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拉杆、转向横拉杆总成、转向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5196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拉杆、转向横拉杆总成、转向系统和车辆,转向拉杆包括:球头组件和拉杆本体,球头组件包括球头、球头座和第一减振件,球头座罩设在球头外,球头相对球头座可活动,第一减振件设在球头和球头座之间,球头和球头座中的一个与拉杆本体相连且相对拉杆本体固定。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转向拉杆,通过在球头和球头座之间设置第一减振件,在转向拉杆受到较大冲击时,可以减少球头与球头座之间的振动传递,可以使得转向拉杆具有减振性能,降低车辆失去转向功能的风险。降低车辆失去转向功能的风险。降低车辆失去转向功能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拉杆、转向横拉杆总成、转向系统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向拉杆、转向横拉杆总成、转向系统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在追求车辆安全性的同时更加关注车辆的舒适性,转向系统作为直接接触驾驶员的车辆子系统,其会将车辆的各种振动直接传递给驾驶员,对车辆的舒适性有很大影响。
[0003]目前应用的转向横拉杆总成,路面不平引起的冲击极易传递到方向盘,进而影响驾驶舒适性。而且若转向器受到的冲击过大,还可能导致横拉杆断裂,转向系统无法传递转向力,而使车辆失去转向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转向拉杆,该转向拉杆在受到较大冲击时,可以减少球头与球头座之间的振动传递,可以使得转向拉杆具有减振性能,降低车辆失去转向功能的风险。
[0005]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转向拉杆的转向横拉杆总成。
[0006]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转向横拉杆总成的转向系统。
[0007]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转向系统的车辆。
[0008]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转向拉杆,包括:球头组件,所述球头组件包括球头、球头座和第一减振件,所述球头座罩设在所述球头外,所述球头相对所述球头座可活动,所述第一减振件设在所述球头和所述球头座之间;拉杆本体,所述球头和所述球头座中的一个与所述拉杆本体相连且相对所述拉杆本体固定。
[000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转向拉杆,通过在球头和球头座之间设置第一减振件,在转向拉杆受到较大冲击时,可以减少球头与球头座之间的振动传递,可以使得转向拉杆具有减振性能,降低车辆失去转向功能的风险。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减振件为减振层且覆盖在所述球头座的内壁上。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减振件为橡胶件或硅胶件。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向拉杆包括:第二减振件,所述第二减振件设在所述拉杆本体的外周面上。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二减振件为筒形的减振层,且所述第二减振件套设在所述拉杆本体的外周面上。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球头与所述拉杆本体相连且相对所述拉杆本体固定,所述拉杆本体的邻近所述球头的部分为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外周壁上形成有沿所述连接段的周向延伸的凹槽,所述第二减振件的一部分套设在所述连接段上且容纳
于所述凹槽。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球头与所述拉杆本体相连且相对所述拉杆本体固定,所述第二减振件邻近所述球头设置,所述转向拉杆还包括防尘罩,所述防尘罩罩设在所述球头座和所述第二减振件上,所述防尘罩相对所述球头座固定。
[0016]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转向横拉杆总成,包括:
[0017]内拉杆,所述内拉杆包括内拉杆本体,所述内拉杆本体的第一端设有内球头组件;
[0018]外拉杆,所述外拉杆包括外拉杆本体,所述外拉杆本体的第一端套设在所述内拉杆本体的第二端,所述外拉杆本体的第二端设有外球头组件;
[0019]其中,所述内拉杆为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转向拉杆,和/或所述外拉杆为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转向拉杆。
[002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转向横拉杆总成,通过将内拉杆和/或外拉杆设置为上述转向拉杆,在转向横拉杆受到较大冲击时,可以减少球头与球头座之间的振动传递,可以使得转向横拉杆具有减振性能,降低车辆失去转向功能的风险。
[0021]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转向系统,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转向横拉杆总成。
[002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转向系统,通过设置上述的转向横拉杆总成,可以降低车辆失去转向功能的风险。
[0023]根据本技术第四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转向系统。
[002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的转向系统,可以降低车辆失去转向功能的风险。
[002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6]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7]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转向拉杆的立体图;
[0028]图2是图1中的转向拉杆的主视图;
[0029]图3是图1中的转向拉杆的剖面图。
[0030]附图标记:
[0031]转向拉杆10;
[0032]球头11;球头座12;连接柱121;第一减振件13;
[0033]拉杆本体21;连接段211;凹槽212;第二减振件22。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
限制。
[0035]下面参考图1

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转向拉杆10,所述车辆可以为汽车,所述转向拉杆10可以为转向横拉杆的内拉杆或外拉杆。
[0036]如图1

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转向拉杆10,包括:球头组件和拉杆本体21。
[0037]球头组件包括球头11、球头座12和第一减振件13,球头座12罩设在球头11外,球头11相对球头座12可活动,第一减振件13设在球头11和球头座12之间,第一减振件13可以为橡胶件或硅胶件,第一减振件13可以减少球头11和球头座12之间的振动传递。
[0038]其中,球头11和球头座12中的一个与拉杆本体21相连且相对拉杆本体21固定。例如,在球头11与拉杆本体21相连且相对拉杆本体21固定时,转向拉杆10此时可以为转向横拉杆总成的内拉杆;在球头座12与拉杆本体21相连且相对拉杆本体21固定时,转向拉杆10此时可以为转向横拉杆总成的外拉杆。
[0039]在车辆的转向系统中,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横拉杆总成、转向器、转向节等结构,转向横拉杆总成包括相连的内拉杆和外拉杆,其中内拉杆的球头座12与转向器相连,例如内拉杆的球头座12上形成有连接柱121,内拉杆的球头座12通过连接柱121与转向器相连,例如连接柱121可以与转向器螺纹连接,外拉杆的球头11与转向节相连。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例如路面不平时,车辆受到冲击,该冲击通过轮胎传递给转向节,再传递给外拉杆,再通过外拉杆传递给内拉杆,然后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转向拉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球头组件,所述球头组件包括球头、球头座和第一减振件,所述球头座罩设在所述球头外,所述球头相对所述球头座可活动,所述第一减振件设在所述球头和所述球头座之间;拉杆本体,所述球头和所述球头座中的一个与所述拉杆本体相连且相对所述拉杆本体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转向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件为减振层且覆盖在所述球头座的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转向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件为橡胶件或硅胶件。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转向拉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减振件,所述第二减振件设在所述拉杆本体的外周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转向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件为筒形的减振层,且所述第二减振件套设在所述拉杆本体的外周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转向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与所述拉杆本体相连且相对所述拉杆本体固定,所述拉杆本体的邻近所述球头的部分为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外周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阳清马国鹏杨闯王江涛吕波涛
申请(专利权)人:宝能西安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