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叠层陶瓷电容器和其它陶瓷电子部件(包括各种电路元件)中形成导体(内部电极等)的用途中使用的导体膏。 另外,本申请主张基于2007年9月2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7—249070号的优先权,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写入本说明书中作为参照。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电子机器的小型化、精密化,希望在其中使用的叠层陶瓷电容器(以下称为“MLCC”)等陶瓷电子部件的小型化、高容量化和高性能化。作为用于实现该目的的方案之一,可以列举出使陶瓷电子部件所具备的电极或配线等膜状导体(通常称为形成为薄层状的导体,下同)高性能化的方案。 形成上述膜状导体的一个代表性的方法为,在陶瓷生片(未烧制的陶瓷基材)上供给使导电性金属粉末分散在适当介质(媒介物)中的导体膏,然后将该供给的导体膏与上述生片一起进行烧制(同时烧制),得到具有膜状导体的烧结体的方法。作为形成MLCC的内部电极的导体膏,优选使用上述导电性金属粉末主要为镍粉末(指由镍或以镍为主要成分的合金构成的金属粉末,以下也记为“Ni粉末”)的导体膏。作为关于MLCC的制造中使用的导体膏的现有技术文献,可以列举出日本专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烧制用导体膏,其为被供给在陶瓷生片上,与该生片一起,以从室温到最高烧制温度的升温速度为600℃/hr以上的高速升温条件进行烧制的高速烧制用导体膏,其特征在于: 作为导体形成用粉末材料,含有以镍粉末为主要成分的导电性金属粉末、和作为添加剂的平均粒径为10nm~80nm的钛酸钡类陶瓷粉末,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导电性金属粉末,所述陶瓷粉末的含量是5~25质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9-26 2007-2490701.一种高速烧制用导体膏,其为被供给在陶瓷生片上,与该生片一起,以从室温到最高烧制温度的升温速度为600℃/hr以上的高速升温条件进行烧制的高速烧制用导体膏,其特征在于作为导体形成用粉末材料,含有以镍粉末为主要成分的导电性金属粉末、和作为添加剂的平均粒径为10nm~80nm的钛酸钡类陶瓷粉末,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导电性金属粉末,所述陶瓷粉末的含量是5~25质量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体膏,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性金属粉末的平均粒径是0.05μm~0.5μ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体膏,其特征在于当将所述导体膏供给在陶瓷生片上,按照以3600℃/hr的升温速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村健一,平尾和久,
申请(专利权)人:诺利塔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