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吸收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9630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红外线吸收薄膜,其近红外线吸收性能优良,同时,可见光线透光率高,且耐光性和耐候性优良,能够抑制近红外线吸收性能随时间而劣化,并且制造成本低。是一种具有基材薄膜以及在其一侧面上设置的由含无机类色素的能量固化型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固化物层,至少波长为850-1300nm的整个区域的光线透光率为10%以下,且可见光线透光率为65%以上的红外线吸收薄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红外线吸收薄膜,更具体地说,涉及对850 -1300nm近红外区波长的光线吸收性能优良,同时,具有良好的可 见光线透光率,且耐光性和耐候性优良,作为等离子显示器用近 红外线吸收薄膜等特别有用的红外线吸收薄膜。
技术介绍
等离子显示器(PDP)是通过电极间等离子放电,激发被封入的 氙气分子,所产生的紫外线再激发荧光物质,发出可见光范围的 光而显示映像的装置。在PDP中,已知发光体会发出近红外线。该近红外线作用于 无绳电话、使用近红外线遥控装置的录像机等周围电子机器,具 有妨碍其正常运行的可能性,因而要求尽可能阻断该近红外线。另外,在PDP中,由于显示面为平面,当外来光线射入时, 从广大范围内反射的光同时进入眼睛,会出现难以看见画面的情 况,因此必需防止外来光线的反射。并且,使PDP发出的光以规 定的透光率透射,以达到良好的画面显示,或者进行发光色的色 调校正都很重要。在PDP中,对于这些要求,通常进行这样的处理在显示画 面上设置至少具有(l)电磁波阻断薄膜、(2)近红外线吸收薄膜以及 (3)反射防止薄膜的至少3片功能性薄膜的前面板,并使所述反射 防止薄膜处于最外面(观众一侧)(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这时,必须分别制造至少3片功能性薄膜,并将它们贴合,因而难免要 提高成本。因此,如果在1片薄膜中,制成在近红外线吸收层上层压反 射防止层的复合功能性薄膜,则降低成本的效果将会很显著。近年来,从降低成本的角度出发,通过在最外面的反射防止 薄膜中,通过在该基材的反射防止层的反面设置近红外线吸收层, 开发出了在1片薄膜中同时具备反射防止性能和近红外线吸收性 能的功能型薄膜。在制造这种功能性薄膜时,包括(l)向反射防止形成反射防止层的2种方法,但是,由于任意一种方法都会产生 薄膜损耗,因此降低成本的效果较小。目前,PDP中使用的近红外线吸收薄膜是主要采用亚铵(4乇- ,厶)系有机类色素的薄膜,但是该近红外线吸收薄膜存在耐光 性和耐候性较差,以及近红外线吸收性能随时间而劣化的缺点。对于PDP用近红外线吸收薄膜,要求近红外线吸收性能优良, 同时,具有良好的耐光性和耐候性,并且可见光线透光率高。但 是,现实情况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充分满足这些条件的近 红外线吸收薄膜。另外,各种建筑物和车辆的窗户等所谓的开口部,为了让太 阳光线射入而采用透明玻璃板或树脂板构成。但是,太阳光线中 含有除可见光线以外的紫外线和红外线,特别是红外线中的800- 2500nm的近红外线被称为热射线,从开口部进入后成为室内温 度升高的原因。因此,近年来,作为各种建筑物和车辆窗户材料等,对在射 入足够可见光线同时能够遮蔽热射线,在保持明亮的同时能够抑 制室内温度上升的热射线遮蔽材料进行了研究,并为此提出了各种方案。例如,提出了在透明树脂膜上蒸镀金属的热射线反射薄膜, 将该热射线反射薄膜粘结在玻璃板、丙烯酸板、聚碳酸酯板等透明基材上的热射线遮蔽板(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但是,这种蒸 镀了金属的热射线反射薄膜虽然热射线遮蔽性能优良,但是存在 透明性较差,不能射入足够的可见光线,以及提高了制造成本等 缺点。为了改进这些缺点,近年来,提出了在基材薄膜上设置含红 外线遮蔽剂的红外线遮蔽层的各种红外线遮蔽薄膜(例如,参见专 利文献3、专利文献4)。但是,对于这种红外线遮蔽薄膜,要求能够很好地透过可见 光线,同时具有有效遮蔽近红外区波长的光的性能,且耐光性和 耐候性良好,能够抑制近红外线吸收性能随时间劣化,而上述红 外线遮蔽薄膜还不能说充分满足了这些性能要求。此外,还公开了 800 - 1100nm近红外区的光线透光率为30% 以下,而可见光线透光率较高的红外线吸收薄膜(例如,参见专利 文献5),以及800 - 1100nm近红外区的光线透光率为20%以下, 可见光线透光率为50%以上的近红外线遮蔽性的反射减少材料(例 如,参见专利文献6)。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开发出850 - 1300nm的更宽的近 红外区的光线透光率为10°/。以下,且可见光线透光率为65%以上 的红外线吸收薄膜。专利文献1特开平11 - 126024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昭61 - 277437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平7 - 100996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开平9 - 156025号公报专利文献5特开平11 - 305033号公报专利文献6特开2002 - 61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情况,以提供一种近红外线吸收性能优良, 同时,可见光线透光率高,且耐光性和耐候性优良,能够抑制近 红外线吸收性能随时间而劣化,并且制造成本低,适合用作为PDP 用近红外线吸收薄膜或者各种建筑物或车辆窗户材料等用的热射 线遮蔽薄膜等的红外线吸收薄膜为目的而作出的。本专利技术者们为了开发具有上述优选性能的红外线吸收薄膜, 进行了反复的专门研究,结果发现,在基材薄膜的一侧面上,设 置由含无机类色素的能量固化型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固化物层,使 至少波长为850 - 1300nm的整个区域的光线透光率为某值以下, 且可见光线透光率为某值以上的红外线吸收薄膜能够达到该目 的,基于这种发现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提供(1) 一种红外线吸收薄膜,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材薄膜以及在其 一側面上设置的由含无机类色素的能量固化型树脂组合物形成的 固化物层,使至少波长为850 - 1300nm的整个区域的光线透光率 为10%以下,且可见光线透光率为65%以上。(2) 上述第(1)项所述的红外线吸收薄膜,其中在xy色度坐标 中,x显示为0.27 - 0.33,且y显示为0.28 - 0.34。(3) 上述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红外线吸收薄膜,其中能量固 化型树脂组合物为热固化型或者活化能射线固化型。(4) 上述第(1) (3)项任意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吸收薄膜,其中无机类色素为含铯的氧化钨。 (5) 上述第(1) (4)项任意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吸收薄膜,其中在由含无机类色素的能量固化型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固化物层上,具 有反射防止层。(6) 上述第(1) (5)项任意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吸收薄膜,其中由 含无机类色素的能量固化型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固化物层进一步含 有有机和/或无机填料。(7) 上述第(5)项或第(6)项所述的红外线吸收薄膜,其中由含无机类色素的能量固化型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固化物层或者反射防止 层含有有机类和/或无机类抗静电剂。(8) 上述第(1) (7)项任意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吸收薄膜,其中在基材薄膜的另一侧面上具有粘结剂层。和(9) 用于等离子显示器的上述第(1) (8)项任意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吸收薄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850 - 1300nm的近红外区波长的 光线吸收性能优良,同时,可见光线透光率高,且耐光性和耐候 性优良,能够抑制近红外线吸收性能随时间而劣化,并且制造成 本低的红外线吸收薄膜。该红外线吸收薄膜可以作为PDP用近红外线吸收薄膜或者各 种建筑物或车辆窗户材料等用的热射线遮蔽薄膜应用,特别适合 用作为PDP用近红外线吸收薄膜。附图说明图1为CIE色度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红外线吸收薄膜具有基材薄膜和在其一侧面上设置的由含无机类色素的能量固化型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固化物层。对上述基材薄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外线吸收薄膜,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材薄膜和在其一侧面上设置的由含无机类色素的能量固化型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固化物层,使至少波长为850-1300nm的整个区域的光线透光率为10%以下,且可见光线透光率为65%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线吸收薄膜,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材薄膜和在其一侧面上设置的由含无机类色素的能量固化型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固化物层,使至少波长为850-1300nm的整个区域的光线透光率为10%以下,且可见光线透光率为65%以上。2. 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吸收薄膜,其中在xy色度坐标中, x显示为0.27 - 0.33,且y显示为0.28 - 0.34。3. 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吸收薄膜,其中能量固化型树脂组 合物为热固化型或者活化能射线固化型。4. 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线吸收薄膜,其中能量固化型树脂组 合物为热固化型或者活化能射线固化型。5. 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吸收薄膜,其中无机类 色素为含铯的氧化钨。6. 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吸收薄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所司悟小泉伸
申请(专利权)人:琳得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