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路、电子装置及其驱动方法、电光学装置及电子机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6862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扫描线(13)以及基准信号线(19)的组与数据线(15)之间的交叉处配置有单位电路(U)。单位电路(U),包括:依据驱动电流(Sdr)被驱动的电光学元件(35)、在与输入端(T)的电位(Va)相应的时间长内将驱动电流(Sdr)输出的反相器(34)、具有与输入端(T)连接的第一电极(E1)和与基准信号线(19)连接的第二电极(E2)的电容元件。多根扫描线(13)分别按每个第一期间依次被选择,向与该被选择的扫描线(13)对应的单位电路(U)的输入端(T)供给数据电位(Vdata)。在各基准信号线(19)中,在选择与该基准信号线(19)对应的扫描线(13)的第一期间内维持低电位,并且在按每一根基准信号线(19)而不同的第二期间内被供给随时间推移而电位产生变化的基准信号(W[i])。从而能够充分确保电光学元件被驱动的期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有机发光二极管(以下称作“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元件、液晶元件、电泳元件、电致发光(electrochromic)元件、电子放射元件、电阻元件等各种被驱动元件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技术。
技术介绍
以往就提出了各种用于驱动这种被驱动元件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包括作为被驱动元件的OLED元件的多个单位电路排列成面状的结构。各单位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其依据栅极电压控制向OLED元件供给的电流;复位晶体管,其用于对该驱动晶体管进行二极管连接;和发光控制晶体管,其对电流向OLED元件的供给与否进行切换。根据该结构,可对各单位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误差(偏差)进行补偿。以往就提出了各种用于驱动这种被驱动元件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对向各像素的OLED元件供给的驱动信号(例如电流信号)的脉冲宽度进行控制从而显示多灰度的结构。在该结构中,依据指定各像素的灰度的数据信号和三角波等随着时间推移而电平改变的信号(以下称作“基准信号”)之间的比较结果,对每个像素控制驱动信号的脉冲宽度。然而,优选构成一个单位电路的晶体管的总数较少。因为晶体管的总数越多则单位电路的结构越复杂化,制造成本越增加。并且,在利用单位电路作为像素的电光学装置中,还存在的问题在于,晶体管的总数越多开口率越低。然而,根据以往的结构,在降低各单位电路的晶体管的总数方面存在限度。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在单位电路中,在写入数据期间为了使OLED元件熄灯,发光控制晶体管是不可或缺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由于例如对各单位电路的结构进行简单化因而有效。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结构中,将1帧划分为扫描期间和发光期间,在扫描期间,在向所有的像素供给数据信号之后,通过在发光期间的基准信号的供给而将所有像素的OLED元件一起驱动(尤其参照专利文献2的图2)。按照这样在1帧内另外设定扫描期间和发光期间的结构中,存在例如难以充分确保发光期间的时间长的问题。并且,有些情况下若发光期间的时间长不充分,则各OLED元件的亮度不足,显示变暗。进而,若发光期间的时间长变短,则不得不使驱动信号的脉冲宽度(尤其是与低亮度对应的脉冲宽度)变短。然而,有些情况下,尤其是OLED元件等电光学元件,因短时间内电流的集中(例如尖峰状电流的供给)而导致特性渐渐恶化。并且,在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将数据信号向电容元件的一方的电极供给。在该结构中,有些情况下为了正确设定在数据信号的供给时电容元件的另一方电极的电位而需要时间。专利文献1特开2003-122301号公报(图1)专利文献2特开2003-223137号公报(0014段以及图2)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以上问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具备多根第一布线(例如图1的扫描线)13、与上述多根第一布线交叉的多根第二布线(例如图1的数据线15),与上述多根第一布线与上述多根第二布线之间的交叉对应配置的多个单位电路、用于向上述多个单位电路供给基准信号(例如各实施方式的基准信号W~W)的多根基准信号线,上述多个单位电路的每一个包括被驱动元件(例如图3的电光学元件35),其通过驱动电压或者驱动电流的供给而被驱动;驱动机构,其将上述驱动电压或者上述驱动电流向上述被驱动元件供给(例如图3的反相器34或者图7的反相器34和晶体管39的一组);开关元件,其对上述驱动机构中包括的输入端(例如图3的输入端T)与上述多根第二布线中的一根第二布线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例如图3的晶体管31);和电容元件,其包括与上述输入端连接的第一电极、和与上述多根基准信号线中的一根基准信号线连接的第二电极,在上述第一电极和上述第二电极之间储存电荷。在该结构中,在第一期间内,从第二布线经由开关元件向驱动机构的输入端供给数据信号,在该第一期间经过后,若基准信号产生变化,则通过电容元件中的电容耦合,而使输入端的电位从它之前的第一期间内的数据信号的电位仅改变基准信号的变动量。因此,在与输入端的电位相应长度的驱动期间内,被供给了驱动电压或者驱动电流的被驱动元件,被驱动成与数据信号相应的状态。并且,由于电容元件的第二电极的电位,通过基准信号线而被直接设定,因此具有可在短时间内设定电容元件的两个电极的电位等优点。并且,本专利技术中的电子装置,具备多根第一布线(例如图1的扫描线13);与多根第一布线交叉的多根第二布线(例如图1的数据线15);配置在与多根第一布线与多根第二布线之间的交叉对应的位置的多个单位电路;按每个第一期间对多根第一布线分别进行选择的选择电路(例如图1的扫描线驱动电路23);在各第一期间,向多根第二布线分别供给数据电位的数据供给电路(例如图1的数据线驱动电路25);对于多根基准信号线分别,在与该基准信号线对应的第一布线被选择的第一期间内维持恒定电位,并且在每隔一根基准信号线而不同的期间将随时间推移而电位产生改变的基准信号(例如各实施方式中的基准信号W~W)输出的信号生成电路。进而,多个单位电路的每一个包括被驱动元件(例如图3的电光学元件35),其通过驱动电压或者驱动电流的供给而被驱动;驱动机构(例如图3的反相器34、或者图7的反相器34与晶体管39的组),其在与输入端(例如图3的输入端T)的电位相应的长度的期间内将驱动电压或者驱动电流向被驱动元件供给;开关元件(例如图3的晶体管31),其在与该单位电路对应的第一布线被选择的第一期间,将输入端与第二布线电连接;和电容元件,其包括与输入端连接的第一电极和与上述多根基准信号线中的一根基准信号线连接的第二电极,在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二电极之间储存电荷。在该结构中,在第一期间向驱动机构的输入端经由开关元件供给数据信号,在该第一期间经过后的第二期间,若基准信号随时间推移产生改变,则通过电容元件中的电容耦合,使输入端的电位从它之前的第一期间中的数据电位仅改变基准信号的变动量。因此,在与输入端的电位相应的长度的期间内被供给了驱动电压或者驱动电流的被驱动元件,被驱动成与数据电位相应的状态。并且,由于电容元件的第二电极的电位,通过基准信号线而被直接设定,因此具有可短时间内设定电容元件的两个电极的电位的优点。在此,基准信号的电位随时间推移而产生改变的第二期间,按每根基准信号线而另行设定,且时序不同。因此,在第一期间内若一个单位电路的数据电位被取入,则不需等待对其它单位电路的数据电位的取入,而是将这一个单位电路的被驱动元件依次驱动。例如,从数据电位的取入结束了的单位电路开始依次将被驱动元件驱动。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与在所有的单位电路中另行设定取入数据电位的期间和使所有的OLED元件一起发光的期间的以往结构相比,能够充分确保各单位电路的被驱动元件所被驱动的期间。另外,优选本专利技术中的基准信号,是在进行数据信号的写入的第一期间中的至少一部分维持恒定电位,且至少在驱动期间随时间推移电位产生改变的信号。但是,在此以外期间的基准信号的电位和它的变化形式,可以根据被驱动元件的驱动形式或功能等适当设定。另外,第一期间与基准信号的电位随时间推移而开始改变的时刻之间的间隔,也可依据被驱动元件的驱动形式或功能等适当进行设定。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上述多个基准信号线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装置,具备:多根第一布线;与所述多根第一布线交叉的多根第二布线;与所述多根第一布线和所述多根第二布线之间的交叉对应配置的多个单位电路;和用于向所述多个单位电路供给基准信号的多根基准信号线,所述多个单位电路的每一个,包括:被驱动元件,其通过驱动电压或者驱动电流的供给而被驱动;驱动机构,其将所述驱动电压或者所述驱动电流向所述被驱动元件供给;开关元件,其对所述驱动机构中包括的输入端与所述多根第二布线中的一根第二布线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和电容元件,其包括与所述输入端连接的第一电极和与所述多根基准信号线中的一根基准信号线连接的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储存电荷。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泽贵士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