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顶升机构的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5042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顶升机构的输送装置,带有顶升机构的输送装置对托盘进行输送,带有顶升机构的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一固定槽、第一链轮、第一链条、第二固定槽、第二链轮、第二链条、第一电机、第二支撑架、第三固定槽、第三链轮、第三链条、第四固定槽、第四链轮、第四链条、第二电机、第一顶升架、第一顶升气缸、第一顶升板、第二顶升架、第二顶升气缸和第二顶升板。当托盘移动第一顶升板和第二顶升板的上方时,第一顶升气缸和第二顶升气缸分别带动第一顶升板和第二顶升板向上移动,从而实现将托盘托起,以便于机械手或搬运装置对托盘进行搬运,从而实现托盘的自动化输送。从而实现托盘的自动化输送。从而实现托盘的自动化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顶升机构的输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输送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带有顶升机构的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相关技术中,在智能化生产过程中,通过输送线将装有工件的托盘送至指定位置上,然后再通过机械手对托盘进行转移至或装入至热处理炉内。但是,托盘在输送线上不变于机械手拿取,因此设计一块可将托盘托起的输送装置是十分必要的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带有顶升机构的输送装置。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顶升机构的输送装置,带有顶升机构的输送装置对托盘进行输送,带有顶升机构的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一固定槽、第一链轮、第一链条、第二固定槽、第二链轮、第二链条、第一电机、第二支撑架、第三固定槽、第三链轮、第三链条、第四固定槽、第四链轮、第四链条、第二电机、第一顶升架、第一顶升气缸、第一顶升板、第二顶升架、第二顶升气缸和第二顶升板;第一支撑架固定在地面上;第一固定槽固定在第一支撑架顶面的一侧;两个第一链轮分别嵌入第一固定槽的两端内,且两个第一链轮与第一固定槽转动连接;第一链条套设在两个第一链轮的外侧;第二固定槽固定在第一支撑架顶面的另一侧,且第二固定槽与第一固定槽相对;两个第二链轮分别嵌入第二固定槽的两端内,两个第二链轮与第二固定槽转动连接,且第二链轮与第一链轮相对;第二链条套设在两个第二链轮的外侧;第一电机同时与相对的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相连接;第二支撑架固定在地面上,第二支撑架位于第一支撑架的一侧,且第二支撑架与第一支撑架有间距;第三固定槽固定在第二支撑架顶面的一侧;两个第三链轮分别嵌入第三固定槽的两端内,且两个第三链轮与第三固定槽转动连接;第三链条套设在两个第三链轮的外侧;第四固定槽固定在第二支撑架顶面的另一侧,且第四固定槽与第三固定槽相对;两个第四链轮分别嵌入第四固定槽的两端内,两个第四链轮与第四固定槽转动连接,且第四链轮与第三链轮相对;第四链条同时套设在两个第四链轮的外侧;第二电机同时与相对的第三链轮和第四链轮相连接;第一顶升架位于第二支撑架靠近第一支撑架的一端内;第一顶升气缸固定在第一顶升架内;第一顶升板与第一顶升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接,且第一顶升板位于第一顶升架的上方;第二顶升架位于第二支撑架背离第一支撑架的一端内;第二顶升气缸固定在第二顶升架内;第二顶升板与第二顶升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接,且第二顶升板位于第二顶升架的上方;其中,托盘放置在第三链条和第四链条上,且托盘位于第一顶升板和第二顶升板的上方。
[0006]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固定在第一支撑架顶面的两侧,以实现第一支撑架对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进行支撑;其次,通过将两个第一链
轮分别嵌入第一固定槽的两端,并将第一链条套设在两个第一链轮的外侧,以实现通过第一链轮带动第一链条移动;再次,通过将两个第二链轮分别嵌入第二固定槽的两端,并将第二链条套设在两个第二链轮的挖槽,以实现第二链轮带动第二链条移动;再次,通过将第一电机同时与相对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相连接,以实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驱动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移动;同时,将托盘放置在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上,以实现带动托盘进行移动;再次,通过将第三固定槽和第四固定槽固定在第二支撑架的顶面,以实现第二支撑架对第三固定槽和第四固定槽进行支撑;再次,通过将两个第三链轮分别嵌入第三固定槽的两端,并将第三链条套设在两个第三链轮的外侧,以实现第三链轮带动第三链条移动;再次,通过将两个第四链轮分别嵌入第四固定槽的两端,并将第四链条套设在两个第四链轮的外侧,以实现第四链轮带动第四链条移动;再次,通过将第二电机同时与相对第三链轮和第四链轮相连接,以实现第二电机通过第三链轮和第四链轮驱动第三链条和第四链条移动;而且,由于第二支撑架位于第一支撑架的一侧,因此当托盘移动第二支撑架上时,第三链条和第四链条继续带动托盘移动,从而实现对托盘进行输送;再次,通过将第一顶升气缸固定在第一顶升架内,并将第一顶升板与第一顶升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接,以实现第一顶升气缸带动第一顶升板向上移动;再次,通过将第二顶升气缸固定在第二顶升架内,并将第二顶升板与第二顶升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接,以实现第二顶升气缸带动第二顶升板向上移动;由于托盘位于第一顶升板和第二顶升板的上方,因此当第一顶升板和第二顶升板向上移动时,第一顶升板和第二顶升板实现对托盘进行托起。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第一电机驱动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带动托盘移动,实现对托盘的输送;当托盘的一端移动至第三链条和第四链条上时,第二电机驱动第三链条和第四链条带动托盘移动,此时第一电机也继续驱动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当托盘完全移动至第三链条和第四链条的上方时,第一电机停止转动,此时第三链条和第四链条带动托盘继续移动;当托盘移动第一顶升板和第二顶升板的上方时,第一顶升气缸和第二顶升气缸分别带动第一顶升板和第二顶升板向上移动,从而实现将托盘托起,以便于机械手或搬运装置对托盘进行搬运,从而实现托盘的自动化输送。
[0007]具体地,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通过第一连接轴相连接,第一电机通过齿轮、链轮或皮带轮等方式与第一连接轴相连接,从而实现第一电机同时与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相连接。
[0008]具体地,第三链轮和第四链轮通过第二连接轴相连接,第二电机通过齿轮、链轮或皮带轮等方式与第二连接轴相连接,从而实现第二电机同时与第三链轮和第四链轮相连接。
[0009]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带有顶升机构的输送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带有顶升机构的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顶升块、第一顶升槽、第二顶升块和第二顶升槽;两个第一顶升块设置在第一顶升板的两端;第一顶升槽呈V型,第一顶升槽设置在第一顶升块上;两个第二顶升块设置在第二顶升板的两端;第二顶升槽呈V型,第二顶升槽设置在第二顶升块上。
[0011]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顶升块设置在第一顶升板的两端,将呈V型的第一顶升槽设置在第一顶升块上,并使托盘嵌入第一顶升槽内,以实现对托盘进行限位,从而提升托盘被托起的稳定性;通过将第二顶升块设置在第二顶升板的两端,将呈V型的第二顶升槽
设置在第二顶升块上,并使托盘嵌入第二顶升槽内,以实现对托盘进行限位,从而提升托盘被托起的稳定性。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带有顶升机构的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顶升导轨、第一顶升连杆和第一顶升滑块;两个第一顶升导轨设置在第一顶升架的两侧;两个第一顶升连杆分别与第一顶升板的两端相连接,且两个第一顶升连杆位于第一顶升架的两侧;第一顶升滑块内设置第一滑槽,第一顶升滑块设置在第一顶升连杆的内壁,第一顶升滑块绕设在第一顶升导轨的外侧;其中,第一顶升导轨嵌入第一滑槽内。
[0013]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两个第一顶升连杆分别与第一顶升板的两端相连接,将第一顶升滑块设置在第一连杆的内壁,并将设置在第一顶升架两侧的第一顶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顶升机构的输送装置,所述带有顶升机构的输送装置对托盘进行输送,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顶升机构的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固定在地面上;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顶面的一侧;第一链轮,两个所述第一链轮分别嵌入所述第一固定槽的两端内,且两个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一固定槽转动连接;第一链条,所述第一链条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一链轮的外侧;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顶面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二固定槽与所述第一固定槽相对;第二链轮,两个所述第二链轮分别嵌入所述第二固定槽的两端内,两个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第二固定槽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第一链轮相对;第二链条,所述第二链条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二链轮的外侧;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同时与相对的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相连接;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第二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有间距;第三固定槽,所述第三固定槽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架顶面的一侧;第三链轮,两个所述第三链轮分别嵌入所述第三固定槽的两端内,且两个所述第三链轮与所述第三固定槽转动连接;第三链条,所述第三链条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三链轮的外侧;第四固定槽,所述第四固定槽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架顶面的另一侧,且所述第四固定槽与所述第三固定槽相对;第四链轮,两个所述第四链轮分别嵌入所述第四固定槽的两端内,两个所述第四链轮与所述第四固定槽转动连接,且所述第四链轮与所述第三链轮相对;第四链条,所述第四链条同时套设在两个所述第四链轮的外侧;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同时与相对的所述第三链轮和所述第四链轮相连接;第一顶升架,所述第一顶升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架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端内;第一顶升气缸,所述第一顶升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一顶升架内;第一顶升板,所述第一顶升板与所述第一顶升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接,且所述第一顶升板位于所述第一顶升架的上方;第二顶升架,所述第二顶升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架背离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端内;第二顶升气缸,所述第二顶升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二顶升架内;第二顶升板,所述第二顶升板与所述第二顶升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接,且所述第二顶升板位于所述第二顶升架的上方;其中,所述托盘放置在所述第三链条和所述第四链条上,且所述托盘位于所述第一顶升板和所述第二顶升板的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书扬关键李冬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睿科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