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非线性减振扣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7605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非线性减振扣件系统,安装于钢轨和轨枕之间,并通过弹条和绝缘轨距块将其扣压在钢轨上,减振扣件系统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轨下弹性垫板、上底板、中层弹性垫板、下底板和缓冲垫板,上底板上连接设置有螺杆,螺杆配套设置有限位套、重型弹簧垫圈和螺母并结合配套的零部件将上底板、中层弹性垫板和下底板稳固连接;下底板上还设置有两个长圆孔,长圆孔上安装有螺旋道钉,螺旋道钉配套设置有重型弹簧垫圈、平垫圈和调节平垫块,并通过配套零部件将下底板、调高垫板和缓冲垫板连接固定于轨枕上。该系统减振效果好,连接可靠稳固,便于装卸。便于装卸。便于装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非线性减振扣件系统


[0001]本技术专利涉及城市轨道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双层非线性减振扣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单层扣件和双层扣件是最常用的轨道减振产品,单层扣件由轨下垫、板下垫等两层弹性单元和一层底板组成,具有重量轻、成本低等优点。但是,单层扣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单层扣件的锚固螺栓通过底板将板下垫压紧,并固定整套扣件系统,造成板下垫的弹性无法充分发挥,且锚固螺栓的安装力矩通常较大,容易造成垫板弹性损失,故其减振性能较差;二是单层扣件无法实现预组装,所有零部件均为散件,当现场施工时,需要依次将各个零部件摆放到位,然后才能进行安装施工,造成施工现场工序多,施工速度慢,零部件容易散乱、丢失。
[0003]双层扣件由轨下垫、板下垫等两层弹性单元和上、下两层底板组成,另外,双层扣件通过自锁结构,将上底板、下底板和板下垫组装为一体结构,用于现场施工时,可减少零部件的摆放工序,提高施工速度。目前在本领域中有双层扣件的相关报道,例如中国专利CN201821560242公开了一种双层减振扣件,该双层减振扣件锚固螺栓将其紧固在轨枕上,并通过下垫板上凸起立柱上部的斜坡式结构与连接套上第三通孔的斜坡式结构配合将上垫板、中间橡胶垫、下垫板锁定连接在一起。该双层减振扣件,大大降低了自锁结构的占用空间,且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结构更加紧凑,成本降低。另外中国专利CN201210533622公开了一种易拆卸分离式双层减振扣件系统,该扣减系统通过底板连接套将上底板、底板弹性绝缘垫和下底板组装为一体结构,实现了产品的预组装,再通过锚固螺栓将底板连接套、上底板和下底板紧固在道床上,该扣件系统具有低载荷下低刚度,保证减振量,高载荷下高刚度,保证行车安全性的特点,可充分发挥扣件中间橡胶垫的弹性,保证了扣件的减振性能。
[0004]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仍存在以下缺点:(1)锚固螺栓均通过上垫板/上底板将中间橡胶垫/底板弹性绝缘垫紧固在轨枕上,虽然对中间橡胶垫/底板弹性绝缘垫产生的压缩力较小,但垫板的弹性仍然有损失,进而对其减振性能造成影响。(2)通过自锁结构将上垫板、中间橡胶垫和下垫板连接为一体结构,该连接方式可靠性不高,经长时间振动后,存在易松动的问题,易造成安全隐患。(3)双层扣件自身重量大,搬运不方便,现场安装维护不便,且材料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双层非线性减振扣件系统,该系统减振效果好、连接可靠稳固、便于装卸。
[0006]实现本技术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双层非线性减振扣件系统,安装于钢轨和轨枕的预埋套管之间,并通过弹条
和绝缘轨距块将其扣压在钢轨上,所述减振扣件系统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轨下弹性垫板、上底板、中层弹性垫板、下底板和缓冲垫板,其中上底板的顶面设置有承轨部和弹条安装部,上底板的底面朝下设置有螺杆,所述中层弹性垫板在螺杆对应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下底板的顶面在螺杆对应位置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位于通孔的内部,且凸台的高度小于通孔的厚度,所述凸台中间设置有通孔螺杆连接孔,螺杆穿过通孔、螺杆连接孔将上底板、中层弹性垫板和下底板固定连接;
[0008]所述下底板上还设置有两个长圆孔,缓冲垫板上相对应的同样设置有长圆孔,上底板和中层弹性垫板在长圆孔的上方对应区域设置有缺口,所述长圆孔上安装有螺旋道钉,螺旋道钉配套设置有重型弹簧垫圈和平垫圈,所述螺旋道钉穿过重型弹簧垫圈、平垫圈、长圆孔连接固定于轨枕预埋套管上,从而使下底板和缓冲垫板连接固定于轨枕上。
[0009]所述下底板在凸台处对应设置有限位孔,螺杆配套设置有限位套、重型弹簧垫圈和螺母,其中限位套上设置有拆卸孔、用于容纳重型弹簧垫圈的弹垫安装槽和用于螺母固定限位的螺母安装槽,弹垫安装槽和螺母安装槽连通限位套上下表面,所述限位套与限位孔相匹配并与限位孔过盈配合安装,螺杆穿过限位套上的重型弹簧垫圈并通过螺母将其紧固。
[0010]通过调节所述限位孔的深度,控制拧紧后的螺母到下底板底面的距离为3.5mm~4.5mm。
[0011]所述凸台的高度比通孔的厚度小2.8mm~3.2mm。
[0012]所述凸台的形状为圆形,通孔的形状与凸台的形状相匹配。
[0013]所述长圆孔上表面设置有轨距调节齿部,螺旋道钉还配套设置有调节平垫块,调节平垫块位于平垫圈和长圆孔之间,所述调节平垫块下表面设置有齿形配合部,齿形配合部与轨距调节齿部啮合,通过调节不同啮合位置,实现轨距调节功能。
[0014]所述下底板和缓冲垫板之间还设置有调高垫板,所述调高垫板对应设置有长圆孔,通过螺旋道钉将其与下底板和缓冲垫板固定于轨枕上。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双层非线性减振扣件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轨下弹性垫板、中层弹性垫板两层弹性垫板和上、下底板两层刚性垫板,并且还设置了调高垫板和缓冲垫板,实现良好的减震性能。2、本技术通过优化上、下底板结构,去除了螺旋道钉上方的上底板和中层弹性垫板对应结构,减小了减振系统的重量,降低了材料成本,减少了安装维护工作量。3、本技术采用上、下底板、中层弹性垫板等多个零部件厂内预制、预安装的方式,大大减少了现场安装时间,简化了现场养护难度,提高了作业效率。4、本技术将重载弹簧垫圈和螺母裹于限位套内,避免经长时间振动后螺杆松动,使得上、下底板防松性能好,可靠性高。5、本技术通过合理设置下底板中凸台的高度,既能充分保证中层弹性垫板的弹性效果,又能在列车特殊过载情况下提供补充刚度,防止列车振幅过大而产生倾覆风险,提高了列车的行车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双层非线性减振扣件爆炸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双层非线性减振扣件正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双层非线性减振扣件俯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上底板的结构图;
[0020]图中:(a)、上底板正面结构图,(b)、上底板反面结构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限位套的结构图;
[0022]图中:(a)、限位套正面结构图,(b)、限位套反面俯视图;
[0023]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中层弹性垫板的结构图;
[0024]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下底板的结构图;
[0025]图中:(a)、下底板正面结构图,(b)、下底板反面结构图;
[0026]图8为本技术中上底板、中层弹性垫板和下底板固定连接结构图;
[0027]图中:(a)、上底板、中层弹性垫板和下底板固定连接结构图,(b)、上底板、中层弹性垫板和下底板固定连接正视图;
[0028]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调节平垫块的结构图;
[0029]图中:1

钢轨,2

轨枕,201

预埋套管,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非线性减振扣件系统,安装于钢轨和轨枕的预埋套管之间,并通过弹条和绝缘轨距块将其扣压在钢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扣件系统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轨下弹性垫板、上底板、中层弹性垫板、下底板和缓冲垫板,其中上底板的顶面设置有承轨部和弹条安装部,上底板的底面朝下设置有螺杆,所述中层弹性垫板在螺杆对应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下底板的顶面在螺杆对应位置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位于通孔的内部,且凸台的高度小于通孔的厚度,所述凸台中间设置有通孔螺杆连接孔,螺杆穿过通孔、螺杆连接孔将上底板、中层弹性垫板和下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底板上还设置有两个长圆孔,缓冲垫板上相对应的同样设置有长圆孔,上底板和中层弹性垫板在长圆孔的上方对应区域设置有缺口,所述长圆孔上安装有螺旋道钉,螺旋道钉配套设置有重型弹簧垫圈和平垫圈,所述螺旋道钉穿过重型弹簧垫圈、平垫圈、长圆孔连接固定于轨枕预埋套管上,从而使下底板和缓冲垫板连接固定于轨枕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非线性减振扣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在凸台处对应设置有限位孔,螺杆配套设置有限位套、重型弹簧垫圈和螺母,其中限位套上设置有拆卸孔、用于容纳重型弹簧垫圈的弹垫安装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红超曹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坤能轨道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