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8761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结构,其中包括顶板、底板、第一塑形模块、第二塑形模块、脱模组件、气弹簧和注塑件;顶板的下方设有注塑件,位于注塑件的下方设有第一塑形模块,第二塑形模块设置于第一塑形模块下方,第二塑形模块的底部设有脱模组件,脱模组件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安装;脱模组件包括承载座、安装平台和若干根顶针,承载座位于底板的上表面,安装平台安装于承载座的顶部,若干根顶针均设置于安装平台的顶部,且顶针的输出端位于第二塑形模块的底部;气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塑形模块的外侧连接,气弹簧的另一端与承载座的外侧连接。有益效果是:这样的设计使得脱模更加简便,从而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而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而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是一种注塑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多模腔的注塑模具一次性可以实现多个工件的注塑成型,整体注塑效率很高,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多模腔的注塑模具都采用的是同一个脱模驱动结构,因此在驱动结构驱动时多个顶针呈现同时升降的情况,由于实际装配的误差,顶针的顶升高度需要进行调节,从而导致脱模不便捷,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脱模速度快,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并且不需要对脱模工件反复进行顶升调节的注塑模具结构。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注塑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底板、第一塑形模块、第二塑形模块、脱模组件、气弹簧和注塑件;
[0006]所述顶板的下方设有所述注塑件,位于所述注塑件的下方设有所述第一塑形模块,所述第二塑形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塑形模块下方,所述第二塑形模块的底部设有所述脱模组件,所述脱模组件的底部与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
[0007]所述脱模组件包括承载座、安装平台和若干根顶针,所述承载座位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安装平台安装于所述承载座的顶部,若干根所述顶针均设置于所述安装平台的顶部,且所述顶针的输出端位于所述第二塑形模块的底部;
[0008]所述气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塑形模块的外侧连接,所述气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承载座的外侧连接。
[0009]优选地,上述的注塑模具结构,所述注塑件包括安装框架、热流通道、加热件和注料喷头,所述安装框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塑形模块的顶部,所述安装框架的上表面设有所述热流通道,所述热流通道的外表面设有加热件,所述热流通道与所述注料喷头连接。
[0010]优选地,上述的注塑模具结构,所述注塑件还包括供料口和供料管道,所述供料口与所述供料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供料管道的另一端连接与所述热流通道连接。
[0011]优选地,上述的注塑模具结构,所述第二塑形模块的外侧增设有固定座,所述气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安装。
[0012]优选地,上述的注塑模具结构,所述脱模组件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与所述底板固定,所述基座的上表面设有所述承载座。
[0013]优选地,上述的注塑模具结构,所述第一塑形模块的模腔内设有用于塑形的弧形区域。
[0014]优选地,上述的注塑模具结构,所述第一塑形模块的模腔内还设有用于塑形的梯形区域。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由于气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塑形模块的外侧连接,气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承载座的外侧连接,这样的设计通过气弹簧可以将设有顶针的安装平台托住向第二塑形模块的方向延伸,在通过设有顶针的安装平台将已经完成塑形的产品,从第一塑形模块和第二塑形模块中的模腔内顶出,从而实现脱模工作,这样的设计使得脱模更加简便,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7](2)当完成脱模工作后,在无外力作用下,承载座通过气弹簧会有向底板方向下降的趋势,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替代驱动气缸或驱动电机可以达到的升降功能,并且有效的降低了模具成本,另外驱动气缸或驱动电机的功率过大对整个模具容易造成磨损,降低使用寿命。
[0018](3)通过气弹簧外置的这种方式,能够在不增加模具整体厚度的情况下,提供较大的回弹力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去除顶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包括顶板11、底板12、第一塑形模块13、第二塑形模块14、脱模组件15、气弹簧16、承载座17、安装平台18、顶针19、安装框架20、热流通道21、注料喷头23、定位螺杆24、固定座25、基座26。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6]如图1~2所示,一种注塑模具结构,其中包括顶板11、底板12、第一塑形模块13、第二塑形模块14、脱模组件15、气弹簧16和注塑件;
[0027]所述顶板11的下方设有所述注塑件,位于所述注塑件的下方设有所述第一塑形模
块13,所述第二塑形模块14设置于所述第一塑形模块13下方,所述第二塑形模块14的底部设有所述脱模组件15,所述脱模组件15的底部与所述底板12的顶部安装;
[0028]所述脱模组件15包括承载座17、安装平台18和若干根顶针19,所述承载座17位于所述底板12的上表面,所述安装平台18安装于所述承载座17的顶部,若干根所述顶针19均设置于所述安装平台18的顶部,且所述顶针19的输出端位于所述第二塑形模块14的底部;所述气弹簧1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塑形模块14的外侧连接,所述气弹簧16的另一端与所述承载座17的外侧连接;首先通过注塑件将塑形材料注入第一塑形模块13和第二塑形模块14的模腔内,当注塑件将第一塑形模块13和第二塑形模块14的模腔注满塑形材料后,等待第一塑形模块13和第二塑形模块14将塑形材料凝固成型,当需要将加工好的成品,从第一塑形模块13和第二塑形模块14的空腔之中取出时,通过设置在第二塑形模块14下方的脱模组件15,将已经完成塑形的产品,从第一塑形模块13和第二塑形模块14中的模腔内顶出即可;当需要将已经完成塑形的产品,从第一塑形模块13和第二塑形模块14中的模腔内顶出时,通过承载座17的顶部设置的安装平台18,并且安装平台18顶部设有的若干根顶针19,由于气弹簧16的一端与第二塑形模块14的外侧连接,气弹簧16的另一端与所述承载座17的外侧连接,这样的设计通过气弹簧16可以将设有顶针19的安装平台18托住向第二塑形模块14的方向延伸,在通过设有顶针19的安装平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底板、第一塑形模块、第二塑形模块、脱模组件、气弹簧和注塑件;所述顶板的下方设有所述注塑件,位于所述注塑件的下方设有所述第一塑形模块,所述第二塑形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塑形模块下方,所述第二塑形模块的底部设有所述脱模组件,所述脱模组件的底部与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所述脱模组件包括承载座、安装平台和若干根顶针,所述承载座位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安装平台安装于所述承载座的顶部,若干根所述顶针均设置于所述安装平台的顶部,且所述顶针的输出端位于所述第二塑形模块的底部;所述气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塑形模块的外侧连接,所述气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承载座的外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件包括安装框架、热流通道、加热件和注料喷头,所述安装框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塑形模块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升平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鼎和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