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电线用氯乙烯类树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5683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具有优良着色性、耐铜污染性、热稳定性以及绝缘性并且适合作为透明电线用的电线包覆材料的氯乙烯类树脂绝缘材料。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明电线用氯乙烯类树脂组合物,其是通过在100质量份氯乙烯类树脂中混合0.001~10质量份至少一种(a)水滑石化合物或者沸石化合物、0.001~10质量份至少一种(b)有机羧酸锌、0.001~10质量份至少一种(c)下述通式(Ⅰ)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以及0.001~10质量份至少一种(d)酚类抗氧化剂而成。式中,R↓[1]、R↓[2]、R↓[3]以及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羟基、硝基、羧基、烷基、烷氧基羰基或者烷酰基氨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透明电线用氯乙烯类树脂组合物,更具体的讲涉及在氯乙烯树脂中同时添加使用苯并三唑化合物以及酚类抗氧化剂等而形成的着色性、耐铜污染性、热稳定性、绝缘性等良好的透明电线用氯乙烯类树脂组合物。
技术介绍
由于氯乙烯类树脂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耐电弧性、防漏电性、耐电压性,因此与树胶、聚烯烃等相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绝缘材料。然而,氯乙烯类树脂由于热及氧化的老化,其优良的各种特性降低,经不住实际使用。另外,氯乙烯类树脂在用于包覆电线用途的情况下,与铜线接触,存在所谓由于铜离子的催化作用而促进氧化老化的问题。为了防止由于这种铜离子产生的不良影响,已知的是使用苯并三唑化合物等重金属惰性化剂。例如在特公昭47-41735号公报中,提出了使用含有硝基、卤素基团或者烷氧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的氯乙烯类树脂对热的色调稳定化方法,在特开昭56-147839号公报中提出了混合邻苯二甲酸二烷基酯、氯化石蜡、粘土以及苯并三唑类化合物形成的软质聚氯乙烯类树脂组合物。但是,在将这些苯并三唑化合物单独混合到氯乙烯类树脂的情况下,其效果差,且由于需要混合较多量,因此存在着色性降低或者包覆材料与铜线粘结等问题。另外,在特开平10-308122号公报中,提出了在氯乙烯类树脂中将苯并三唑化合物与β-二酮化合物一起混合而形成的包覆电线用的氯乙烯类树脂组合物,另外在下述特开平10-321044号公报中,提出了在氯乙烯类树脂中将苯并三唑或其衍生物与硬脂酸锌、水滑石以及硬脂酸钙/硬脂酸钡一起混合而形成的电线用包覆剂组合物,但是这些组合物并非全部打算用于透明电线中。现有的电线包覆材料主要是含有多量填充剂的不透明材料,但是近年来从设计性方面考虑,强烈需要透明电线。然而,透明电线中完全或者几乎不使用填充剂,因此存在热稳定性降低、或绝缘性降低等缺点。例如在特开平10-158449号公报中,记载了以特定的量比混合高级脂肪酸铅、高级脂肪酸碱土类金属以及高级脂肪酸锌,再在其中混合水滑石或者碱性铝复合氢氧化物盐以及酚类抗氧化剂而形成的复合稳定剂,并可以提供耐热性、着色性优良的低隐蔽性的电线包覆材料,但是该电线包覆材料在使用铅类稳定剂方面和耐铜污染性方面不能够满足。
技术实现思路
因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具有优良着色性、耐铜污染性、热稳定性以及电绝缘性,适合作为透明电线用的电线包覆材料的氯乙烯类树脂绝缘材料。本专利技术者等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反复进行专心研究,结果发现对于氯乙烯类树脂通过同时添加使用特定的苯并三唑化合物以及酚类抗氧化剂,可以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基于上述发现提供一种透明电线用氯乙烯类树脂组合物,其是通过在100质量份氯乙烯类树脂中混合0.001~10质量份至少一种(a)水滑石化合物(ハイドロタルサイト)或者沸石化合物、0.001~10质量份至少一种(b)有机羧酸锌、0.001~10质量份至少一种(c)下述通式(I)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以及0.001~10质量份至少一种(d)酚类抗氧化剂而成。 式中,R1、R2、R3以及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羟基、硝基、羧基、烷基、烷氧基羰基或者烷酰基氨基。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针对本专利技术的透明电线用氯乙烯类树脂组合物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透明电线用氯乙烯类树脂组合物完全不含有填充剂或者仅含10质量份以下,制成1mm厚度薄片时的总光线透过率优选在50%以上,更优选在75%以上。作为本专利技术透明电线用氯乙烯类树脂组合物中使用的氯乙烯类树脂,并非特别地局限于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等聚合方法,可列举的是例如聚氯乙烯、氯化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氯化聚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乙烯共聚物、氯乙烯-丙烯共聚物、氯乙烯-苯乙烯共聚物、氯乙烯-异丁烯共聚物、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共聚物、氯乙烯-苯乙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三元共聚物、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氯乙烯-氯丙烯共聚物、氯乙烯-偏二氯乙烯-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氯乙烯-马来酸酯共聚物、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氯乙烯-各种乙烯基醚共聚物等氯乙烯类树脂以及这些的相互掺混物,或者这些氯乙烯类树脂和不含氯的其他的合成树脂例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聚酯等掺混物、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透明电线用氯乙烯类树脂组合物中(a)成分使用的水滑石化合物,可列举的是例如下述通式(IV)表示的复盐化合物,也可以是脱去结晶水。Iax1Mgx2Znx3Aly(OH)x1+2(x2+x3)+3y·2·(CO3)1·z/2(ClO4)z·mH2O (IV)式中,Ia表示碱金属原子,x1、x2、x3、y以及z分别表示满足下式所示条件的数,m表示实数。0≤x1≤10,0≤x2≤10,0≤x3≤10,1≤y≤10,0≤z≤1,但是x1和x2不同时为0。上述水滑石化合物既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合成品。作为该合成品的合成方法,可列举的是特公昭46-2280号公报、特公昭50-30039号公报、特公昭51-29129号公报、特公平3-36839号公报、特开昭61-174270号公报、特开平7-300313号公报、特开2001-164042号公报、特开2002-53722号公报等中记载的公知方法。另外,上述水滑石化合物可以不受到其结晶结构、结晶粒径等限制而使用。作为上述水滑石化合物,也可以使用其表面用硬脂酸之类的高级脂肪酸、油酸碱金属盐之类的高级脂肪酸金属盐、十二烷基苯磺酸碱金属盐之类的有机磺酸金属盐、高级脂肪酸酰胺、高级脂肪酸酯或者蜡等包覆。另外,作为(a)成分使用的上述沸石化合物为具有独特三维沸石结晶结构的碱类金属或碱土类金属的铝硅酸盐,作为其代表例,可列举的是A型、X型、Y型以及P型沸石、单镍纹石、方沸石、方钠石族的铝硅酸盐、クリノブチロライト、毛沸石以及菱沸石等,这些沸石化合物既可以是含有结晶水(所谓沸石水)的含水物或者除去结晶水的无水物中任一种,也可以是与上述水滑石化合物同样表面用硬脂酸等包覆。上述水滑石化合物和/或上述沸石化合物的用量,相对于100质量份上述氯乙烯类树脂为0.001~10质量份,优选为0.01~5质量份。如果使用不足0.001质量份,则恐怕得不到充分的添加效果,如果使用超过10质量份不仅无用,而且还会发生着色、透明性降低,因此不优选。本专利技术透明电线用氯乙烯类树脂组合物中使用的(b)有机羧酸锌盐,可以是中性盐、酸性盐、碱性盐或者过碱性盐中的任意一种。作为构成上述有机羧酸锌盐的羧酸,可列举的是例如己酸、辛酸、壬酸、2-乙基己酸、癸酸、新癸酸、十一碳烯酸、十二烷酸、十四烷酸、十六烷酸、硬脂酸、异硬脂酸、12-羟基硬脂酸、氯代硬脂酸、12-酮基硬脂酸、苯基硬脂酸、蓖麻醇酸、亚油酸、亚麻酸、油酸、二十烷酸、二十二烷酸、芥酸、巴西烯酸及类似酸,以及动物油脂脂肪酸、椰子油脂脂肪酸、桐油脂肪酸、大豆油脂肪酸及棉籽油等天然产出的上述羧酸的混合物,安息香酸、对叔丁基安息香酸、乙基安息香酸、异丙基安息香酸、甲苯酸、二甲苯酸、水杨酸、5-叔辛基水杨酸、环烷酸、环己酸、己二酸、马来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明电线用氯乙烯类树脂组合物,其是通过在100质量份氯乙烯类树脂中混合0.001~10质量份至少一种(a)水滑石化合物或者沸石化合物、0.001~10质量份至少一种(b)有机羧酸锌、0.001~10质量份至少一种(c)下述通式(Ⅰ)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以及0.001~10质量份至少一种(d)酚类抗氧化剂而成,***(Ⅰ)式中,R↓[1]、R↓[2]、R↓[3]以及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羟基、硝基、羧基、烷基、烷氧基羰基或者烷酰基氨基。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5-23 2003-1469291.一种透明电线用氯乙烯类树脂组合物,其是通过在100质量份氯乙烯类树脂中混合0.001~10质量份至少一种(a)水滑石化合物或者沸石化合物、0.001~10质量份至少一种(b)有机羧酸锌、0.001~10质量份至少一种(c)下述通式(I)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以及0.001~10质量份至少一种(d)酚类抗氧化剂而成, 式中,R1、R2、R3以及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羟基、硝基、羧基、烷基、烷氧基羰基或者烷酰基氨基。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透明电线用氯乙烯类树脂组合物,其中,(d)酚类抗氧化剂为下述通式(II)或者下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田大亮石冢秀博
申请(专利权)人:旭电化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