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车架三坐标柔性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1051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副车架三坐标柔性夹具,包括底座和竖向固定在该底座上的支架,该支架具有使用状态下朝待测副车架方向开口并用于容纳待测副车架的待夹持处的夹持口,且该夹持口中分别竖向设置有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该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上下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副车架的待夹持处的夹持间隙,该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均与上述支架可脱卸连接,且上述第一夹头能相对于上述第二夹头上下移动并定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夹具只需调节第一夹头的高度或者更换夹头,即能实现对不同类型及不同尺寸的副车架的夹持操作,夹具的通用性良好,能大大降低测量的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副车架三坐标柔性夹具


[0001]本技术涉及副车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副车架三坐标柔性夹具。

技术介绍

[0002]三坐标测量机是在三维空间内对工件进行数据采集的仪器,同时也是一款通过专业软件系统计算工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的精密仪器。三坐标测量机的工作台一般为花岗岩石,检测时工件置于工作台上,测量机测头从不同方向对工件进行点数据采集。三坐标测量机测量时待测工件的定位十分关键,测量过程中工件的偏移会造成测量结果的极大误差。三坐标柔性夹具是三坐标测量机用于对待测工件进行定位的部件,三坐标柔性夹具能对检测工件进行快速、方便以及稳固地装夹,有效地完成各种副车架固定和加紧,最大限度减少测量的误差和保证测量的精确度。然而,现有的用于副车架的三坐标柔性夹具结构复杂、种类繁多,一种夹具仅适用于一种副车架,这样不仅测量操作麻烦,以及测量的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的副车架三坐标柔性夹具。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通用性好的副车架三坐标柔性夹具。
[0005]本技术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副车架三坐标柔性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竖向固定在该底座上的支架,该支架具有使用状态下朝待测副车架方向开口并用于容纳待测副车架的待夹持处的夹持口,且该夹持口中分别竖向设置有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该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上下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副车架的待夹持处的夹持间隙,该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均与上述支架可脱卸连接,且上述第一夹头能相对于上述第二夹头上下移动并定位。
[0006]进一步,所述支架包括立柱、L型的支撑梁以及夹持臂,其中,立柱的下端固定在上述底座上,上述支撑梁竖向设置且该支撑梁的下端与上述立柱的上端连接而上述第二夹头安装在立柱与支撑梁的连接处,上述夹持臂包括连接支臂和安装支臂,其中,该连接支臂固定在上述支撑梁的上端,而上述安装支臂水平延伸,且该安装支臂的第一端与上述连接支臂固定而第二端安装有上述第一夹头,该夹持臂与上述支撑梁围成上述夹持口。这样能使支架的结构简单,并能较好地实现上述夹持口,并且能实现对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的稳固安装,同时也能使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之间较好地形成上述夹持间隙。
[0007]进一步,所述安装支臂的第二端上竖向开设有调节螺孔,该调节螺孔中螺纹连接有竖向延伸的调节螺杆,这样通过调节该调节螺杆的高度即能实现对第一夹头的安装高度的调整,进而实现对夹持间隙大小的调整,使得夹持间隙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待夹持处,调节完毕后可用锁定螺母将调节螺杆与安装支臂锁定。该调节螺杆的下端固定有调节螺套,该调节螺套的底部开设有竖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孔,该第一连接孔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
纹,而上述第一夹头的顶部固定有第一连接杆,该第一连接杆的上端具有能与上述第一内螺纹螺纹连接的第一外螺纹,该第一连接杆的上端能插连在上述第一连接孔中并通过锁紧螺母锁定。这样当需要更换第一夹头时,只需将旋松锁紧螺母并将第一连接杆与第一连接孔相脱离即可,而安装时只需将第一连接杆与第一连接孔旋紧并通过锁紧螺母锁定即可,从而实现第一夹头与支架的可脱卸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支撑梁的下端部上开设有竖向延伸的安装孔,还包括安装座,该安装座包括圆盘状的安装块和沿该安装块的中轴线方向固定在该安装块的底面上的安装杆,上述立柱的上端竖向延伸有供该安装杆插入的组装孔,该支撑梁的下端部与立柱的上端部上下叠设,且组装孔与上述安装孔上下正对,上述安装杆穿过上述安装孔而穿入组装孔中,且上述安装块与支撑梁下端部的上表面之间以及支撑梁下端部的下表面与立柱的顶面之间分别夹设有锁紧垫片,上述安装块的顶面的中心处开设有具有第二内螺纹的第二连接孔,而上述第二夹头的底部固定有具有第二外螺纹的第二连接杆,该第二外螺纹能与上述第二内螺纹形成螺纹连接,且该第二连接杆的下端能插连在上述第二连接孔中并通过锁紧块锁定。这样当需要更换第二夹头时,只需将旋松锁定块并将第二连接杆与第二连接孔相脱离即可,而安装时只需将第二连接杆与第二连接孔旋紧并通过锁紧垫片锁定即可,从而实现第二夹头与支架的可脱卸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支撑梁的上端部上设置有竖向延伸的连接板,该连接板上沿其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排第一紧固孔,而上述连接支臂的下端具有能供该连接板插入的连接支座,该连接支座上设置有至少两排与上述第一紧固孔一一对应的第二紧固孔,且该连接支臂的下端与上述支撑梁的上端能通过依次穿设于上述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中的第一紧固件固定。一方面实现了支撑梁与夹持臂的连接,另一方面通过将第一紧固件固定在不同高度的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中,从而能实现对夹持臂高度的调节,进而能实现对第一夹头的安装高度的辅助调节。
[0010]进一步,所述连接支臂的上端朝上延伸而形成供手部握持的握臂,从而方便操作者搬动夹具。
[0011]进一步,所述连接支臂的中部水平朝外延伸有连接块,而上述安装支臂的内侧端形成有与该连接块相匹配的连接缺口,上述连接块上开设有第三紧固孔,而上述连接缺口所在的安装支臂处开设有第四紧固孔,上述安装支臂的内侧端与连接支臂的中部通过穿设于上述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中的第二紧固件固定。从而能使安装支臂与连接支臂稳固连接,使得夹持臂的内部结构稳固。
[0012]进一步,所述底座为外形呈长条状的板体,该板体上延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安装槽,该板体的上表面上固定有组装块,该组装块上开设有竖向延伸并与上述安装槽上下正对的第三连接孔,该第三连接孔具有第三内螺纹。这样通过紧固件与第三连接孔的螺纹连接能将底座固定在工作台的台面上,从而能实现夹具的稳固放置,进而促进夹具对副车架的稳固夹持。
[0013]进一步,所述支撑梁的内表面呈圆环状,从而能避免对容纳在夹持口中的副车架的待夹持处的表面造成损伤。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中的夹具由底座和支架组成,结构简单,支架上形成有夹持口,从而便于副车架的待夹持处伸入而被夹持,进而方便
对副车架的夹持操作,并且,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均与上述支架可脱卸连接,同时第一夹头能相对于上述第二夹头上下移动并定位,这样能根据副车架的不同尺寸来调节上述夹持间隙的大小,同时能根据不同的副车架更换不同的夹头。可见,本技术中的夹具只需调节第一夹头的高度或者更换夹头,即能实现对不同类型及不同尺寸的副车架的夹持操作,夹具的通用性良好,能大大降低测量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副车架三坐标柔性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副车架三坐标柔性夹具的结构分解图;
[0017]图3为图2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9]如图1~3所示,一种副车架三坐标柔性夹具,包括底座1和竖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车架三坐标柔性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竖向固定在该底座(1)上的支架(2),该支架(2)具有使用状态下朝待测副车架方向开口并用于容纳待测副车架的待夹持处的夹持口(20),且该夹持口(20)中分别竖向设置有第一夹头(3)和第二夹头(4),该第一夹头(3)与第二夹头(4)上下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副车架的待夹持处的夹持间隙(10),该第一夹头(3)与第二夹头(4)均与上述支架(2)可脱卸连接,且上述第一夹头(3)能相对于上述第二夹头(4)上下移动并定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三坐标柔性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包括立柱(5)、L型的支撑梁(6)以及夹持臂(7),其中,立柱(5)的下端固定在上述底座(1)上,上述支撑梁(6)竖向设置且该支撑梁(6)的下端与上述立柱(5)的上端连接而上述第二夹头(4)安装在立柱(5)与支撑梁(6)的连接处,上述夹持臂(7)包括连接支臂(71)和安装支臂(72),其中,该连接支臂(71)固定在上述支撑梁(6)的上端,而上述安装支臂(72)水平延伸,且该安装支臂(72)的第一端与上述连接支臂(71)固定而第二端安装有上述第一夹头(3),该夹持臂(7)与上述支撑梁(6)围成上述夹持口(2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三坐标柔性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臂(72)的第二端上竖向开设有调节螺孔(722),该调节螺孔(722)中螺纹连接有竖向延伸的调节螺杆(8),该调节螺杆(8)的下端固定有调节螺套(81),该调节螺套(81)的底部开设有竖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孔(811),该第一连接孔(811)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而上述第一夹头(3)的顶部固定有第一连接杆(31),该第一连接杆(31)的上端具有能与上述第一内螺纹螺纹连接的第一外螺纹,该第一连接杆(31)的上端能插连在上述第一连接孔(811)中并通过锁紧螺母(82)锁定。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三坐标柔性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6)的下端部上开设有竖向延伸的安装孔(61),还包括安装座(9),该安装座(9)包括圆盘状的安装块(91)和沿该安装块(91)的中轴线方向固定在该安装块(91)的底面上的安装杆(92),上述立柱(5)的上端竖向延伸有供该安装杆(92)插入的组装孔(51),该支撑梁(6)的下端部与立柱(5)的上端部上下叠设,且组装孔(51)与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驰浩谢酉鸣石玉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建新底盘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