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型座椅调角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4329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强型座椅调角器,包括下联板和上联板,二者之间连接有核心件,所述下联板呈扁平盒状,所述下联板的宽度从上往下逐渐增大,其中所述下联板的上部形成核心件安装部,所述下联板的下部形成座框连接部,所述座框连接部下部的前端形成第一支耳,所述座框连接部下部的后端形成第二支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调角器下联板和上联板均呈盒状或管状结构,较常规的下联板和上联板强度高,且便于成型。且便于成型。且便于成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强型座椅调角器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座椅
,具体涉及一种加强型座椅调角器。

技术介绍

[0002]为提高乘座舒适性,汽车座椅的结构和功能不断改进。由座椅骨架所决定的座椅姿态,包括座椅靠背角度、腿托伸出长度和角度、座框高度和角度等是影响座椅舒适性的主要因素。一种称为“零重力”座椅的汽车座椅,其姿态调整的目标是满足乘员小腿和足部、大腿以及躯干三个主要部分的承托力需求,使三大部分受到充分且适当的支撑力,以尽可能降低髋关节、膝关节的关节受力,以及受其影响的脊柱关节、肩关节等关节受力,从而使乘员身体各部位处于一种高度放松的状态。此外,座椅还需要前后滑动调节。由于座椅位置和姿态调节幅度较大,汽车座椅安全带不能挂在车身侧围,而必须安装在座椅靠背上。为满足安全性要求,座椅骨架特别是调角器处的结构强度必须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加强型座椅调角器。
[0004]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加强型座椅调角器,包括下联板和上联板,二者之间连接有核心件,其关键在于,所述下联板呈扁平盒状,所述下联板的宽度从上往下逐渐增大,其中所述下联板的上部形成核心件安装部,所述下联板的下部形成座框连接部;
[0006]所述座框连接部下部的前端形成第一支耳,所述座框连接部下部的后端形成第二支耳。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调角器下联板和上联板均呈盒状或管状结构,较常规的下联板和上联板强度高,且便于成型。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调角器安装在座椅骨架上的示意图;
[0009]图2为下联板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下联板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4为图3中A

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3]如图1所示,一种加强型座椅调角器,包括下联板100和上联板200,二者之间连接有核心件,所述下联板100呈扁平盒状。所述上联板200为座椅靠背边板,该座椅靠背边板包括左右对设的内边板和外边板,所述内边板和外边板均呈槽状,所述内边板和外边板的槽口相对,所述内边板和外边板对扣连接以形成所述座椅靠背边板。
[0014]在使用状态下,下联板100的两侧面分别朝向座椅侧向。如图2和3所示,所述下联板100在前后方向的尺寸即宽度从上往下逐渐增大,其中所述下联板100的上部形成核心件安装部130,所述下联板100的下部形成座框连接部140。所述座框连接部140下部的前端形成第一支耳150,所述座框连接部140下部的后端形成第二支耳160。
[0015]所述下联板100的下方开口,以形成座框边板容纳孔180。
[0016]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述下联板100包括左右平行正对并间隔设置的内侧板120和外侧板110,所述内侧板120和外侧板110的宽度由上到下逐渐增大,所述内侧板120的边缘连接有朝向外侧的内翻边121,所述外侧板110的边缘连接有朝向内侧的外翻边111。所述内翻边121和外翻边111分别从所述第一支耳150向上经所述核心件安装部130再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二支耳160,以形成连续的所述内翻边121和外翻边111,所述内翻边121的内侧面贴靠所述外翻边111的外侧面并通过点焊连接,从而形成扁平盒状的所述下联板100。所述内侧板120和外侧板110的下边缘之间形成座框边板容纳孔180。
[0017]如图3,在所述内侧板120和外侧板110上靠近所述第一支耳150和第二支耳160分别成型有加强筋170,该加强筋170下方的所述内侧板120和外侧板110相互靠近。
[0018]在所述内侧板120上对应所述核心件安装部130开设有第一核心件孔122,所述外侧板110上正对所述第一核心件孔122开设有第二核心件孔112。所述第一支耳150上贯穿有下联板第一连接孔151,所述第二支耳160上贯穿有下联板第二连接孔161。
[0019]座椅骨架组装时,第一核心件孔122和第二核心件孔112分别作为调角器核心件及其相关组件的安装过孔。座框边板后端伸入座框边板容纳孔180,
[0020]第一支耳150以及第二支耳160的两侧壁分别贴靠座椅边板的内侧和外侧。座框边板与第一支耳150和第二支耳160分别通过穿设在下联板第一连接孔151和下联板第二连接孔161内的螺栓连接。下联板100和上联板200均呈框架结构,分别通过钣金件焊接而成,强度高,易于加工,较常规调角器强度更高。
[0021]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技术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强型座椅调角器,包括下联板(100)和上联板(200),二者之间连接有核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联板(100)呈扁平盒状,所述下联板(100)的宽度从上往下逐渐增大,其中所述下联板(100)的上部形成核心件安装部(130),所述下联板(100)的下部形成座框连接部(140);所述座框连接部(140)下部的前端形成第一支耳(150),所述座框连接部(140)下部的后端形成第二支耳(1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型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联板(100)的下方开口,以形成座框边板容纳孔(18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强型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联板(100)包括左右平行正对并间隔设置的内侧板(120)和外侧板(110),所述内侧板(120)和外侧板(110)的宽度由上到下逐渐增大,所述内侧板(120)和外侧板的边缘之间相连,以形成扁平盒状的所述下联板(10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强型座椅调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板(120)的边缘连接有朝向外侧的内翻边(121),所述外侧板(110)的边缘连接有朝向内侧的外翻边(111);所述内翻边(121)的内侧面贴靠所述外翻边(111)的外侧面并焊接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强型座椅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坤霖粟朝刚张明杨双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