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1911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它备有发光元件;对上述发光元件进行点亮驱动的驱动用TFT;控制上述驱动用TFT的栅极电压的控制用TFT;以及为了维持上述发光元件的发光工作而将正向电流供给该发光元件,同时能对上述发光元件施加与上述正向相反的偏压的电源电路,该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电源电路是分别输出相对于基准电位为正电位和负电位的各电源电压电平的电源电路,在对上述发光元件供给正向电流的状态下,将正电位的电源电压电平供给具有作为上述发光元件的阳极功能的一方,另外,将负电位的电源电压电平供给具有作为上述发光元件的阴极功能的另一方,    在对上述发光元件施加逆偏压的状态下,将负电位的电源电压电平供给具有作为上述发光元件的阳极功能的一方,另外,将正电位的电源电压电平供给具有作为上述发光元件的阴极功能的另一方,而且,至少上述驱动用TFT和控制用TFT由相同沟道的TFT构成。(*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TFT(薄膜晶体管)有源驱动构成像素的发光元件的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特别是涉及能通过驱动用TFT对上述发光元件有效地施加逆偏压的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使用将发光元件排列成矩阵状而构成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器的开发正在广泛地取得进展。作为使用这样的显示面板的发光元件,将有机材料用于发光层的有机EL(电致发光)元件正引人注目。其背景在于通过将能期待良好的发光特性的有机化合物用于EL元件的发光层,在实用上能胜任的高效率化及长寿命化取得了进展。作为使用这样的有机EL元件的显示面板,提出了只将EL元件排列成矩阵状的简单矩阵型显示面板;以及将由TFT构成的有源元件加在排列成矩阵状的各个EL元件上的有源矩阵型显示面板。后一种有源矩阵型显示面板与前一种简单矩阵型显示面板相比,能实现低功耗,还具有像素之间的串扰少等特性,特别适合于构成画面大的高精细度的显示器。图1表示现有的对应于有源矩阵型显示面板中的一个像素10的电路结构的一例。另外,以下说明的各TFT中的源极及漏极的各端子具有按照加在该两个端子上的电压顺序而工作的源极或漏极的功能。因此,以下为了说明的方便,作为源极及漏极的各种表述作为暂定的称呼使用,在各电路例中的实际的工作状态下,有时该功能与上述称呼不同(反转)。在图1中,控制用TFT11的栅极G连接在扫描线(控制线A1)上,源极S连接在数据线(数据线B1)上。另外,该控制用TFT11的漏极D连接在驱动用TFT12的栅极G上,同时连接在电荷保持用的电容器13的一个端子上。而且,驱动用TFT12的源极S连接在上述电容器13的另一个端子上,同时连接在面板内形成的公用阳极16上。另外,驱动用TFT12的漏极D连接在有机EL元件14的阳极上,该有机EL元件14的阴极连接在面板内形成的公用阴极17上。图2是示意地表示将图1所示的负担各像素10的电路结构排列在显示面板20上的状态的图,在各控制线A1~An和各数据线B1~Bm的各交叉位置上,分别形成图1所示的电路结构的各像素10。而且,在上述的结构中,驱动用TFT12的各源极S分别连接在图2所示的公用阳极16上,各EL元件14的阴极同样分别连接在图2所示的公用阴极17上。在该状态下,如果导通电压通过控制线供给图1中的控制用TFT的栅极G,则TFT11使供给源极S的对应于来自数据线的电压的电流从源极S流到漏极D。因此,在TFT11的栅极G处于导通电压的期间,上述电容器13被充电,该电压被供给驱动用TFT12的栅极G,在TFT12中,使基于该栅极电压和源极电压的电流从漏极D通过EL元件14流到公用阴极17,使EL元件14发光。另外,如果TFT11的栅极G上变成截止电压,则TFT11成为所谓的“截止”,TFT11的漏极D呈断开状态的像素的驱动用TFT12利用电容器13中蓄积的电荷保持栅极G的电压,将驱动电流一直保持到下一次扫描为止,还能维持EL元件14的发光。另外,在上述的驱动用TFT12中,由于存在栅极输入电容,所以即使不格外设置上述的电容器13,也能进行与上述同样的工作。在图1及图2所示的现有例中,构成像素的驱动用TFT12和EL元件14的串联电路表示全部连接在公用阳极16与公用阴极17之间的所谓发单色光的显示面板的例子。可是,在以下说明的本专利技术的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中,发单色光的显示面板自不待言,而备有R(红)、G(绿)、B(蓝)各种发光像素(子像素)的例如全色的发光显示面板也都适合采用。因此,在此情况下,不利用上述的公用阳极16和公用阴极17,而采用备有对应于R、G、B的子像素分别隔离的阳极线或阴极线的结构。另外,众所周知,上述的有机EL元件有电气上具有二极管特性的发光元件;以及与其并联连接的静电电容(寄生电容),另外,已知有机EL元件以大致与上述二极管特性的正向电流成正比的强度发光。另外,根据经验得知,在上述EL元件中,通过逐次施加与发光无关的逆向电压(逆偏压),能延长EL元件的寿命。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例如指定应发光的EL元件的地址期间内,将极性与正向方向相反的偏压加在EL元件上这样构成的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也公开了一种在从上述地址期间结束时刻开始的第一子场(SF1)的EL元件的点亮期间,对全部EL元件设定了同时施加逆偏压的期间(Tb)的发光显示面板驱动装置。·专利文献1特开2001-109432号公报(段落编号0005~0007的栏、图5及图6等)·专利文献2特开2001-117534号公报(段落编号0020~0023的栏、图8及图10等)可是,为了对上述的电流驱动型的发光元件进行有源矩阵型驱动,需要相当的电子迁移率,为了驱动它,一般使用多晶硅TFT。而且,在驱动用的TFT12中,由于EL元件14的结构上的理由等,使用P沟道型,在控制用TFT11中,为了确保用小的保持电容规定的保持时间,一般采用使用关断时的漏泄电流小的N沟道型的结构。在采用上述的P沟道型及N沟道型的TFT的组合、而且考虑了能对EL元件施加逆偏压的结构的情况下,能举出例如图3~图7所示的各像素的电路结构。另外,在以下说明的图3~图7中,用相同的符号表示与图1所示的各元件相当的元件。首先,图3是与根据图1说明过的像素结构同样的被称为所谓的电导控制方式的像素。而且,通过用开关S 1选择EL元件14的阴极侧的电位,将正向电压或逆偏压供给EL元件14。这时,在将正向电压加在EL元件14上的情况下,设定驱动用TFT12的源极和EL元件14的阴极之间的电位为15V左右。因此,设定图3所示的VHanod的电位为10V,另外VLcath的电位为-5V左右。因此,在图3所示的开关S1的状态下,能对EL元件14施加正向电压。另一方面,在图3所示的电路结构中,在将逆偏压供给EL元件14的情况下,开关S1被切换到与图相反的方向,选择VHbb。这时,VHbb的电位对上述的VHanod的电位即10V来说,需要准备电位更高的电压源。顺便说一下,如果将15V的逆偏压加在驱动用的TFT12的源极与EL元件14的阴极之间,则上述VHbb的电压电平必须为25V。其次,图4是表示实现数字灰度的3TFT方式的像素结构的例子的图。在该图4所示的结构中,备有擦除用TFT21,在EL元件14的点亮期间,通过使该擦除用TFT21导通而工作,能使电容器13的电荷放电。因此,能实现控制EL元件14的点亮期间的灰度驱动。在该图4的结构中,通过利用开关S1选择EL元件14的阴极侧的电位,将正向电压或逆偏压供给EL元件14。在该图4所示的电路结构中,如果将例如15V的逆偏压加在驱动用的TFT12的源极与EL元件14的阴极之间,则与图3所示的结构相同,作为上述VHbb需要生成25V电压电平的电源。这样,确保作为VHbb所示的25V的较高电平的电源电压,例如在考虑了安装在便携式装置中的情况下,不是上策。另外,对这种有源矩阵面板进行点亮驱动时,除了控制流过驱动用TFT的电流的信号以外,还需要控制控制用TFT的信号等多种电源电压。特别是如上所述,在考虑了安装在便携式装置中的情况下,从安装空间和功耗方面来说,希望电源电压的数量尽可能地少,它们最好能共用。因此,如图5及图6所示,除了切换开关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孝义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先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