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零部件自动淬火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39812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自动淬火生产线,其中上料传输线上设有视觉定位系统,两条换产线对称设于上料传输线两侧,且每条换产线与上料传输线之间均设有上料机器人,升降送料装置设于上料传输线的输出侧,且所述升降送料装置和上料传输线之间设有中转机器人,所述升降送料装置两侧均设有淬火炉,压机设于升降送料装置远离中转机器人一侧,且所述压机和升降送料装置之间设有搬运装置;所述换产线包括换产升降组件、双层传输线和单层传输线;所述升降送料装置设有二倍速的料叉驱动组件;所述搬运装置设有四倍速的搬运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先淬火再冲压的生产方式,提高了产品质量,并且提高了各个工序的传输速率和精度,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产效率。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零部件自动淬火生产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零部件自动淬火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快速发展,对于汽车零部件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为了降低汽车整车重量同时增强汽车框架强度,保证汽车安全性能,这就要求汽车零部件减轻重量同时提升强度,尤其是汽车车身钣金件对于车身框架稳定性至关重要,而对汽车车身钣金件等零部件进行热处理是实现上述要求的必经之路,但现有的汽车零部件淬火生产线设备占地空间较大,并且各个工序之间的传输速率和精度较低,这影响了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自动淬火生产线,采用先淬火再冲压的生产方式,提高了产品质量,并且提高了各个工序的传输速率和精度,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汽车零部件自动淬火生产线,包括上料传输线、换产线、上料机器人、中转机器人、升降送料装置、淬火炉、搬运装置和压机,其中上料传输线上设有视觉定位系统,两条换产线对称设于上料传输线两侧,且每条换产线与上料传输线之间均设有上料机器人,升降送料装置设于上料传输线的输出侧,且所述升降送料装置和上料传输线之间设有中转机器人,所述升降送料装置两侧均设有淬火炉,压机设于升降送料装置远离中转机器人一侧,且所述压机和升降送料装置之间设有搬运装置;所述换产线包括换产升降组件、双层传输线和单层传输线,其中所述双层传输线两端均设有换产升降组件,并且所述双层传输线一端与所述单层传输线一端垂直衔接;所述升降送料装置包括升降送料框架、升降台、平移调整机构、回转机构、料叉驱动组件和料叉,其中升降台设于升降送料框架中,平移调整机构设于所述升降台上,回转机构设于所述平移调整机构上,料叉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回转机构上,料叉设于所述料叉驱动组件上;所述搬运装置包括搬运框架、搬运平移组件、搬运升降组件和搬运组件,其中两组搬运平移组件设于搬运框架上,每组搬运平移组件上均设有搬运升降组件,每组搬运升降组件下端均设有搬运组件。
[0006]所述料叉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基座、移动框架和料叉座,其中固定基座设于所述回转机构上,移动框架与所述固定基座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基座上设有料叉驱动电机和料叉驱动齿轮,所述移动框架上设有料叉驱动齿条,所述料叉驱动齿轮安装于所述料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与所述料叉驱动齿条啮合,所述移动框架内设有料叉驱动带和料叉驱动带轮,且所述料叉驱动带两端分别绕置于对应端的料叉驱动带轮上,所述料叉座与所述移动框架滑动连接,且料叉安装于所述料叉座上,所述料叉座下侧设有上连接座,所述固定基座上侧设有下连接座,且所述料叉驱动带上侧与所述上连接座固连、下侧与所述下连接座固连。
[0007]所述升降台与所述升降送料框架滑动连接,所述升降送料框架两侧均设有升降台
驱动齿条,所述升降台两侧均设有升降台驱动电机和升降台驱动齿轮,且所述升降台驱动齿轮与对应侧升降台驱动齿条啮合并通过对应侧的升降台驱动电机驱动转动,所述升降送料框架两侧均设有配重链轮、配重链条和升降配重,所述配重链轮设于升降送料框架上端,所述配重链条一端与对应侧的升降配重固连,另一侧绕过对应的配重链轮后与所述升降台固连。
[0008]所述升降台中部设有开槽,且所述平移调整机构设于所述开槽中,所述平移调整机构包括平移调整座、平移调整电机、平移调整齿条和平移调整齿轮,其中平移调整座与所述升降台滑动连接,所述平移调整电机安装在所述平移调整座下侧并设于所述开槽中,所述开槽一侧设有平移调整齿条,平移调整齿轮安装于所述平移调整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与所述平移调整齿条啮合,所述平移调整座上设有所述回转机构。
[0009]所述搬运组件包括安装基座、伸缩驱动电机、第一搬运框架和第二搬运框架,其中安装基座设于搬运升降组件下端并与所述第一搬运框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搬运框架内部设有第一搬运齿条,所述伸缩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安装基座上且输出轴上设有第一搬运齿轮与所述第一搬运齿条啮合,所述第一搬运框架内设有第一驱动带,所述安装基座下侧设有第一上连接座,所述第一搬运框架下侧设有第一滑板,且所述第一滑板上侧设有第一下连接座,第一驱动带上侧与所述第一上连接座固连、下侧与所述第一下连接座固连,所述第一滑板下侧与所述第二搬运框架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搬运框架上设有第二搬运齿条,所述第一滑板下侧设有第二搬运齿轮与所述第二搬运齿条啮合,所述第二搬运框架内设有第二驱动带,所述第一滑板下侧设有第二上连接座,所述第二搬运框架下侧设有第二滑板,且所述第二滑板上侧设有第二下连接座,所述第二驱动带上侧与所述第二上连接座固连、下侧与所述第二下连接座固连。
[0010]所述搬运平移组件包括搬运平移座和搬运平移电机,其中搬运平移座与搬运框架滑动连接,所述搬运框架上设有搬运平移齿条,所述搬运平移电机设于所述搬运平移座上且输出轴上设有搬运平移齿轮与所述搬运平移齿条配合。
[0011]所述搬运升降组件包括搬运升降座、搬运基座和搬运升降电机,其中搬运基座安装于对应的搬运平移座上,搬运升降座与所述搬运基座滑动连接,所述搬运基座上设有搬运升降齿条,所述搬运升降电机设于所述搬运升降座上且输出轴上设有搬运升降齿轮与所述搬运升降齿条配合。
[0012]所述换产升降组件包括支撑框架和换产升降台,其中支撑框架上设有换产升降电机、升降传动轴、换产升降链轮和换产升降链条,换产升降台两侧与支撑框架对应侧滑动连接,并与对应侧的换产升降链条固连,升降传动轴设于支撑框架上端并通过换产升降电机驱动旋转,所述升降传动轴两端设有换产升降链轮与对应侧的换产升降链条配合。
[0013]所述双层传输线包括双层框架和设于所述双层框架上的上层传输链条和下层传输链条,所述双层框架内设有上层驱动电机和下层驱动电机,且所述上层驱动电机输出轴上设有上层驱动链轮与所述上层传输链条配合,所述下层驱动电机输出轴上设有下层驱动链轮与所述下层传输链条配合;所述单层传输线包括单层框架和设于所述单层框架上的单层传输链条,其中所述单层框架输入端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底部设有过渡中间链轮、上侧两端设有过渡端链轮,所述单层传输链条绕过一侧过渡端链轮后向下绕过所述过渡中间链轮再向上绕过另一侧的过渡端链轮,所述单层框架一端设有单层驱动电机,所述单层驱动电
机为双出轴电机,且所述单层驱动电机两侧输出轴上均设有单层驱动链轮与对应侧的单层传输链条配合。
[0014]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0015]1、本专利技术与传统一次热成型工艺采用先冲压后淬火的生产方式相比,采用先淬火再冲压的生产方式,经过本专利技术生产线处理后,汽车零部件具有形态稳定、强度高、参与应力少等特点。
[0016]2、本专利技术整体布局紧凑,以节省设备占地空间,另外淬火炉层数较多,可同时实现更多零部件淬火,但这也对工序之间的传输速率提出较高要求,本专利技术升降送料装置中的料叉驱动组件可实现料叉的二倍速伸缩,满足淬火高速出入料要求,而零件热处理后转运至压机时间短暂,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零部件自动淬火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传输线(1)、换产线(3)、上料机器人(4)、中转机器人(5)、升降送料装置(6)、淬火炉(9)、搬运装置(7)和压机(8),其中上料传输线(1)上设有视觉定位系统(2),两条换产线(3)对称设于上料传输线(1)两侧,且每条换产线(3)与上料传输线(1)之间均设有上料机器人(4),升降送料装置(6)设于上料传输线(1)的输出侧,且所述升降送料装置(6)和上料传输线(1)之间设有中转机器人(5),所述升降送料装置(6)两侧均设有淬火炉(9),压机(8)设于升降送料装置(6)远离中转机器人(5)一侧,且所述压机(8)和升降送料装置(6)之间设有搬运装置(7);所述换产线(3)包括换产升降组件(31)、双层传输线(32)和单层传输线(33),其中所述双层传输线(32)两端均设有换产升降组件(31),并且所述双层传输线(32)一端与所述单层传输线(33)一端垂直衔接;所述升降送料装置(6)包括升降送料框架(63)、升降台(62)、平移调整机构(64)、回转机构(66)、料叉驱动组件(61)和料叉(65),其中升降台(62)设于升降送料框架(63)中,平移调整机构(64)设于所述升降台(62)上,回转机构(66)设于所述平移调整机构(64)上,料叉驱动组件(61)设于所述回转机构(66)上,料叉(65)设于所述料叉驱动组件(61)上;所述搬运装置(7)包括搬运框架(71)、搬运平移组件(72)、搬运升降组件(73)和搬运组件(74),其中两组搬运平移组件(72)设于搬运框架(71)上,每组搬运平移组件(72)上均设有搬运升降组件(73),每组搬运升降组件(73)下端均设有搬运组件(7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自动淬火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叉驱动组件(61)包括固定基座(6103)、移动框架(6106)和料叉座(6107),其中固定基座(6103)设于所述回转机构(66)上,移动框架(6106)与所述固定基座(6103)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基座(6103)上设有料叉驱动电机(6102)和料叉驱动齿轮(6102),所述移动框架(6106)上设有料叉驱动齿条(6104),所述料叉驱动齿轮(6102)安装于所述料叉驱动电机(6102)的输出轴上并与所述料叉驱动齿条(6104)啮合,所述移动框架(6106)内设有料叉驱动带(6110)和料叉驱动带轮(6109),且所述料叉驱动带(6110)两端分别绕置于对应端的料叉驱动带轮(6109)上,所述料叉座(6107)与所述移动框架(6106)滑动连接,且料叉(65)安装于所述料叉座(6107)上,所述料叉座(6107)下侧设有上连接座(6112),所述固定基座(6103)上侧设有下连接座(6111),且所述料叉驱动带(6110)上侧与所述上连接座(6112)固连、下侧与所述下连接座(6111)固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自动淬火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台(62)与所述升降送料框架(63)滑动连接,所述升降送料框架(63)两侧均设有升降台驱动齿条(634),所述升降台(62)两侧均设有升降台驱动电机和升降台驱动齿轮(622),且所述升降台驱动齿轮(622)与对应侧升降台驱动齿条(634)啮合并通过对应侧的升降台驱动电机驱动转动,所述升降送料框架(63)两侧均设有配重链轮(632)、配重链条和升降配重(631),所述配重链轮(632)设于升降送料框架(63)上端,所述配重链条一端与对应侧的升降配重(631)固连,另一侧绕过对应的配重链轮(632)后与所述升降台(62)固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自动淬火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台(62)中部设有开槽,且所述平移调整机构(64)设于所述开槽中,所述平移调整机构(64)包括平移调整座(641)、平移调整电机(642)、平移调整齿条(643)和平移调整齿轮,其中平移调整座(641)与所述升降台(62)滑动连接,所述平移调整电机(642)安装在所述平移调整座(641)下侧并设于所述开槽中,所述开槽一侧设有平移调整齿条(643),平移调整齿轮安装于所述
平移调整电机(642)的输出轴上并与所述平移调整齿条(643)啮合,所述平移调整座(641)上设有所述回转机构(66)。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书扬关键李冬刘贺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睿科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