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1537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拖曳臂;轮轴支座,轮轴支座具有上安装端和下安装端;上横拉杆,上横拉杆的内端连接于车架且外端安装于拖曳臂的后端;下横拉杆,下横拉杆的内端连接于车架且外端安装于拖曳臂的后端,下横拉杆位于上横拉杆的下方,其中,上安装端在拖曳臂后端的的安装轴线与上横拉杆的外端的在拖曳臂后端安装轴线为非共线关,或下安装端在拖曳臂后端的安装轴线与下横拉杆的外端在拖曳臂后端的安装轴线为非共线关系。通过设置上横拉杆和下横拉杆,可以获得更大的车轮悬挂运动行程的需求,以提高全地形车后悬挂舒适性能。舒适性能。舒适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


[0001]本技术涉及全地形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全地形越野车,包括沙滩车,所采用的各式独立式后悬挂,无法满足对后悬挂拥有较大运动行程的使用需求,以提高车辆后悬挂舒适性能和越野性能,也不能在有效地增大悬挂行程后,对车轮上下跳动做精确的运动轨迹控制,这样将直接影响后悬挂的整体性能及轮胎的磨损率。
[0003]另外,一部分独立式后悬挂在安装横拉杆和轮轴支座时,会采用将轮轴支座的安装端和横拉杆的安装端同轴共用紧固件的安装方式,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紧固件的数量,但是紧固件的长度需要加长,加长后的紧固件强度难以得到保证,导致后悬挂的整体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的通过设置上横拉杆和下横拉杆,可以使得后车轮悬挂具有较大运动行程。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包括:车架;拖曳臂,所述拖曳臂的前端连接于所述车架上;轮轴支座,所述轮轴支座具有上安装端和下安装端,所述上安装端和所述下安装端上下间隔设置且均连接于所述拖曳臂的后端;上横拉杆,所述上横拉杆的内端连接于所述车架且外端安装于所述拖曳臂的后端;下横拉杆,所述下横拉杆的内端连接于所述车架且外端安装于所述拖曳臂的后端,所述下横拉杆位于所述上横拉杆的下方,其中,所述上安装端在所述拖曳臂后端的的安装轴线与所述上横拉杆的外端的在所述拖曳臂后端安装轴线为非共线关系;和/或所述下安装端在所述拖曳臂后端的安装轴线与所述下横拉杆的外端在所述拖曳臂后端的安装轴线为非共线关系。
[0006]由此,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通过设置上横拉杆和下横拉杆,可以提高更大的车轮悬挂运动行程的需求,以提高全地形车后悬挂舒适性能。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内外方向上,所述上安装端在所述拖曳臂后端的安装轴线位于所述上横拉杆的外端在所述拖曳臂后端安装轴线的外侧;和/或在外内方向上,所述下安装端的安装轴线位于所述下横拉杆的外端的安装轴线外侧。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上下方向上,所述上安装端的安装轴线位于所述上横拉杆的外端的安装轴线的上方;和/或在上下方向上,所述下安装端的安装轴线位于所述下横拉杆的外端的安装轴线的上方。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前后方向上,所述上横拉杆的外端位于所述上安装端的后侧;和/或在前后方向上,所述下横拉杆的外端位于所述下安装端的后侧。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安装端的安装轴线与所述上横拉杆的外端
的安装轴线平行设置;和/或所述下安装端的安装轴线与所述下横拉杆的外端的安装轴线平行设置。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轮轴支座对应连接有轮轴,所述上横拉杆的外端和所述下横拉杆的外端之间的中心连线为第一直线,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轮轴的旋转主销线平行设置。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连接于所述拖曳臂的后端,所述上横拉杆的外端和所述下横拉杆的外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架组件。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组件包括:上一支架、上二支架、上三支架、下一支架、下二支架和下三支架,所述上一支架和所述下一支架上下相对设置且连接于所述拖曳臂的后端,所述上二支架连接于所述上一支架和所述上三支架之间,所述下二支架连接于所述下一支架和所述下三支架之间,所述轮轴支座的上安装端设置于所述上一支架和所述上三支架之间且所述下安装端设置于所述下一支架和所述下三支架之间,所述上横拉杆的外端设置于所述上二支架和所述上三支架之间且所述下横拉杆的外端设置于所述下二支架和所述下三支架之间。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三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于所述上二支架上,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有第一安装孔且与所述上安装端相对应,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有第二安装孔且与所述上横拉杆的外端相对应,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内外相错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轴线为非共线关系;和/或所述下三支架包括:第三安装板、第四安装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于所述下二支架上,所述第三安装板设置有第三安装孔且与所述下安装端相对应,所述第四安装板设置有第四安装孔且与所述下横拉杆的外端相对应,所述第三安装板和所述第四安装板内外相错设置,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的轴线为非共线关系。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前束控制杆,所述前束控制杆的外端连接于所述轮轴支座上且内端连接于所述车架上,所述前束控制杆位于所述上横拉杆和所述下横拉杆之间。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轮轴支座的后端设置有前束节臂座,所述前束控制杆的外端连接于所述前束节臂座上。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束控制杆的长度大于所述上横拉杆的长度,以及大于所述下横拉杆的长度;所述前束控制杆的外端向外超出所述上横拉杆的外端和所述下横拉杆的外端之间的连线;和/或所述前束控制杆的内端向内超出所述上横拉杆的内端和所述下横拉杆的内端之间的连线。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后侧,所述前束控制杆的内端、所述上横拉杆的内端和所述下横拉杆的内端均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驱动装置、半轴和稳定杆,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车架上,所述半轴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配合且外端朝向所述轮轴支座延伸;所述稳定杆设置于所述车架和所述拖曳臂上且位于所述半轴的前上侧,以及位
于所述驱动装置的前侧。
[002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稳定杆包括:主杆段和支杆段,所述主杆段设置于所述车架上,所述支杆段连接于所述主杆段的两侧且朝向后方向延伸,所述支杆段的后端连接于所述拖曳臂的上方。
[0021]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2]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3]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立体图;
[0024]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侧视图;
[0025]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俯视图;
[0026]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后视图;
[0027]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爆炸图;
[0028]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一个角度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0029]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拖曳臂,所述拖曳臂的前端连接于所述车架上;轮轴支座,所述轮轴支座具有上安装端和下安装端,所述上安装端和所述下安装端上下间隔设置且均连接于所述拖曳臂的后端;上横拉杆,所述上横拉杆的内端连接于所述车架且外端安装于所述拖曳臂的后端;下横拉杆,所述下横拉杆的内端连接于所述车架且外端安装于所述拖曳臂的后端,所述下横拉杆位于所述上横拉杆的下方,其中,所述上安装端在所述拖曳臂后端的安装轴线与所述上横拉杆的外端的在所述拖曳臂后端安装轴线为非共线关系;和/或所述下安装端在所述拖曳臂后端的安装轴线与所述下横拉杆的外端在所述拖曳臂后端的安装轴线为非共线关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在内外方向上,所述上安装端在所述拖曳臂后端的安装轴线位于所述上横拉杆的外端在所述拖曳臂后端安装轴线的外侧;和/或在外内方向上,所述下安装端的安装轴线位于所述下横拉杆的外端的安装轴线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在上下方向上,所述上安装端的安装轴线位于所述上横拉杆的外端的安装轴线的上方;和/或在上下方向上,所述下安装端的安装轴线位于所述下横拉杆的外端的安装轴线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在前后方向上,所述上横拉杆的外端位于所述上安装端的后侧;和/或在前后方向上,所述下横拉杆的外端位于所述下安装端的后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端的安装轴线与所述上横拉杆的外端的安装轴线平行设置;和/或所述下安装端的安装轴线与所述下横拉杆的外端的安装轴线平行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支座对应连接有轮轴,所述上横拉杆的外端和所述下横拉杆的外端之间的中心连线为第一直线,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轮轴的旋转主销线平行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连接于所述拖曳臂的后端,所述上横拉杆的外端和所述下横拉杆的外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架组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上一支架、上二支架、上三支架、下一支架、下二支架和下三支架,所述上一支架和所述下一支架上下相对设置且连接于所述拖曳臂的后端,所述上二支架连接于所述上一支架和所述上三支架之间,所述下二支架连接于所述下一支架和所述下三支架之间,所述轮轴支座的上安装端设置于所述上一支架和所述上三支架之间且所述下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