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电路,使用该驱动电路的显示器件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2059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由多晶硅TFT构成的m个准控制电流输出电路输出的电流存在分散。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从控制电流输出电路的n(n代表等于或小于m的自然数)个输出端子上输出m个准控制电流输出电路的输出电流的平均值。例如是依次交换m个准控制电流输出电路的输出电流,并且从控制电流输出电路的n(n代表等于或小于m的自然数)个输出端子上输出。这样就能提供一种能抑制输出电流分散的驱动电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一种绝缘面上形成的驱动电路。还涉及到设在绝缘面上的具有该驱动电路的显示器件和一种发光元件。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有源矩阵显示器,它具有这种驱动电路,布置成矩阵的许多象素,一种开关元件,以及布置在各个象素上的一种发光元件。
技术介绍
一种有源矩阵显示器件,具有许多象素,在各个象素中布置有一个开关元件和一个发光元件,它的优点是响应速度快,用低电压工作并具有宽广的视角。发光元件是一种由电流或电压控制其亮度的元件。这种发光元件可以采用以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元件为典型的电子源元件,FE(场致发光显示)元件,以及MIM(金属-绝缘体-金属)元件等等。这种发光元件包括一个阳极,一个阴极,以及含有有机化合物并被夹在阳极和阴极之间的一个层(以下简称其为有机化合物层)。发光元件按照施加在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压发光。以下将发光元件的发光称为驱动发光元件。有机化合物层通常具有层叠的结构。Eastman Kodak Company的Tang等人提出了一种典型的层叠结构,它是由一个空穴迁移层,一个发光层和一个电子迁移层组成的。层叠结构的其它例子包括依次在阳极上层叠一个空穴注入层,一个空穴迁移层,一个发光层和一个电子迁移层的那一种,以及依次在阳极上层叠一个空穴注入层,一个空穴迁移层,一个发光层,一个电子迁移层和一个电子注入层的那一种。发光层中可以掺杂一种萤光染料。从一对电极(阳极和阴极)上对如上构成的有机化合物层施加一个给定电压,引导在其发光层中的载流子重组。结果就能使发光层发光。此时,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与流经电极(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流成正比。与此相应还提出电流流经各象素的发光元件的象素结构是由输入到象素部分的电流(以下称为控制电流)来控制的。这种象素结构被称为电流控制型象素。图7表示在有源矩阵显示器件中的电流控制型象素结构的一个例子。如图7所示,电流控制型象素包括一条信号线701,一条扫描线702,一条电源线703,一条连线710,一个发光元件709,一个开关晶体管704,一个电流储存晶体管705,组成电流镜像电路的电流晶体管706,组成电流镜像电路并且用来驱动发光元件的驱动晶体管707,以及一个储存电容708。开关晶体管704的源极和漏极之一被连接到信号线701,另一极连接到电流晶体管706的漏极及电流储存晶体管705的源极和漏极之一,而开关晶体管704的栅极连接到扫描线702。电流晶体管706的源极被连接到电源线703。电流储存晶体管705的源极或是电流储存晶体管705与开关晶体管704断开的漏极一侧被连接到储存电容708的一个电极,电流晶体管706的栅极和驱动晶体管707的栅极。储存电容708与电流储存晶体管705断开的一侧被连接到电源线703。驱动晶体管707的源极被连接到电源线703,而驱动晶体管707的漏极被连接到发光元件709的一个电极。以下要解释向图7所示的象素输入一个视频信号并且使发光元件发光的驱动方法(操作方法)。当视频信号被输入到象素时,输入的电流(信号电流)所具有的电流幅值对应着该象素显示的亮度。在图7所示的象素中,用来控制流经各象素中的发光元件的电流的控制电流与视频信号(信号电流)是相同的。一个信号被输入扫描线702,使开关晶体管704进入ON状态,然后,从信号线701输入的信号电流被输入象素。同时,输入到连线710的信号使电流储存晶体管705处在导通状态。在信号电流被输入象素之后达到足够时间时,信号电流转向在电流晶体管706的源极和漏极之间流动。同时,在储存电容708中保持能够使电流晶体管706按漏极电流产生一个信号电流的栅极电压(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然后改变连线710的信号,使电流储存晶体管705变成非导通状态。在电流晶体管706和驱动晶体管707的特性一致的情况下,电流晶体管706的漏极电流等于驱动晶体管707的漏极电流。此时有一个电流输入到发光元件709,它等于从电源线703经驱动晶体管707输入的信号电流。这样就能使发光元件709按照对应信号电流的亮度发光。即使在不再向象素输入信号电流之后,在存储电容708中保持的电压也能使流经驱动晶体管707的电流等于信号电流。图8的框图表示具有图7所示的电流控制象素的一种有源矩阵显示器件的结构。图8表示一个象素部分804,向象素部分804中各象素的扫描线输入信号的扫描驱动电路803a,803b,以及向象素部分804中各象素的信号线输入信号的信号线驱动电路802。象素部分804和扫描驱动电路803a,803b被装在具有一个绝缘面的衬底(以下称其为象素衬底)801上。用TAB805将LSI芯片806之外的信号线驱动电路802等等和LSI芯片806连接到象素衬底801上。在图7所示的电流控制象素中,输入控制电流的驱动电路被表示成控制电流输出电路。在图8所示的显示器件的结构中,控制电流输出电路对应着信号线驱动电路。另外,从控制电流输出电路向象素部分提供控制电流输出的连线被表示成控制电流线。在图7所示的象素部分中,控制电流线对应着信号线701。如图8所示,向电流控制型象素部分输入控制电流的驱动电路(控制电流输出电路)是在一个单晶硅衬底上用LSI芯片形成的。用TAB等等将在其中设有控制电流输出驱动电路的单晶硅衬底连接到象素衬底上。这样就能将象素部分用电路连接到控制电流输出电路。然而,在连接控制电流输出电路时需要一定面积的重叠宽度。另外,控制电流输出电路和与其相互用电路连接的象素部分之间的连线电阻和连线电容会变得很大,无法获得低功耗的显示器件。因此就需要用多晶硅晶体管在象素衬底上形成控制电流输出电路。另外还可能用多晶硅晶体管形成的控制电流输出电路获得很高的驱动频率。另一方面,用多晶硅晶体管形成的控制电流输出电路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输出电流因沟道形成区中的晶体分散的影响而广泛分散。如上所述,发光元件按照与流过的电流相称的亮度发光。这样,当象素当中出现分散时,就会造成象素中的发光元件的亮度分散(以下称为不均衡显示)。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多晶硅晶体管形成的控制电流输出电路,其中的输出电流分散可受到抑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器件和采用这种显示器件的电子装置,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控制电流输出电路可以实现小型化和低功耗。以下要描述本专利技术的驱动电路(控制电流输出电路)的结构。控制电流输出电路具有m(m是自然数)个输出电流值大致相同的电流输出电路(也称为电流源电路,以下称为准控制电流输出电路),该电流值对应着输入到控制电流输出电路的标准电流。这m个准控制电流输出电路内部分别具有多晶硅晶体管(具体说就是具有多晶硅半导体薄膜的TFT也就是多晶硅TFT)。按照本专利技术,来自m个准控制电流输出电路的输出电流被平均并输出到n(n代表等于或小于m的自然数)个输出连线(以下称为输出端子)。例如是依次切换来自m个准控制电流输出电路的输出电流并输出到n个输出端子。也就是说,n个输出端子的连接和被连接到m个准控制电流输出电路的输出端子的组合是按周期性而改变的。换句话说,在设定的时间周期内,可以改编n个输出端子分别与m个准控制电流输出电路一对一连接的结构。具体地说,在n个输出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和具有第一准控制电流输出电路和第二准控制电流输出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电路,包括:设在一个绝缘衬底上的m(m是自然数)个电流输出电路,以及用来选择上述m个电流输出电路之一的n(n是自然数)个开关装置,其中的上述n个开关装置具有周期性改变上述m个电流输出电路的选择对手的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山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