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其驱动方法、电光学装置和电子仪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6874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各单位电路U包含按照栅电位Vg而导通状态变化的驱动晶体管Tdr、成为与导通状态对应的灰度的电光学元件11。在初始化期间P1中,对电位供给线17供给第一电位Vss,电连接电位供给线17和驱动晶体管Tdr的栅极。据此,把栅电位Vg初始化为第一电位Vss。在初始化期间P1经过后的写入期间P2中,电连接数据线14和驱动晶体管Tdr的源极以及栅极。在写入期间P2经过后的驱动期间P3中,对电位供给线17供给与第一电位Vss不同的第二电位Vdd,电连接该电位供给线17和驱动晶体管Tdr的源极。从而无需使各个单位电路的结构复杂化而能实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的初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控制有机发光二极管(以下称作“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液晶元件、电泳元件、电致彩色显示元件(electrochromic)、电子发射元件、电阻元件等各种被驱动元件的举动的技术。
技术介绍
利用OLED元件的电光学装置(发光装置)等各种电子装置具有排列为面状的多个单位电路。例如,各单位电路包含栅极设定为与数据信号对应的电位的晶体管(以下称作“驱动晶体管”);由按照栅极电位流向驱动晶体管的电流驱动的被驱动元件(例如OLED元件)(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如图22所示,也提出在驱动晶体管Tdr和被驱动元件11之间存在晶体管(以下称作“驱动控制晶体管”)Tr0的结构(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根据该结构,能通过驱动控制晶体管Tr0的控制,正确规定被驱动元件11实际驱动的期间(例如对被驱动元件11供给电流的期间)。“51.4Invited PaperModeling and Design of PolysiliconDrive Circuits for OLED Displays”,Simon W.-B.Tam,Tastsuya Shimoda,SID04 Digest,pp.1406-pp.1409
技术实现思路
可是,为了以高精度或迅速控制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在数据信号的供给之前,希望把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初始化为与数据信号无关的规定电位(以下称作“初始化电位”)。为了实现该初始化,有必要跨多个单位电路形成用于对各单位电路供给初始化电位的布线,并且在各单位电路中设置切换该布线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的导通以及非导通的开关元件。可是,在该结构中,由于布线和开关元件的追加,存在各单位电路的结构复杂化,并且开口率下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方式方式的至少一个鉴于这样的问题,其目的在于,不使各单位电路的结构复杂化,就实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的初始化。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除了驱动晶体管Tdr,还在各单位电路中形成驱动控制晶体管Tr0,还有必要在各单位电路中形成用于控制驱动控制晶体管Tr0的布线,存在引起单位电路结构的复杂化和开口率下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方案对于解决该问题是有效的。即根据该方式方案,能一边抑制各单位电路结构的复杂化,一边控制被驱动元件的驱动期间。为了解决该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包括多条第一布线(例如图1的扫描线12,特别是图2的第一控制线121);与多条第一布线交叉的多条第二布线(例如图1的数据线14);多条电位供给线;与多条第一布线和多条第二布线的交叉对应配置的多个单位电路;分别选择多条第一布线的选择电路(例如图1的扫描线驱动电路22);在各写入期间中,对多条第二布线供给数据信号的数据供给电路(例如图1的数据线驱动电路24);以及把多条电位供给线设定为多个电位的电压控制电路;多个单位电路的每一个包括具有控制端子(栅极)和第一端子(源极和漏极的一方)和第二端子(源极和漏极的另一方),并且按照控制端子的电位,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导通状态变化的驱动晶体管;按照驱动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驱动的被驱动元件;在选择与该单位电路对应的第一布线的写入期间内电连接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子和第二布线的第一开关元件(例如图2的晶体管Tr1);以及在该写入期间的开始前的初始化期间内电连接电位供给线和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在写入期间的经过后的驱动期间内电连接电位供给线和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的电位设定部件(例如图2的晶体管Tr2和晶体管Tr3)。更具体而言,电压控制电路在初始化期间中对一条电位供给线供给第一电位(实施方式1的第一电位Vss),在驱动期间中对一条电位供给线供给与第一电位不同的第二电位(实施方式1的第二电位Vdd)。根据该结构,用于在驱动期间中对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子供给第二电位的电位供给线兼用为在初始化期间中对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子供给第一电位的布线,所以与另外准备用于把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子的电位初始化的要素的结构相比,能简化各单位电路的结构。须指出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至少在初始化期间中对电位供给线供给第一电位,并且至少在驱动期间中对电位供给线供给第二电位,在此外的期间中,电位供给线可以设定为第一电位和第二电位中的任意一个。此外,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和驱动期间在时间轴上没必要无间隙地连续,各期间可以具有间隔排列。在本专利技术的希望的方式方式中,多个单位电路的每一个包括具有连接在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子上的第一电极、至少在驱动期间中维持在固定电位的第二电极的电容元件。根据该方式方式,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子的电位由电容元件保持,所以在充分的时间长度中,跨所需的时间长度,能维持被驱动元件的驱动状态(例如电光学元件的光学状态)。更希望电容元件的第二电极连接在多条第一布线中与所述一条第一布线不同的第一布线上。根据该方式方式,第一布线兼用为至少在驱动期间中使第二电极维持在固定电位的布线,所以与把和第一布线不同的布线连接在第二电极上的结构相比,能削减布线数量。可是,并不把与第一布线不同的布线连接在第二电极上的结构排除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之外。在希望的方式方式中,电容元件的第二电极连接在多条第一布线中在所述一条第一布线之前选择的其他第一布线上。根据该方式方式,具有能充分确保第二电极维持在固定电位的期间(即之前选择的第一布线在下次被选择为止的期间)的优点。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方式方式中,电位设定部件包含在初始化期间内和驱动期间内电连接所述一条电位供给线和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子,并且在写入期间内电绝缘所述一条电位供给线和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的第二开关元件(例如图2的晶体管Tr2)。根据该方式方式,能通过简易的结构控制电位供给线和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的电连接(导通或非导通)。如果详细描述,各单位电路的电位设定部件包含在初始化期间内电连接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子和控制端子,并且在驱动期间内电绝缘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子和控制端子的第三开关元件(例如图2的晶体管Tr3)。根据该方式方式,如果第二开关元件和第三开关元件变为导通状态,电位供给线和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就电连接,而如果第二开关元件变为导通状态,就电连接电位供给线和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子。在写入期间中如果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三开关元件变为导通状态,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就设定为与数据信号和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位。因此,能补偿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偏移,以高精度在所需的状态下驱动被驱动元件。在其他方式方式中,多个单位电路的每一个包含控制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子和被驱动元件的电连接的第四开关元件(例如图2的晶体管Tr4)。根据该方式方式,能按照第四开关元件的状态,可靠地控制被驱动元件的驱动和停止。在该方式方式中,第一开关元件和第四开关元件是相互导电类型不同的2个晶体管,所述2个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一条第一布线公共连接。根据该方式方式,第一开关元件和第四开关元件相辅相成地工作,所以与分别连接在不同的布线上,用不同系统的信号控制的结构相比,能削减布线数量。在本专利技术的希望的方式方式中,多条电位供给线与多条第二布线交叉。根据该方式方式,连接在一条第一布线上的各单位电路(即写入期间同时到来的各单位电路)的初始化期间以及驱动期间中,能可靠地把电位供给线设定为所需的电位(第一电位或第二电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装置的驱动方法,该电子装置具备单位电路,该单位电路包括:具有控制端子和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且按照所述控制端子的电位使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导通状态变化的驱动晶体管;和按照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驱动的被驱动元件,    在初始化期间中对电位供给线供给第一电位,在所述初始化期间内电连接所述电位供给线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控制端子;    在所述初始化期间经过后的写入期间中,电连接供给数据信号的数据线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第一端子;    在所述写入期间经过后的驱动期间中,对所述电位供给线供给与所述第一电位不同的第二电位,在所述驱动期间内电连接所述电位供给线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第二端子,从而驱动所述被驱动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泽贵士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