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舱后横梁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3097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机舱后横梁总成,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包括机舱后横梁、机舱储物盒支架、水冷冷却器支架、电池冷却器支架,所述机舱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前轮毂包、右前轮毂包固定连接,所述机舱储物盒支架、水冷冷却器支架、电池冷却器支架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机舱后横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提升了整车和机舱内零部件的NVH性能和强度;实现了零件的轻量化;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安装方便。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机舱后横梁总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身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机舱后横梁总成。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汽车机舱内零部件基本都是钢制总成,各种加强零部件以及悬臂状态零部件数量较多,机舱后横梁总成也不例外,造成车体重量较大,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较差。近些年随着CO2排放控制逐步加严,以及顾客对驾驶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车身设计对整车轻量化和NVH性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轻量化以及NVH性能提升一直是汽车开发时的重点,轻量化对汽车的节能减排及增加续航里程都有积极的作用;NVH性能提升,能够提升驾乘体验感,提升整车品质。
[0003]专利CN211543688U公开了一种机舱横梁及汽车,包括机舱后横梁总成,机舱后横梁总成包括整体呈长条形的后主梁,后主梁连接在车身前纵梁和车身后纵梁上。现有的机舱横梁NVH性能和强度较差,且无法为机舱内零部件提供安装点,机舱内零部件的NVH性能和强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升整车和机舱内零部件的NVH性能和强度的汽车机舱后横梁总成。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汽车机舱后横梁总成,包括机舱后横梁(1)、机舱储物盒支架(2)、水冷冷却器支架(3)、电池冷却器支架(4),所述机舱后横梁(1)的两端分别与左前轮毂包(6)、右前轮毂包(7)固定连接,所述机舱储物盒支架(2)、水冷冷却器支架(3)、电池冷却器支架(4)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机舱后横梁(1)上。机舱后横梁分别与左前轮毂包、右前轮毂包固定连接,能够提升机舱扭转刚度和模态,减少振动沿机舱边梁向车后传递,提升了整车NVH性能和强度;机舱储物盒支架、水冷冷却器支架、电池冷却器支架为机舱储物盒支架、水冷冷却器和电池冷却器提供了安装点,提升了机舱内零部件的NVH性能和强度。
[0006]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机舱后横梁(1)上设有第一主定位孔(11)、第一次定位孔(12)、第一连接孔(13)、第二连接孔(14);所述第一主定位孔(11)、第一次定位孔(12)分别位于所述机舱后横梁(1)的两端,所述第一主定位孔(11)为圆孔,所述第一次定位孔(12)为腰孔,所述左前轮毂包(6)、右前轮毂包(7)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主定位孔(11)、第一次定位孔(12)对应的定位件;所述第一连接孔(13)、第二连接孔(14)分别位于所述机舱后横梁(1)的两端,所述机舱后横梁(1)分别通过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13)、第二连接孔(14)的紧固件与左前轮毂包(6)、右前轮毂包(7)固定连接。安装时首先通过第一主定位孔、第一次定位孔将机舱后横梁在车体前轮毂包上定位、打紧,再通过穿过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的紧固件将机舱后横梁与左前轮毂包、右前轮毂包固定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0007]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机舱后横梁(1)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主定位孔(11)、
第一次定位孔(12)、第一连接孔(13)、第二连接孔(14)均贯穿所述机舱后横梁(1)的上侧面和下侧面;该汽车机舱后横梁总成还包括套筒(5),所述第一主定位孔(11)、第一次定位孔(12)、第一连接孔(13)、第二连接孔(14)的上下孔口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套筒(5),每个套筒(5)的上下两端的周围分别设有凸点(15),所述凸点(15)为由所述机舱后横梁(1)向其内部空腔挤压形成的凸起结构,所述凸点(15)对所述套筒(5)进行限位。大大提升了第一主定位孔、第一次定位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的安装刚度,避免机舱后横梁在安装螺栓打紧时出现变形的情况。
[0008]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机舱后横梁(1)为中空结构;所述机舱后横梁(1)的横截面外框为梯形,其上侧面和下侧面为梯形的两个底面,上侧面的宽度大于下侧面的宽度;所述机舱后横梁(1)的内部空腔中设有连接筋(16),所述连接筋(16)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机舱后横梁(1)的长度方向,所述连接筋(1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机舱后横梁(1)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固定连接。连接筋以及机舱后横梁横截面的两个斜边能够分散机舱后横梁横的受力情况,提升机舱后横梁的强度。
[0009]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机舱后横梁(1)为一体式型材结构。重量轻,实现了零件的轻量化。
[0010]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机舱储物盒支架(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机舱储物盒支架(2)包括第一搭接边(21)、第二搭接边(22)、拱起结构(23)、机舱储物盒安装孔(24)、第一翻边(25);所述第一搭接边(21)、第二搭接边(22)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拱起结构的两侧,所述第一搭接边(21)、第二搭接边(22)分别与所述机舱后横梁(1)固定连接;所述拱起结构(23)上设有机舱储物盒安装孔(24);所述拱起结构(23)与所述第一搭接边(21)、第二搭接边(22)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翻边(25)。翻边结构提升了机舱储物盒支架的强度和刚度。
[0011]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水冷冷却器支架(3)包括第二主定位孔(303)、第二次定位孔(304)、第三连接孔(305);所述第二主定位孔(303)为圆孔,所述第二次定位孔(304)为腰孔,所述机舱后横梁(1)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二主定位孔(303)、第二次定位孔(304)对应的定位件;所述水冷冷却器支架(3)通过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305)的紧固件与所述机舱后横梁(1)固定连接;所述电池冷却器支架(4)包括第三主定位孔(43)、第三次定位孔(44)、第四连接孔(45);所述第三主定位孔(43)为圆孔,所述第三次定位孔(44)为腰孔,所述机舱后横梁(1)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三主定位孔(43)、第三次定位孔(44)对应的定位件;所述电池冷却器支架(4)通过穿过所述第四连接孔(45)的紧固件与所述机舱后横梁(1)固定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0012]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水冷冷却器支架(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水冷冷却器支架(3)还包括水冷冷却器支架底部(301)、第一凸台(302)、第二凸台(306)、水冷冷却器安装孔(307)、第二翻边(308)、第一凸筋(309)、凹筋(310);所述水冷冷却器支架底部(301)的中间向上凸起形成第一凸台(302),所述第一凸台(302)上设有第二主定位孔(303)、第二次定位孔(304)、第三连接孔(305);所述水冷冷却器支架底部(301)的一侧向上弯折形成第二凸台(306),所述水冷冷却器支架底部(301)、第二凸台(306)上分别设有水冷冷却器安装孔(307);所述水冷冷却器支架底部(301)的外圈一周向上弯折形成第二翻边(308),所述第二翻边(308)延伸到所述第二凸台(306);所述第一凸台(302)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凸筋
(309),所述第一凸筋(309)为所述水冷冷却器支架底部(301)向上凸起形成的条形结构,所述第一凸筋(309)连接所述第二翻边(308);所述第二凸台(306)与所述水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机舱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舱后横梁(1)、机舱储物盒支架(2)、水冷冷却器支架(3)、电池冷却器支架(4),所述机舱后横梁(1)的两端分别与左前轮毂包(6)、右前轮毂包(7)固定连接,所述机舱储物盒支架(2)、水冷冷却器支架(3)、电池冷却器支架(4)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机舱后横梁(1)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机舱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后横梁(1)上设有第一主定位孔(11)、第一次定位孔(12)、第一连接孔(13)、第二连接孔(14);所述第一主定位孔(11)、第一次定位孔(12)分别位于所述机舱后横梁(1)的两端,所述第一主定位孔(11)为圆孔,所述第一次定位孔(12)为腰孔,所述左前轮毂包(6)、右前轮毂包(7)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主定位孔(11)、第一次定位孔(12)对应的定位件;所述第一连接孔(13)、第二连接孔(14)分别位于所述机舱后横梁(1)的两端,所述机舱后横梁(1)分别通过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13)、第二连接孔(14)的紧固件与左前轮毂包(6)、右前轮毂包(7)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机舱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后横梁(1)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主定位孔(11)、第一次定位孔(12)、第一连接孔(13)、第二连接孔(14)均贯穿所述机舱后横梁(1)的上侧面和下侧面;该汽车机舱后横梁总成还包括套筒(5),所述第一主定位孔(11)、第一次定位孔(12)、第一连接孔(13)、第二连接孔(14)的上下孔口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套筒(5),每个套筒(5)的上下两端的周围分别设有凸点(15),所述凸点(15)为由所述机舱后横梁(1)向其内部空腔挤压形成的凸起结构,所述凸点(15)对所述套筒(5)进行限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机舱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后横梁(1)为中空结构;所述机舱后横梁(1)的横截面外框为梯形,其上侧面和下侧面为梯形的两个底面,上侧面的宽度大于下侧面的宽度;所述机舱后横梁(1)的内部空腔中设有连接筋(16),所述连接筋(16)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机舱后横梁(1)的长度方向,所述连接筋(1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机舱后横梁(1)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汽车机舱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后横梁(1)为一体式型材结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机舱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储物盒支架(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机舱储物盒支架(2)包括第一搭接边(21)、第二搭接边(22)、拱起结构(23)、机舱储物盒安装孔(24)、第一翻边(25);所述第一搭接边(21)、第二搭接边(22)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拱起结构的两侧,所述第一搭接边(21)、第二搭接边(22)分别与所述机舱后横梁(1)固定连接;所述拱起结构(23)上设有机舱储物盒安装孔(24);所述拱起结构(23)与所述第一搭接边(21)、第二搭接边(22)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翻边(25)。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机舱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冷却器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慧云王祥孙先东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