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开关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6629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按键开关,是作为使用第一连杆部件(2)以及第二连杆部件(3),将向键顶端部(1)的下压动作转换为旋转运动和水平方向的滑动运动的按键开关构造,是将第一连杆部件(2)收纳在第二连杆部件(3)内,使两者在垂直方向不重叠地构成,不必增大杯状橡胶(4),就可以实现长行程化。弹簧部(8)是由固定部(8a、8b)、弹簧(8c)构成,通过固定部(8a),固定在可旋转地支撑第一连杆部件(2)的一端的旋转支撑部(1a、1b)之间,通过固定部(8b),固定于在水平方向可进行滑动动作地支撑第二连杆部件(3)的一端的滑动支撑部(1c、1d)之间,配设在键顶端部(1)和杯状橡胶(4)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个人电脑等的键盘中使用的按键开关。
技术介绍
(构成)近年,随着笔记本型个人电脑的普及,而要求键盘的薄型化。图8是根据该薄型化的要求而采用的、以往的按键开关的构造图。以往的按键开关是由键顶端部1、第一连杆部件2、第二连杆部件3、杯状橡胶4、壳体5、触点片6以及基板7构成的。在键顶端部1上,设置有可旋转地支撑第一连杆部件2的一端的一对旋转支撑部1r,和在同图中的水平方向,可进行滑动动作地支撑第二连杆部件3的一端的一对滑动支撑部1s。第一连杆部件2具有一对脚部,插入键顶端部1的旋转支撑部1r的第一连结杆配设在该脚部的一端,连结两个脚部,同样,第二连结杆配设在脚部的另一端,连结两个脚部,配置在壳体5的滑动引导器5s的位置。第二连杆部件3具有一对脚部,可进行滑动动作地支撑在键顶端部1的滑动支撑部1s上的第一支撑突起插入该脚部的一端,在另一端,第二支撑突起与第一连杆部件2的两连结杆之间等距离地插入壳体5的旋转引导器5r。于是,上述第一连杆2以及第二连杆3为了不与后述的杯状橡胶4干涉,而成为中央贯穿的构造。杯状橡胶4是弹性部件,以其上部与键顶端部1的内面接触的方式,配置在触点片6上。触点片6以可动触点6a和固定触点6b隔开规定的间隙相对的方式配设。基板7配置在上述零件的下部,通过壳体5和螺钉等而被固定。(动作) 象上述那样构成的以往的按键开关,若键顶端部1被下压,则通过键顶端部1的内面按压杯状橡胶4的上部,使得杯状橡胶4被压缩变形,同时,以向杯状橡胶4的下方突出的方式设置的触点下压部与触点片6接触,并按压它。其结果为,触点片6挠曲,在其下部配设的可动触点6a与相对的固定触点6b接触,据此,电气性连接,开关呈闭状态。其后,若解除下压键顶端部1,则各构成零件通过杯状橡胶4的恢复力,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由于挠曲的触点片6也恢复,所以可动触点6a和固定触点6b的接触隔绝,开关为开放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特开平11-339587号公报通过上述,虽然可以实现键盘的薄型化,但在近年,却提高了薄型化的要求,同时,也提高了对增长下压键时的行程的所谓长行程化这样的更良好的下压感触的要求。但是,在以往的按键开关的构成中,为了增长行程,就需要增大杯状橡胶4,若杯状橡胶4增大,则因为连杆2以及3与杯状橡胶4干涉,所以难以实现长行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采用了下述的构成。即,本专利技术是由键顶端部、第一以及第二连杆部件、第一弹性部件、触点片以及第二弹性部件构成,该第一以及第二连杆部件的一端卡合在该键顶端部,同时相互卡合;该第一弹性部件配置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连杆部件内侧,通过下压键顶端部而位移;该触点片通过被上述第一弹性部件的按压而成为闭状态;该第二弹性部件在上述键顶端部和上述触点片之间,与上述第一弹性部件重叠地配置。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按键开关构造,因为是在键顶端部和接点片之间,第一弹性部件与第二弹性部件重叠配置,所以不会增大第一弹性部件,就可以任意地增长行程长。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按键开关的构造图。图2是实施例的按键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实施例的按键开关的下压特性的说明图。图4是实施例的按键开关的下压特性。图5是其他的实施例的按键开关的下压特性。图6是实施例的按键开关的下压状态。图7是其他的实施例的按键开关的构造图。图8是以往的按键开关的构造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使用附图,说明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另外,对在图中共通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构成)图1是表示实施例的按键开关的构造图,图2是表示实施例的按键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实施例的按键开关是由键顶端部1、第一连杆部件2、第二连杆部件3、杯状橡胶4、壳体5、触点片6、基板7以及弹簧部8构成的。在键顶端部1上,设置有可旋转地支撑第一连杆部件2的一端的旋转支撑部1a、1b,和在图1中的水平方向,可进行滑动动作地支撑第二连杆部件3的一端的滑动支撑部1c、1d。弹簧部8如同图所示,例如是对铝板进行冲模、弯曲加工,设置固定部8a、8b以及弹簧8c。这样,通过固定部8a,配置在第一连杆部件2的后述的第一连结杆2c上,通过另一方的固定部8b,配置在第二连杆部件3的后述的连结部3i上,配设在键顶端部1和杯状橡胶4之间。另外,弹簧部8不必一定是铝材,当然也可以是由钢板等、塑料树脂等成型。或者也可以是用螺旋状的弹簧、涡旋状的弹簧。虽然因为连结部3i下压键,同时,在水平方向滑动,所以上述固定部8b被弯曲加工,保持其滑动量的空间,但是,也可以是不特别设置空间,而是使固定部8a、8b的一方或两方为挠性材质,根据连结部3i的滑动,伸缩地构成。在这里,弹簧部8如图3所示,在从键顶端部1侧施加负载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那样位移。即,因为弹簧部相对于负载,线形可逆地位移,所以如图4(a)那样变化,弹簧8c位移到弹簧部的上部位置,若到达图中a点位置(在本例中为1mm),则不会再进一步位移。另一方面,为了产生下压键的触感,杯状橡胶4成为图4(b)那样的倒S字的特性的形状,但是在该情况下,也是只大致位移到杯状橡胶4的内侧的高度,若到达图中b点位置(在本例中为3mm),则基本上不再进一步位移。另外,因为是作为弹性材料,所以下压时的位移和开放时的位移稍有滞后现象,成为图所示的下压特性。若作为这些弹簧部8和杯状橡胶4重合的构成,则位移特性为这些被合成,如图4(c)所示,位移到图中b点(在本例中为1mm+3mm=4mm),可以在保持下压键的触感的情况下,使行程长增长至3mm到4mm。另外,上述长度仅仅是作为例子表示,当然并非限定在该长度。另外,图4的例是为了使杯状橡胶4的位移特性基本不变,使弹簧部8的位移界限位置a点和杯状橡胶4的位移界限位置b点大致一致,但是,也可以象图5(a)那样,降低弹簧部的弹簧系数(即,位移/负载,为了方便,下称“弹性率”),在到达杯状橡胶4的位移界限位置b点之前,到达弹簧部的位移界限位置a点,也可以象图5(b)那样,提高弹簧部的弹性率,在到达杯状橡胶4的位移界限位置b点之后,到达弹簧部的位移界限位置a点。在图5(a)的情况下,可以在维持杯状橡胶4的位移特性的情况下,增长键行程,另一方面,在图5(b)的情况下,虽然对杯状橡胶4的位移特性有影响,但是可以维持弹性力(位移/负载)。这样,再返回到图1、图2,第一连杆部件2具有一对脚部2a、2b,插入键顶端部1的旋转支撑部1a、1b的第一连结杆2c配设在脚部2a、2b的一端,连结两个脚部2a、2b,同样,第二连结杆2d配设在脚部2a、2b的另一端,连结两个脚部2a、2b。再有,在两个脚部2a、2b的每一个上,在连接第一连结杆2c和第二连结杆2d的线上,并且,在相对于各个连结杆2c、2d为等距离的位置上,设置旋转轴2e、2f。第二连杆部件3具有一对脚部3a、3b,可进行滑动动作地支撑在键顶端部1的滑动支撑部1c、1d上的第一支撑突起3c、3d插入脚部3a、3b的一端,第二支撑突起3e、3f与第一连杆部件2的两连结杆2c、2d之间等距离地配设在另一端。另外,在连接第一支撑突起3c、3d和第二支撑突起3e、3f的线上,并且,在相对于各个支撑突起3c、3d;3e、3f为等距离的位置上,设置旋转孔3g、3h。再有,两个脚部3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键开关构造,其特征在于,是由键顶端部、第一以及第二连杆部件、第一弹性部件、触点片以及第二弹性部件构成,该第一以及第二连杆部件的一端卡合在该键顶端部,同时相互卡合;该第一弹性部件配置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连杆部件的内侧,通过下压键顶端部而位移; 该触点片通过被上述第一弹性部件按压而成为闭状态;该第二弹性部件在上述键顶端部和上述触点片之间,与上述第一弹性部件重叠地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4-9-9 2004-2623961.一种按键开关构造,其特征在于,是由键顶端部、第一以及第二连杆部件、第一弹性部件、触点片以及第二弹性部件构成,该第一以及第二连杆部件的一端卡合在该键顶端部,同时相互卡合;该第一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千叶俊美山田茂长友靖
申请(专利权)人: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