加强筋20的长度,壳体上部的内表面固定多个内加强筋30,内加强筋30固定在主法兰盘12与壳体10的交界处,使内加强筋30、主法兰盘12与壳体10形成三角形结构(参见图3),同时,外加强筋20、内加强筋30分布在壳体10的同一个位置的外、内侧,使外加强筋20、内加强筋30与壳体10形成十字状结构(参见图4)。
[0020]三角形结构为平面几何形状中比较稳定的结构,能增强主法兰盘12与壳体10的交界处的刚性;同时,十字状结构能抵抗壳体10的扭曲变形,能更合理地配置主减工作时的各种扭矩和反力,也能增强壳体10的刚性,这样使壳体10的性能达到提升,增加了主减速器壳壳体的使用寿命。
[0021]为了实现减重,主法兰盘12上表面设有多个环状分布的减重槽121,减重槽121与螺栓孔123交错分布,这样,减重槽121能比较均匀的分布,在不影响壳体10的刚性的情况下还能实现减重。
[0022]为了尽量发挥外加强筋的性能,外加强筋20为板状,使部分螺栓孔123分布在外加强筋20的向外延长线上,螺栓孔处为与桥壳进行连接位置,该处承载螺栓传递的力或者力矩最强,外加强筋20设在这个位置,能对抗螺栓传递的力或者力矩。
[0023]参见图5,外加强筋20的下端部(靠近壳体10的端部)宽度>外加强筋20的上端部(远离壳体10的端部)宽度。因为外加强筋20的下端部需要承载更大的外部力量,而外加强筋20的上端部又要考虑减重。
[0024]参见图5

6,为了提高润滑性能,壳体10设有两组油道A51,油道A51的油道A进口52、油道A出口53均设在壳体10上,油道A进口52设置在壳体10的过桥主动圆柱齿轮(三联齿轮)处,油道A出口53设置在壳体10的轴间差速器后轴承小端处,油道A51联通至过桥箱盖安装法兰15的上表面(参见附图标记54),过桥箱盖安装法兰15为壳体10最高处,这样油道A的润滑油可以到达壳体10最高处,以加强对主减壳最高位置的润滑。
[0025]参见图5

6,为了提高润滑性能,壳体10设有油道B41,油道B进口设置在壳体10的
主减速器从动锥齿轮处,油道B出口设置在壳体10的轴间差速器后轴承小端处(与油道A出口53同一个位置),加强轴间差速器后轴承小端处的润滑。
[0026]参见图6,进油口高于油道,油道高于出油口,润滑油甩入油道后不会从进油口溢出、只能从出油口到达润滑位置。
[0027]为了牢固,壳体10、主法兰盘12及所有的加强筋均一体成型。
[0028]主法兰厚度一般为12

25mm,减重槽深度一般为6

10mm。
[0029]部分加强筋设置有拔模角,拔模角一般为0.5~1.5
°
之间(不同位置的加强筋拔模角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根据具体结构确定)。
[0030]其工作原理为:其使用时,和现有技术一样,不再赘述。
[0031]只是在配合发动机前置时,使用A组的进油道、回油道;在配合发动机后置时,使用B组的进油道、回油道。这样都不影响完成润滑油循环。
[0032]本专利技术的特点:1、刚度更大:1)主法兰设计更合理,兼顾提高刚度、减重;2)加强筋呈辐射状布置,且一端设置在主法兰螺栓孔位(或附近),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桥主减速器壳,包括壳体(10),壳体(10)上设有主法兰盘(12),主法兰盘(12)的下表面(122)为与桥壳连接的接触贴合面,主法兰盘(12)上设有多个环状分布的螺栓孔(123),主法兰盘(12)将壳体(10)整体分为壳体上部、壳体下部,壳体上部的顶部位置为中桥主减主锥密封端盖安装法兰(15)、中桥主减上端盖安装法兰(16),壳体上部的外表面固定多个外加强筋(20),其特征在于:该外加强筋(20)以中桥主减主锥密封端盖安装法兰(15)为中心呈辐射状设置,外加强筋(20)向下延伸到主法兰盘(12)处,向上延伸到中桥主减主锥密封端盖安装法兰(15)、中桥主减上端盖安装法兰(16)位置或者轴承位置,壳体上部的内表面固定多个内加强筋(30),内加强筋(30)固定在主法兰盘(12)与壳体(10)的交界处,使内加强筋(30)、主法兰盘(12)与壳体(10)形成三角形结构,同时,外加强筋(20)、内加强筋(30)分布在壳体(10)的同一个位置的外、内侧,使外加强筋(20)、内加强筋(30)与壳体(10)形成十字状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桥主减速器壳,其特征在于:主法兰盘(12)上表面设有多个环状分布的减重槽(121),减重槽(121)与螺栓孔(1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华时超曾浩然朱荣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精益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