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器用活塞及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3893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减震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震器用活塞及减震器,通过设置活塞阀,活塞阀将流体腔分开形成上流体腔和下流体腔,并根据上述上流体腔和上述下流体腔的压力差产生阻尼力,在排量较大或者载重量较大的摩托车突然经过深坑或者水沟时,通过活塞阀产生的阻尼力,保证在排量较大或者载重量较大的摩托车突然深坑或者水沟时,前叉管不会冲击到底筒的底部,且能够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保证骑行人员的安全和舒适度,避免造成减震器的损坏。避免造成减震器的损坏。避免造成减震器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器用活塞及减震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减震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震器用活塞及减震器。

技术介绍

[0002]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为了增加乘坐人的舒适感,也为了降低车辆在遇到恶劣的地面时对车辆的损害,在车辆的车轮与车架之间均设置了减震器;为了增加舒适度和安全性,现在摩托车上均安装了减震器,再遇到不平坦的地面时,减震器的前叉管向下运动,前叉管的下端、底筒内壁和活塞杆外壁形成的腔内液压油被压缩,通过第四流体孔进入流体腔,形成阻尼力,但是针对排量较大(排量在250以上)或者载重量较大(150公斤及以上)的摩托车突然经过凸凹不平的地面,特别是深坑或者水沟等恶劣的路面时,由于阻尼力不足以支撑摩托车车体的重量,前叉管冲击到底筒的底部,从而造成减震器的损害或者翻车,进而造成人身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排量较大或者载重量较大的摩托车突然深坑或者水沟等恶劣的路面时,由于阻尼力不足以支撑摩托车车体的重量,前叉管冲击到底筒的底部,从而造成减震器的损害或者翻车,进而造成人身伤害的问题,提供一种减震器用活塞,通过设置活塞阀,活塞阀将流体腔分开形成上流体腔和下流体腔,并根据上述上流体腔和上述下流体腔的压力差产生阻尼力,在排量较大或者载重量较大的摩托车突然经过深坑或者水沟时,通过活塞阀产生的阻尼力,保证在排量较大或者载重量较大的摩托车突然深坑或者水沟时,前叉管不会冲击到底筒的底部,且能够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保证骑行人员的安全和舒适度,避免造成减震器的损坏。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器用活塞,所述活塞包括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内设置流体腔,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为活塞端;和产生阻尼力的活塞阀,所述活塞阀固定在活塞端的流体腔内;所述活塞阀将流体腔分开形成上流体腔和下流体腔,并根据上述上流体腔和上述下流体腔的压力差产生阻尼力。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器用活塞,所述流体腔上设置支撑单元;所述活塞阀包括弹性元件、阀体和阀体固定件,所述阀体包括阀体上端面和阀体下端面,所述阀体上设置有方便流体流动的第一流体孔,所述第一流体孔贯穿于阀体上端面和阀体下端面,所述阀体四周设有方便流体流动的流体槽;所述阀体固定件上设有方便流体流动的第二流体孔,所述第二流体孔与所述第一流体孔连通;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支撑单元连接,另一端与阀体的阀体下端面连接,使得阀体的阀体上端面与阀体固定件连接;所述阀体固定件与流体腔固定密封连接;
当阀体的阀体下端面受到流体的压力时,所述阀体的阀体上端面与阀体固定件密封连接,使得流体槽截止,流体依次经第一流体孔和第二流体孔流出;当阀体的阀体上端面受到流体的压力时,所述阀体的阀体上端面与阀体固定件分离,流体经所述第一流体孔后分别从第二流体孔和流体槽流进。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器用活塞,所述阀体固定件的端面包括孔部和阀体固定件本体部,所述流体槽的投影面在阀体固定件本体部上。即流体槽投影在阀体固定件的端面上的投影面与孔部不重合也不相交。其中第二流体孔的截面为内六角形,且阀体固定件的外侧设置外螺纹,流体腔内设置内螺纹,阀体固定件与流体腔螺纹密封连接。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器用活塞,所述支撑单元为支撑檐,所述支撑檐上方的流体腔直径大于支撑檐下方的流体腔直径。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器用活塞,所述活塞阀还包括用于固定弹性元件下端的弹性元件固定件,所述弹性元件固定件的下端与支撑檐密封连接。设置固定弹性元件对弹性元件进行保护并防止弹性元件发生位移。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器用活塞,所述弹性元件固定件上设置上端开口的容置腔和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三流体孔,所述容置腔与弹性元件下端匹配,所述第三流体孔经容置腔与第一流体孔连通。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器用活塞,所述弹性元件为螺距逐渐增加的压缩弹簧。即为喇叭式的压缩弹簧,方便对其进行固定,防止在液压油的冲击下发生位移。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器用活塞,所述阀体下端面上设置若干个用于防止弹性元件在阀体上滑动的引脚。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器用活塞,所述引脚上与弹性元件接触的面为弧形面,且各所述引脚从压缩弹簧直径小的一端深入,且引脚的弧形面与压缩弹簧匹配固定。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器用活塞,所述流体槽至少为2个,且均匀的设置在阀体的四周,保证液压油的冲击力均匀分配在各个部分,使得阀体受力均匀。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器,包括活塞、底筒和前叉管,所述前叉管一端伸入底筒并与底筒滑动密封连接;所述活塞的一端与底筒底部固定,另一端伸入前叉管内并与前叉管滑动密封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活塞阀,活塞阀将流体腔分开形成上流体腔和下流体腔,并根据上述上流体腔和上述下流体腔的压力差产生阻尼力,在排量较大或者载重量较大的摩托车突然经过深坑或者水沟等恶劣的路面时,通过活塞阀产生的阻尼力,保证在排量较大或者载重量较大的摩托车突然深坑或者水沟时,前叉管不会冲击到底筒的底部;且能够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保证骑行人员的安全和舒适度,避免造成减震器的损坏。
[0015]在排量较大或者载重量较大的摩托车突然经过深坑或者水沟时,减震器的前叉管向下运动,压缩底筒内的液压油,使得前叉管的下端、底筒内壁和活塞杆外壁形成的腔内液压油被压缩,通过第四流体孔进入流体腔,形成第一次阻尼力,进入流体腔的液压油在第三流体孔形成压力差,产生第二次阻尼力,液压油进入容置腔,经第一流体孔进入前叉管的腔内形成压力差,产生第三次阻尼力,此时即为当阀体的阀体下端面受到流体的压力时,阀体受到压缩弹簧向上的弹力以及液压油向上的压力,使得阀体上端面与阀体固定件密封连接,进而使得流体槽截止,经第一流体孔流出,形成压力差,产生第三次阻尼力;经过三次的
阻尼力,保证在排量较大或者载重量较大的摩托车突然深坑或者水沟时,前叉管不会冲击到底筒的底部;且能够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保证骑行人员的安全和舒适度,避免造成减震器的损坏。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减震器用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活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活塞阀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活塞阀的爆炸图;图5是阀体和阀体固定件组合时仰视图;图6是阀体固定件的仰视图;图7是阀体的仰视图;图8是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活塞100;活塞杆110;流体腔111;上流体腔1111;下流体腔1112;支撑单元112;活塞端113;固定端114;第四流体孔115;阻尼孔116;活塞阀120;弹性元件121;阀体122;阀体上端面1221;阀体下端面1222;第一流体孔1223;流体槽1224;引脚1225;阀体固定件123;第二流体孔1231;孔部1232;阀体固定件本体部1233;弹性元件固定件124;容置腔1241;第三流体孔1242;底筒 200;前叉管300。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器用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00)包括活塞杆(110),所述活塞杆(110)内设置流体腔(111),所述活塞杆(110)的一端为活塞端(113);和产生阻尼力的活塞阀(120),所述活塞阀(120)固定在活塞端(113)的流体腔(111)内;所述活塞阀(120)将流体腔(111)分开形成上流体腔(1111)和下流体腔(1112),并根据上述上流体腔(1111)和上述下流体腔(1112)的压力差产生阻尼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用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腔(111)上设置支撑单元(112);所述活塞阀(120)包括弹性元件(121)、阀体(122)和阀体固定件(123),所述阀体(122)包括阀体上端面(1221)和阀体下端面(1222),所述阀体(122)上设置有方便流体流动的第一流体孔(1223),所述第一流体孔(1223)贯穿于阀体上端面(1221)和阀体下端面(1222),所述阀体(122)四周设有方便流体流动的流体槽(1224);所述阀体固定件(123)上设有方便流体流动的第二流体孔(1231),所述第二流体孔(1231)与所述第一流体孔(1223)连通;所述弹性元件(121)的一端与支撑单元(112)连接,另一端与阀体(122)的阀体下端面(1222)连接,使得阀体(122)的阀体上端面(1221)与阀体固定件(123)连接;所述阀体固定件(123)与流体腔(111)固定密封连接;当阀体(122)的阀体下端面(1222)受到流体的压力时,所述阀体上端面(1221)与阀体固定件(123)密封连接,使得流体槽(1224)截止,流体依次经第一流体孔(1223)和第二流体孔(1231)流出;当阀体(122)的阀体上端面(1221)受到流体的压力时,所述阀体上端面(1221)与阀体固定件(123)分离,流体经所述第一流体孔(1223)后分别从第二流体孔(1231)和流体槽(1224)流进。3.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锐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开发减震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