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9631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温度上升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具有在将前面侧基板构造体与背面侧基板构造体贴合而形成的放电空间内填充放电气体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上述显示面板,具有分别与放电空间连接的第1孔以及第2孔;第1孔以及第2孔在上述显示面板的外部通过配管相互连结;在上述显示面板的通常设置状态下,第1孔位于高于第2孔的位置上,或者在上述配管中设置使放电气体循环的气体循环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以下称PDP)的等离 子体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图9是表示现有PDP构造的立体图。PDP是前面侧基板构造体1 与背面侧基板构造体2贴合在一起构成的。前面侧基板构造体l,在由 玻璃基板构成的前面侧基板la上,配置由透明电极3a和总线电极3b 组成的显示电极3,并显示电极3被电介质层4覆盖。再在电介质层4 上形成由2次电子放出系数高的氧化镁层构成的保护层5。在背面侧基 板构造体2上,在由玻璃基板构成的背面侧基板2a上,与显示电极垂 直地配置地址电极6,并且在地址电极6间为了规定发光区域而设置隔 离壁7,在地址电极6上的由隔离壁7划分的区域中形成红、绿、蓝的 荧光体层8。在粘合在一起的前面侧基板构造体1与背面侧基板构造体 2的内部形成气密的放电空间,将由Ne-Xe组成的放电气体密封入该 放电空间中。另外,图中虽然没有表示,但地址电极6被电介质层所 覆盖,隔离壁7和荧光体层8设置在该电介质层上。在这种PDP中,通过将电压附加在地址电极6与显示电极3之间, 产生用于寻址(addressing)的放电,通过将电压附加在一对显示电极 3之间,使之产生用于复位放电(reset discharge)或显示的维持放电 (sustain discharge )。PDP通过上述各种放电而发热。通过放电发生的热量,从安装在 背面侧基板构造体2上的散热板或前面侧基板构造体1向外部释放。
技术实现思路
当散热不充分时,PDP温度上升。PDP的温度上升有可能导致发 光效率降低、电压余量(voltage margin)变化以及经时劣化的加速等各种问题。该问题在长时间进行放电的高亮度点亮时变得尤其严重。 因此,需要能够抑制PDP温度上升的技术。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PDP温度上升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将前面侧基 板构造体与背面侧基板构造体贴合而形成的放电空间内填充有放电气 体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上述面板具有分别与放电空间连接的第1孔以及第2孔,第1孔以及第2孔在上述面板的外部通过配管相互连结, 在上述面板的通常设置状态下,第1孔位于高于第2孔的位置上,或者在上述配管中设置有使放电气体循环的气体循环机构。本专利技术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具有在面板外部通过配管连结的第1孔以及第2孔。放电气体,从第1孔(或第2孑L)放出到面板外部并 通过配管从第2孑L (或者第1孑L)回到面板内部。由于通常面板外部 温度低,因此放电气体在面板的外部被冷却后,回到面板内部。利用 该原理,将面板内部的热量释放至面板的外部,抑制了PDP的温度上 升。在配管内的放电气体的移动发生在以下情况下,即(l)在上述 面板的通常设置状态下,第1孔的位置高于第2孔的位置,或者(2) 在上述配管中设置使上述放电气体循环的气体循环机构。在上述(1)的情况下放电气体发生移动的原理如下放电气体,温度越高密度变得越小并试图上升,温度越低密度变得越大并试图下降。因此,通过在高于第2孔的位置上设置第1孔,可使放电气体从 第1孔向第2孔流动。此外,所谓通常设置状态是指,使用预想 的PDP使用时的PDP的设置状态,只要是长方形的面板, 一般而言, 长边朝下而将PDP竖起设置的状态称为通常设置状态。但是,当预想 在采用短边朝下将PDP竖起设置的状态进行使用时,则短边朝下将 PDP竖起设置的状态为通常设置状态。在长方形以外的形状的PDP的 情况下,通常预想在某种设置状态下进行使用,则该状态为通常使用 状态。在上述(2)的情况下,通过扇或泵等气体循环机构的作用,在配 管内从第1孔朝向第2孔或从第2孔朝向第1孔使放电气体移动。 以下,针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优选第1孔及第2孔设置在上述背面侧基板构造体的对角位置上。 此时,通过放电气体从放电空间内的一端移向另一端,可以期待抑制 面板整体的温度上升。优选在上述配管中具有气体冷却机构、气体净化机构以及压力控 制机构中的至少一者。通过设置气体冷却机构放电气体被进一步冷却, 能够进一步抑制PDP的温度上升。通过设置气体净化机构可以将在放 电空间内产生的杂质除去。通过设置压力控制机构可以对放电空间内 的放电气体的压力进行调节。优选上述面板具有显示区域、以包围该显示区域的方式设置的密 封层、以及上述显示区域与上述密封层之间的中间区域,在上述面板 的通常设置状态下,在上述面板的上部的上述中间区域设置多个第1 孔,在上述面板的通常设置状态下,在上述面板的下部的上述中间区域设置多个第2 L。此时,能够使放电空间内的放电气体的流动更加 均匀,能够在有效控制PDP整体温度上升的同时,降低放电空间内的面内温度的差异。优选上述面板具有显示区域、以包围该显示区域的方式设置的密封 层、以及上述显示区域与上述密封层之间的中间区域,在上述面板的 通常设置状态下,在上述面板的侧部的上述中间区域设置有阻止上述放电气体移动的壁部;在上述面板的通常设置状态下,第1孔设置在 高于上述壁部的位置上;在上述面板的通常设置状态下,第2孔设置 在低于上述壁部的位置上。在此情况下,可以在PDP中成为最热的显 示区域中导通放电气体,可有效抑制显示区域的温度上升。优选第1孔和第2孔设置在上述背面侧的基板构造体上。在此情 况下,能够防止连接第1孔与第2孔的配管从前面侧突出。可以对以上优选实施方式适当地进行相互组合。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从前面侧所 见的平面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从前面侧所见的平面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从前面侧所见的平面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4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从前面侧所 见的平面图。图5是表示基于另一个观点的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PDP从前面侧所 见的平面图。图6 (a)表示由图5虚线包围的区域37的放大图,(b)表示(a) 中I-I剖面图。图7 (a)表示由图5虚线包围的区域37的放大图,(b)表示(a) 中I-I剖面图。图8 (a)表示由图5虚线包围的区域37的放大图,(b)、 (c)分 别是表示(a)中I-I剖面图,II-II剖面图。 图9是表示现有技术的PDP结构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1:前面侧基板构造体;la:前面侧基板;2:背面侧基板构造体;2a:背面侧基板;3:显示电极;3a:透明电极;3b:总线电极;4:电介质层;5:保护层;6:地址电极;7:隔离壁;8:荧光体层;10: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a:显示区域;10b:密封层;10c:中间区域; 11:前面侧基板构造体;13:背面侧基板构造体;15:放电空间;17:第l孔;17a:另一配置的第1孔;19:第2孔;19a:另一配置的第2孔;21:配管;23:PDP长边的一方;25:气体冷却机构;27:气体净化机构;29:压力控制机构;31:气体循环机构;33:壁部;35:槽;37:由虚线包围的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附图 以及以下记载中所示的构成均为例子,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不局限于以下记 载中的内容。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以如下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为例进 行说明,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具有,在前面侧基板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将前面侧基板构造体与背面侧基板构造体贴合而形成的放电空间内填充有放电气体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所述面板具有分别与放电空间连接的第1孔以及第2孔;第1孔以及第2孔在所述面板的外部通过配管相互连结;在所述面板的通常设置状态下,第1孔位于高于第2孔的位置上,或者在所述配管中设置有使所述放电气体循环的气体循环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9-29 2006-268083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将前面侧基板构造体与背面侧基板构造体贴合而形成的放电空间内填充有放电气体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所述面板具有分别与放电空间连接的第1孔以及第2孔;第1孔以及第2孔在所述面板的外部通过配管相互连结;在所述面板的通常设置状态下,第1孔位于高于第2孔的位置上,或者在所述配管中设置有使所述放电气体循环的气体循环机构。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孔以及第2孔设置在所述背面侧基板构造体的对角位置上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配管中具有气体冷却机构、气体净化机构以及压力控制机构的至少一者。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泽智也笠原滋雄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通日立等离子显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