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装配机绝缘柱微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2458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容器装配机之绝缘柱微调结构,当装配机中绝缘柱置于工作旋盘上时,进行插孔位置之微调以供导线之轻易插入;它以一旋转轴穿过弹簧,插入中套内,再穿插定于中套底端之内套,并以键块固定中套、内套、旋转轴,再固定于外套内,而以螺钉穿过承板旋固于旋转轴上,使其一般状态为承板下压将旋转轴拉下而于绝缘柱旋至转轴处时,承板不受压,旋转轴上升,使旋转轴之插针插入绝缘柱之插孔内,并以中套之旋转带动旋转轴旋转,以达到微调、定位之功能。(*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容器装配机之绝缘柱微调装置,在配合自动生产时,为使该装配机内绝缘柱与导线之插接准确、快速、方便而设立。按一般电容器之结构是在一导线上缠以薄膜或纸质等高电阻件,再以塑胶外壳包覆成形。此一生产过程似乎简单,但若以人工处理,则导线上缠以高电阻相当不易。然后在导线上穿以绝缘柱块,再塑胶外壳覆,则仅一人工之生产,一日之生产量若能达到五百个已算是很可观了,因此电容器之类之电子零件,一般均以自动生产较为经济,而一般生产时,缠于导线上之高电阻件仅为一独立机具,无法并用,仍须以另一插柱组装机来插置绝缘柱块,而为配合插置,自然须使绝缘柱上之插孔与导线配合,惟因绝缘柱是由震荡机送上,故每一插孔并非可个个都对正以恰能使导线插入,而一般生产上均无此种结构,是以不良品极多,消耗成本极高。本创作人即鉴于此,积多处从事电容器装配机制造之经验,乃积极研究,以设计出一种微调校正之结构件使其易于将绝缘柱定位,以供导线插入组装电容器。本技术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器装配机绝缘柱微调结构,包括工作旋盘、旋转轴、弹簧、中套、内套、外套、承板等元件,其特征在于旋转轴可藉承板之受压而作上下之升降运动,以将其轴端之插针插入绝缘柱内,配合中套之齿轮受扇形齿轮拨动,使旋转轴亦得以旋转左右约180°,从而能将橡胶绝缘柱定位以供导线之插入。兹配合附图,对本技术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元件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剖视图。请参阅图1,本技术因为仅作绝缘柱之微调定位工作,故结构上必须精简有效,元件不可繁多,所占空间必须很少,使用成效必须很高,否则徒增制造成本,减缓生产速度,因此本技术之结构是在精、确、简、实的设计基础下完成,使每一元件均是精华,工作效率准确、元件配置简易、工作成效实在。故本技术之主要工作件仅有旋转轴(2)、弹簧(3)、中套(4)、内套(5)、外套(6)及其附属之键块(8)、齿轮(52)、承板(7)等元件而已。如图2所示,主要元件中旋转轴(2)是一细长杆体,上方轴端(21)上设有一键槽(23),底部设有一螺孔(24)(图2中未现);中套(4)之上方顶环(41)之中央为一套孔(42);下端为一键槽(43);内套(5)之上方适当设有一键槽(51);外套(6)亦为一中空之套管;其他附属件如承板(7)是以螺杆(71)与中套(4)配合固定,键 块(8)是用以结合中套(4)、内套(5)及旋转轴(2)。组合时,使旋转轴(2)穿过弹簧(3),再穿入中套(4)之套孔(42)内,使内套(5)穿于中套(4)之内部,并由旋转轴(2)再予以穿过,后再由键块(8)分别置入键槽(43、51、23)内以结合中套(4)及内套(5)与旋转轴(2),然后再统一置入外套(6)之内,而后下伸出中套(4)以固定上齿轮(52),并以螺杆(71)穿过承板(7),锁入旋转轴(2)之螺孔之内以完成整个结构之组合(如图3所示)。实施时,使本技术位于工作旋盘(1)之下方,恰正对旋盘(1)之柱孔(11),由于柱孔(11)是呈八字状之锥孔,故绝缘柱(9)仅略插定于柱孔(11)内而已,当工作旋盘(1)未转到此处时可藉一工作件(如拉杆之类),以下压承板(7),便能将旋转轴(2)下压,当柱孔(11)恰 旋到本技术之上方旋转轴(2)时可藉工作件之放松而上升使轴端(21)之插针(22)插入绝缘柱(9)之插孔(91)内,接着齿轮(52)可受一工作件(如扇形齿轮)之拉旋,使得旋转轴(2)向左右作180°之旋转,便可一方面将绝缘柱(9)上顶及定位。定位完毕后(在一定的左右旋转后),旋转轴(2)下降,工作旋盘(1)亦同时旋开,再进行下一绝缘柱(9)之工作。当然若绝缘柱恰未能于旋转轴上顶时其插孔(91)与插针配合时怎办?旋转轴之上下及旋转配合为何?弹簧之目的何在?等,均须再说明(一)在旋转轴(2)下沉时,弹簧此时处于受压状态,而承板(7)仅为一单向受压面,因此旋转轴(2)的上升,是由不受到弹簧之回复力上顶之作用。(二)旋转轴(2)之上下运动纯受承板(7)之下压,而且因其键槽呈长条状,故其上下之升降运动自不受键槽之影响,而有直接受压或回复之运动,而旋转时,主要是靠内套(5)之旋转,因此须要以键块(8)结合旋转轴(2),以便能带动旋转轴(2)之旋转。(三)当绝缘柱(9)之位置与旋转轴(2)上升时插针(22)与插孔(91)无法配合时并无所谓,因旋转轴(2)是受弹力而上,故其顶插之力量并非很大,且工作旋盘(1)之柱孔(11)为锥孔,故顶住时,在绝缘柱(9)完全插入柱孔(11)后,旋转轴(2)无法再顶入,因此便顶在其处,但旋转轴(2)可旋转左、右180°,故在旋至绝缘柱(9)之插孔(91)处时,便得以使插针(22)插入而回归定位;因此,无论绝缘柱置入工作旋盘之柱孔上,其位置为何,均可达到定位之功效。根据本技术的此种结构,确实具有达到使绝缘柱定位之功能,对不良品及未定位绝缘柱之处理,自有独到之成效,且本技术之结构简单,生产时准确、迅速、成效实在,再者本技术之结构内容亦未见于市场,能符合专利法之规定,故依法提出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器装配机之绝缘柱微调结构,包括旋转轴、弹簧、中套、内套、外套、承板、键块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说旋转轴是一细长杆体,上方轴端处设有两插针,下方周面设有一长键槽,底部设有一螺孔;所述弹簧置于旋转轴及中套之间;所述中套,其上方顶环中央处为一中空之套孔,下方周面设有一键槽;所述内套的周面上设有一键槽;所述外套供旋转轴、中套等置入;藉旋转轴之穿以弹簧,并置入中套内,以与穿于中套底部之内套穿接,使键块置入中套、内套、旋转轴之键槽内,并统一置入外套处,再以螺钉将承板旋固于中套内;藉承板之受压而下况,弹簧力恢复而上升,并以中套之旋转以带动旋转轴之旋转,以旋转轴之插针插入工作转盘之绝缘柱插孔中,达成绝缘柱之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容器装配机之绝缘柱微调结构,包括旋转轴、弹簧、中套、内套、外套、承板、键块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说旋转轴是一细长杆体,上方轴端处设有两插针,下方周面设有一长键槽,底部设有一螺孔;所述弹簧置于旋转轴及中套之间;所述中套,其上方顶环中央处为一中空之套孔,下方周面设有一键槽;所述内套的周面上设有一键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兴永
申请(专利权)人:世宏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