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种可非接触地进行电子信号的接通断开、可容易地更换操作部的损耗部分、不产生尘埃等异物造成的灵敏度下降的非接触式开关构造。在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非接触式开关构造中,在自由装卸到设置部位的更换部的端面上设置开口,夹持设置了上述端面的上述开口的部分的虚拟边界面,检测元件在上述更换部一侧、检测部在上述设置部位一侧常态下在相对的位置靠近配置。上述更换部由可挠性筒体、棒材、摆动部件构成。上述检测元件固定在从上述棒材的基端通过上述可挠性筒体的内部并向上述端面延伸的上述摆动部件的上述端面一侧,在和上述棒材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对上述棒材施加力时,从上述虚拟边界面到上述更换部一侧,向和上述虚拟边界面平行的方向移动。上述检测部检测出上述检测元件离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开灯关灯、动作设备的开始停止等进行确定的两个动作的切换的接通断开开关,尤其涉及一种适于不具有和切换动作对应的多个有接点的非接触式开关的、非接触式开关构造。
技术介绍
作为开灯关灯、动作设备的开始停止等、进行提前确定的两个动作的切换的接通断开开关,被广泛应用,并且近年来,不具有和切换动作对应的多个有接点的非接触式开关被广泛应用。并且,为提高该非接触式开关中的开关杆的操作性,作出了各种尝试。本申请人也提出了如日本特开2009 — 26509号公报所公开的非接触式接通断开开关,其具有可向任意方向倾斜的具有良好操作性的开关杆。该非接触式接通断开开关,将具有可挠性、自 由恢复到常态地伸展的筒材的一端固定到基材上,将具有可挠性的棒材插通到上述筒体,将该棒材的一端固定到上述筒材的基材上未固定的端部,使另一端从筒材突出。并且,对筒材的自由端(棒材的一端固定的端部)施加弯曲力时,筒体及棒材变为弯曲的状态,从筒材突出的棒材的端部(移动端部)沿着棒材的轴线向自由端方向移动,或相对于轴线倾斜。该棒材的移动端部的动作无论施加到自由端的弯曲力是哪个方向均相同,因此如果将该端部的动作变换为电子信号二值并输出,则无论将自由端向哪个方向弯曲均可获得同样的输出,即可进行接通断开操作。但是,上述非接触式接通断开开关存在维持耗费工时、成本的问题。例如,作为将棒材的移动端部的动作变换为电子信号二值的原理,尤其优选利用光的反射,但利用该光的反射时,因反射量的退化,受光元件的检测电平会发生变化,所以在反射量退化时需要更换,其维持需要工时、成本。因此,本申请人进一步提出了特开2010 - 123320号公报公开的非接触式接通断开开关的开关杆构造的方案。该开关杆构造中,在具有可挠性、自由恢复到常态地伸展的筒体上插入固定棒材的一端,在被棒材的筒体包围的端面上形成镜面,在和镜面相对的位置上配置检测部。并且,检测部以受光元件起动时接收的光量作为基准检测通过受光元件接收的光量随着棒材端部镜面的倾斜的变化。即,每次重置作为基本的检测电平,因此镜面的常时间后的退化的影响变小,可提高耐久性。因此,可保持可向任意方向倾斜的操作性的同时,减少故障频率,降低维持所需的工时、成本。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9 - 26509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10 - 1233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上述开关杆构造中存在以下问题沿着铅直方向配置棒材时,尘埃等侵入反射面上方形成的空间内,在反射面上堆积,使灵敏度降低,或者成为不可作用的状态。与之相对,使插通到筒体的棒材的一端从筒材突出、将该突出的端部的动作变换为电子信号二值并输出的上述非接触式接通断开开关,可避免该问题。但是,从筒材突出的端部为了将其动作变换为电子信号二值,必须插入到设置开关的装置内,不适于装卸。因此存在具有可挠性、重复变形的筒材损耗时的更换作业耗费时间、工时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非接触地进行电子信号的接通断开、容易地更换操作部的损耗部分、不会产生尘埃等异物造成的灵敏度下降的非接触式开关构造。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非接触式开关构造中,在自由装卸到设置部位的更换部的端面上设置开口,以设置了上述端面的上述开口的部分为虚拟边界面,夹持设置了上述更换部的状态下的上述虚拟边界面,检测元件在上述更换部一侧、检测部在上述设置部位一侧,且在 上述更换部的常态下在相对的位置靠近配置。上述更换部由在任意的所有方向自由挠曲的可挠性筒体、安装在上述可挠性筒体的自由端的棒材、从上述棒材的基端通过上述可挠性筒体的内部并向上述端面延伸的摆动部件构成。上述检测元件固定在上述摆动部件的上述端面一侧,在和上述棒材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对上述棒材施加力时,从上述虚拟边界面到上述更换部一侧,向和上述虚拟边界面平行的方向移动。并且,上述检测部检测出上述检测元件离开。在本专利技术中,检测元件是指,例如检测部具有磁传感器、利用磁力变化检测开关动作的有无时的检测元件,由磁性体构成。并且,检测部具有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利用光量变化检测开关动作的有无时的检测元件,由光的反射体构成。同样,检测部具有超声波送波元件部和超声波受波元件部、利用音量变化检测开关动作的有无时的检测元件,由声音的反射体构成。进一步,检测部利用电感(L)的变化检测开关动作的有无时的检测元件,由金属体构成,检测部利用电容(C)的变化检测开关动作的有无时的检测元件,由静电体构成。但是,检测元件如具有反射面、由静电体和磁性金属体构成时,无论检测部利用哪个原理均对应。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中,靠近配置是指,检测部可检测出检测元件的移动,隔开了双方不接触的程度的间隔而配置。检测部和检测元件接触时,妨碍检测元件的移动、更换部相对于设置部位的装卸,因此双方需要隔开间隔配置。但当间隔过大时,该间隙中介入尘埃等异物的可能性变大,并且检测部的检测灵敏度下降,因此该间隔优选尽量较小。进一步,检测元件向和虚拟边界面平行的方向的移动,并不否定向虚拟边界面的法线方向的移动。检测元件只要在从虚拟边界面不突出到设置部位一侧的范围,则可与虚拟边界面平行的方向同时向法线方向移动。例如,可向离开虚拟边界面且离开检测部的方向移动,即从更换部的常态下的位置朝向棒材向倾斜方向移动。上述更换部可具有保持部,在上述更换部的常态下将上述检测元件或上述摆动部件的一部分在预定位置保持,且允许上述检测元件的移动。上述保持部的形状无限定,例如可由将上述检测元件或上述摆动部件的一部分在上述预定位置保持的发条弹簧构成,也可由在特定平面区域将上述检测元件或上述摆动部件的一部分在上述预定位置保持的、放射状配置的多个线状弹性材料构成。并且,也可由将上述检测元件或上述摆动部件的一部分在上述预定位置保持的可挠性圆盘构成,此时的可挠性圆盘可具有同心的多个环状突起部,或者具有螺旋状突起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无接触式开关构造,检测元件从虚拟边界面到更换部一侧向与虚拟边界面平行的方向移动,检测部检测出检测元件的离开。即,可非接触地检测出开关动作的有无,因此可非接触地进行电子信号的接通断开。并且,开关动作有无的检测涉及的检测元件,在可挠性筒体的自由端上安装的棒材被操作时,与从棒材基端延伸的摆动部件同时以棒材的基端为支点摆动。此时,其移动范围限制为更换部端面的虚拟边界面(端面中的设置了开口的部分)到更换部一侧。即,检测元件在从虚拟边界面到更换部一侧,向与虚拟边界面平行的方向移动,不会从虚拟边界面突出。因此,可容易地进行更换部相对于设置部位的装卸,可将更换部含有的损耗部作为更换部整体容易地更换。进一步,与开关动作有无的检测相关的检测元件和检测部夹持虚拟边界面靠近配置,因此防止了它们之间介入尘埃等异物,不会产生异物造成的灵敏度下降。并且,检测元件具有反射面,由静电体和磁性金属体构成,则即使检测部利用磁 力、光量、音量、电感(U、电容(C)的任意一种变化,均可全部对应。因此,无论检测部的检测原理如何均可进行更换。进一步,通过具有在更换部的常态下将检测元件或摆动部件的一部分在预定位置保持的保持部,可切实将检测元件和检测部靠近配置。因此,在设置更换部时,可防止因检测元件和检测部的位置偏移而造成的错误动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斋藤善胤,锦户宪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霓威亚,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