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壁中接头痕迹孔的填塞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7093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填塞混凝土壁中出现的隔离物的接头痕迹孔的填塞具,其特征是在填塞具主体外周面的中间适当处设置阶梯部,在小直径一侧端面的中心开设螺旋孔,在大直径一侧的端面设置工具结合部分,在主体的小直径部分嵌合着外周面为圆台形的水膨润性橡胶筒状体。该装置安装后坚实牢固,不会朝外侧移动或脱落。它防止了水往壁内的渗透,防水效果较好,于是防止了隔离物的生锈,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该技术在199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在构筑混凝土过程中当拆除型箱时对混凝土壁中出现的隔离物的接头痕迹孔进行填塞的器具。过去的这种填塞器具已在实公昭58-1843号公报中有了记载。即,在混凝土壁中所出现的突出在隔离物的接头痕迹孔内的隔离物端部螺栓上,嵌合由橡胶、合成树脂海绵、浸渗橡胶的合成树脂海绵或其它可塑性物质组成的圆环状衬垫,接着在这螺栓上通过敲打或压入带有凸缘的盖子的嵌合孔来使之压着嵌合,利用孔的底面与盖子的凸缘部分压接挟持该衬垫,从而通过该衬垫对隔离物的突出端部进行防水覆盖。上述传统的填塞器具存在着下列问题(1)孔的内面与衬垫的接触面积狭小。(2)当经过一段时间,混凝土一收缩,则在孔的内面与衬垫之间会出现空隙。因此,衬垫的防水效果较差。所以本技术是要提供下述填塞具。即,为了在混凝土壁中出现的隔离物的接头的痕迹孔内牢固地装上填塞具,并且把孔内面与填塞具之间的间隙全部填掉从而解决上述问题,因而在填塞具主体(1)的外周面中间的适当处设置阶梯部(2)以使得比这直径小的一侧的外径形成小直径部(3),在小直径一侧端面的中心处设置了对隔离物(4)的端部螺栓(5)进行螺旋结合用的螺栓孔(6),在大直径一侧的端面设置了工具结合部(7),在主体(1)的小直径部分(3)上,嵌合着水膨润性橡胶制筒状体(8),该筒状体(8)的外周面为圆台形,大直径端面连接在主体(1)的阶梯部(2),小直径一侧的端面位置至少延长到主体(1)的小直径一侧的端面为止。要使上述水膨润性橡胶筒状体的小直径一侧的端面位置至少延伸到主体的小直径一侧的端面为止,则只要使该筒状体的小直径一侧的端面处于比主体的小直径一侧之端面突出的位置,或者使水膨润性橡胶筒状体的小直径一侧的端面与主体的小直径一侧的端面保持一致即可。实施例以下,对附图说明图1至图4所示的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就其结构进行说明,(a)表示填塞具,(1)为填塞具(a)上由合成树脂组成的圆台形状的主体,在该主体(1)的外周面中间的适当处设有阶梯部(2),并使比这直径小的一侧的外径形成小直径部分(3),在小直径一侧的端面中心设有螺栓孔(6),在大直径一侧的端面设有由上下孔构成的工具结合部(7)。然后在该主体的小直径部分(3)上可旋转地嵌合着水膨润性橡胶筒状体(8),该筒状体(8)的小直径一侧的端面上设有具有中心孔(10)的底板(9),并使该底板(9)的外侧面伸出(11)。与此同时,在主体(1)的阶梯部(2)连结该水膨润性橡胶筒状体(8)的大直径一侧的端面,在主体(1)的小直径一侧之端面连结着底板(9),并且使该水膨润性橡胶筒状体(8)向主体(1)的外方扩展若干,于是,构成了填塞具(a)。然而,作为上述水膨润性橡胶筒状体(8)中所使用的水膨润性橡胶筒状体物质,最好是由水膨胀性聚氨酯与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或者是再生橡胶的混合物所组成的含有水膨润性聚氨酯的可挠性物质。这类可挠性物质可通过通式R[(OR)n]p(其中,R为多元醇基团,(OR)为由具有环氧乙烷基和3~4个碳的烯烃基的羟基烯烃基构成的多羟基烯烃的链,而环氧乙烷基的比率是占分子量的20~100%。n表示羟基链烯基的聚合度的数值,相当于羟基的当量为200~2500的数,p为2~8,最好为2~4)所表示的聚酚醚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混合物、含有聚异氰酸酯基的尿烷预聚体和交联剂与上述橡胶混练硬化后得到。作为上述多元醇的有,例如二元醇(乙二醇、丙二醇等)、三元醇(丙三醇、三甲醇丙烷等)、四元醇(丁四醇、四丁四醇等)、五元醇(阿拉伯糖醇、木糖醇等)、六元醇(山犁糖醇、甘露糖醇等)。上述聚酚醚是在这些多元醇中按所需达到的分子量添加环氧化合物后制得的。这种添加可任意地进行,也可分程序进行。环氧乙烷基的比率在20%以下时,膨润性则不够充分,用作防水材料就不太理想了。作为聚异氰酸酯的可使用任何物质。存在于尾端的异氰酸酯基为1~2%,更可取的是2~7%。作为上述交联剂的可以使用在每个分子中具有2~6个活泼氢、每个活泼氢所携的平均分子量为30~15000的聚醇、聚胺(低分子量聚醇、低分子量聚醇与环氧化合物的加成聚合物、低分子量聚胺与环氧化合物的加成聚合物等),或者是使用上述化合物的混合物。在上述可挠性物质中,相对100份橡胶类的水膨润性聚尿烷树脂为20~80份,以这样的比率混合较为可取。其他理想的可挠性物质可列举出在由上述水膨润性聚胺树脂和橡胶类组成的组合物中进一步混合了水硬性物质的例子。作为可使用的水硬性物质有普通波特兰水泥、高炉水泥、胶质水泥和石膏等,最好是把它与钙铝系的水泥快速硬化剂并用。这种混合有水硬性物质的可挠性物质具有即使干燥也不怎么收缩的优点。水硬性物质的混合量在水膨润性聚尿烷树脂与橡胶类的总量为100份时最好是20~30份。此外,在上述可挠性物质中还可添加适当的吸水性物质。作为吸水性物质的可列举出这样一些物质,它们是以α、β-不饱和化合物为主要成份(这种α、β-不饱和化合物在分子内具有一个或二个以上的羧基、碳酸盐、碳酸亚胺、碳酸酰胺、碳酸酐等的羧基或能在羧基中衍生的基团)、根据需要与其它的α、β-不饱和化合物进行加成聚合而得到的产物,或者是进而用异氰酸酯类对这些物质进行改性后的产物。作为这种吸水性树脂的可列举出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酐共聚物的盐、聚丙烯酸苏打的交联剂、酸乙烯酯/乙烯系不饱和碳酸、或者是其衍生物的碱化物等已知的高吸水性高分子。再者,上述的可挠性物质也可用硫等交联剂进行加硫。另外,上述可挠性物质较好的是按所得成形品的水膨润率为10~35%之要求而进行混合调制,最好是按40~25%之要求进行。(4)是隔离物,其两个端部设有螺栓(5),同时在该螺栓(5)的基端设有挡块(12)。(13)是混凝土壁、(14)是旋在隔离物(4)的螺栓(5)上的、去除了其头部为圆台形的接头后混凝土壁(13)上出现的接头的痕迹孔。以下将说明本技术填塞具的使用方法。把填塞具(a)从小直径的一侧放入孔(14)内,使主体(1)的螺栓孔(6)处于隔离物(4)的端部,然后在结合部位(7)联接工具,使主体(1)旋转,把该螺栓孔(6)旋入隔离物(4)的螺栓(5),如图4所示,填塞具(a)的主体(1)就被螺栓旋在隔离物(4)的螺栓(5)上,进入孔(14)而得到固定,并且,通过该主体(1)的旋入,水膨润性橡胶筒状体(8)的底板(9)的伸出部分(11)特别是朝孔(14)的底面作强力压紧,同时,该水膨润性橡胶筒状体(8)被挟紧在孔(14)的底面与主体(1)的阶梯部(2)之间,从而作径向扩展并与孔(14)和主体(1)的四周表面压接,通过填塞具(a)而填塞住孔(14)。于是,从壁(13)表面渗透到孔(14)与填塞具(a)的主体(1)四周表面之间的间隙内的雨水等就被水膨润性橡胶筒状体(8)挡住,从而防止了朝壁(13)内的渗透。另一方面,在上述孔(14)与主体(1)四周表面之间的间隙中渗透到的水如果碰及到水膨润性橡胶筒状体(8),则该水膨润性橡胶筒状体(8)就膨润,该水膨润性橡胶筒状体(8)的两端面就压接在孔(14)的底面与主体(1)的阶梯(2)上,与此同时,依靠这些来阻止轴向的膨润(膨胀),而朝径向膨胀,强有力地压接在孔(14)与主体(1)的四周表面,从而完全填塞孔(14)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壁中接头痕迹孔的填塞具,其特征在于:在填塞具主体外周面的中间适当处设置阶梯部,而使较小直径一侧的外径形成小直径部,在小直径一侧端面的中心开设能螺合到隔离物端部螺栓上的螺旋孔,在大直径一侧的端面设置工具结合部,在主体的小直径部分嵌合着水膨润性橡胶筒状体,该筒状体的外周面为圆台形,大直径一侧的端面连结在主体的阶梯部,小直径一侧的端面位置至少延长到主体小直径一侧的端面为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岛拓夫林田安正五味宽人菊间国治
申请(专利权)人:旭电化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