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小分子非共价后修饰制备补丁状各向异性球状胶束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23323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纳米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小分子非共价后修饰制备补丁状各向异性球状胶束的方法。两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自组装形成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小分子非共价后修饰制备补丁状各向异性球状胶束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纳米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小分子非共价后修饰制备补丁状各向异性球状胶束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补丁状胶束属于多室胶束的一种,不同结构的补丁状胶束在多重药物控释、多相催化反应载体和集成反应器的构造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自Ringsdorf等人在90年代中期提出多室胶束的概念以来,通过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自组装,已制备出多种结构参数的补丁状胶束。
[0003]通过结晶诱导自组装或杂壳胶束壳层的相分离是制备补丁状胶束的典型方法。然而,结晶诱导自组装中,对聚合物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参数要求较高,难以大规模推广;杂壳胶束的制备依赖于结构参数确定的三嵌段共聚物,且补丁状胶束的结构参数由三嵌段共聚物中各个嵌段的体积比决定,尽管随着可控聚合技术的发展,合成多嵌段共聚物不再困难,但是精确控制各个嵌段的体积比并不容易,并且许多已经商品化的多嵌段共聚物价格也往往比较昂贵。因此,发展更简单经济、高效可控的补丁状胶束的制备方法,降低补丁状胶束结构参数对嵌段共聚物结构参数的依赖,对于实现补丁状胶束的实际应用有重要的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是一种通过小分子后修饰对各向同性球状胶束进行改性,制备补丁状胶束的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向各向同性胶束溶液中加入小分子对胶束表面进行后修饰,通过进一步调控组装条件,就可以获得补丁数目、大小和分布可控的补丁状胶束,普适性强,体系简单稳定。r/>[0006]本专利技术涉及对两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的各向同性胶束进行后修饰;本专利技术所用的两嵌段共聚物为聚丙烯酸

嵌段

聚乙烯基萘(PAA

b

P2VN,简称为PAV)(购买自加拿大Polymer source公司),聚合物分子结构如式(I)所示:
[0007][0008]式中,m代表嵌段PAA的聚合度,n代表嵌段P2VN的聚合度;本专利技术所用的示例聚合物中m=330,n=200。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通过小分子后修饰对各向同性球状胶束进行改性,制备补丁状胶束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10](1)以嵌段PAA为壳层、嵌段P2VN为核的各向同性球状胶束的制备,其流程为:将两嵌段共聚物PAV溶解于其良溶剂,配制成浓度为0.5

20.0mg/mL的聚合物溶液;再向聚合物溶液中加入其中一个嵌段PAA的选择性溶剂,于25℃搅拌24h。
[0011]其中,聚合物溶液所用的良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DMF),嵌段PAA的选择性溶剂为乙醇、甲醇或水。
[0012]所加入的嵌段PAA的选择性溶剂与聚合物良溶剂的体积比为1.0

2.0;优选为1.4

1.8。
[0013](2)补丁状胶束的制备,其流程为:向各向同性球状胶束溶液中按比例直接加入或逐步加入后修饰小分子,加入完毕后于25℃搅拌24h,可控制备不同结构参数(如补丁数目、大小和分布)的补丁状胶束。
[0014]其中,加入的小分子R与聚合物中羧基的摩尔比(n
(R)
:n
(

COOH)
)为0.1

3.0。
[0015]优选为n
(R)
:n
(

COOH)
=0.1

2.0;更优选为0.3

1.5。
[0016]所用小分子R为含单个氨基的芳香族分子,小分子R包括:R1:苄胺、R2:1

萘甲基胺、R3:1

芘甲基胺、R4:β

苯乙胺、R5:3

苯基丙胺、R6:4

苯基丁胺,具体结构如通式(
ⅠⅠ
)所示。
[0017][0018]两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自组装形成核

壳结构球状胶束,向该胶束溶液中加入含单个氨基的芳香族小分子,通过氨基与胶束壳层羧基的氢键作用对胶束表面进行后修饰,同时通过小分子修饰分子间的π

π堆积作用诱导小分子在胶束壳层内部发生迁移和相分离,形成补丁状各向异性球状胶束。通过调控溶剂体积比和加入后修饰小分子的量,即可实现不同结构参数的补丁状胶束的制备。
[0019]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方法仅从一种两嵌段共聚物出发,通过小分子与聚合物胶束溶液的简单混合,即可实现补丁数目、大小和分布可控的补丁状胶束的制备。普适性强,体系简单稳定、组装条件温和、能耗低,所得补丁状胶束在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有潜在应用价值,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方法流程图示。首先嵌段共聚物通过溶剂相互作用形成各向同性球状胶束,然后加入含有单个氨基的芳香族小分子对胶束表面进行后修饰,制备补丁状胶束。
[0022]图2中曲线(a)为小分子NMA的红外吸收光谱图,曲线(b)为聚合物PAV的红外吸收
光谱图,曲线(c)为实施例3中获得的补丁状胶束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0023]图3是实施例2中形成的各向同性球状胶束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
[0024]图4是实施例3获得的补丁状胶束的TEM图像。所得胶束中补丁数为2,胶束中两个补丁(衬度较高的黑色区域)对称分布在胶束核两侧,胶束平均粒径为45nm。
[0025]图5是实施例4获得的补丁状胶束的TEM图像。所得胶束中补丁数为2,胶束中两个补丁对称分布在胶束核两侧,胶束平均粒径为30nm。与实施例3相比,成功通过调节后修饰小分子的比例调控了补丁结构的尺寸。
[0026]图6是实施例5获得的补丁状胶束的TEM图像。所得胶束中补丁数为2,胶束中两个补丁对称分布在胶束核两侧,胶束平均粒径为55nm。与实施例3相比,成功通过调节溶剂的比例调控了补丁结构的尺寸。
[0027]图7是实施例6获得的补丁状胶束的TEM图像。所得胶束中补丁数为2,胶束中两个补丁对称分布在胶束核两侧,胶束平均粒径为35nm。与实施例3相比,成功通过调节溶剂的比例调控了补丁结构的尺寸。
[0028]图8是实施例7获得的补丁状胶束的TEM图像。所得胶束中补丁数为3,胶束中三个补丁均匀分布在胶束核外侧,胶束平均粒径为70nm。与实施例4相比,成功通过调节溶剂的比例调控了补丁结构的数目。
[0029]图9是实施例8获得的补丁状胶束的TEM图像。
[0030]图10是实施例9获得的补丁状胶束的TEM图像。
[0031]图11是实施例10获得的补丁状胶束的TEM图像。
[0032]图12是实施例11获得的补丁状胶束的TEM图像。
[0033]图13是实施例12获得的补丁状胶束的TEM图像。
[0034]图14是实施例13获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小分子非共价后修饰制备补丁状各向异性球状胶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以侧链为羧基嵌段为壳层的各向同性球状胶束的制备:将两嵌段共聚物溶解于其良溶剂,配制成聚合物溶液;再向聚合物溶液中加入侧链为羧基嵌段的选择性溶剂,通过溶剂相互作用组装形成侧链为羧基嵌段为壳层的各向同性球状胶束;(2)补丁状胶束的制备:向步骤(1)所得的球状胶束溶液中按比例直接加入或逐步加入后修饰小分子,加入完毕后于25℃搅拌24h,得到补丁状胶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补丁状各向异性球状胶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各向同性球状胶束的制备方法为:将两嵌段共聚物溶于良溶剂中,配制成聚合物浓度为0.5

20.0mg/mL的聚合物溶液;再加入侧链为羧基嵌段的选择性溶剂,于25℃搅拌24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补丁状各向异性球状胶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两嵌段共聚物具有两亲性;且其中一个嵌段侧链末端为羧基,并能在溶液中自组装形成侧链为羧基的嵌段为壳层的球状胶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补丁状各向异性球状胶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嵌段共聚物为聚丙烯酸

嵌段

聚乙烯基萘,其分子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力王李生黄文艳薛小强杨宏军蒋其民蒋必彪蒋陈晶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