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副车架安装点结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8396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公开了一种前副车架安装点结构和车辆。所述前副车架安装点结构包括前纵梁和连接于所述前纵梁后部的车身钣金组件,所述车身钣金组件上设置有供螺栓连接的螺栓套筒和至少两个加强支架,每个所述加强支架与所述螺栓套筒和所述车身钣金组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前副车架安装点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一方面将前副车架后安装点布置在位于前纵梁后部的车身钣金组件上,使得前副车架后安装点不仅仅局限于前纵梁,能够增大前副车架后安装点布置的选择范围,有利于车辆底盘的总体布置;另一方面在螺栓套筒和车身钣金组件之间设置至少两个加强支架,能够大幅提升前副车架后安装点的刚度和强度。前副车架后安装点的刚度和强度。前副车架后安装点的刚度和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副车架安装点结构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前副车架安装点结构和包括该前副车架安装点结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前副车架与车身的安装点要承受各种路况的复杂载荷,这对于前副车架与车身安装点的刚度和强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刚度不足,会导致车身耐久性能差、车内噪声大、振动大、异响等问题。强度不足,会导致车身开裂、影响汽车安全性能等严重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前副车架安装点的刚度和强度,通常会将前副车架安装点布置在前纵梁上,以利用前纵梁自身的高刚度和高强度。
[0003]然而,目前为了追求更美观的汽车造型,使得汽车的前悬越来越短;同时又为了满足更好的安全碰撞性能,使得前副车架的长度越来越长。这就导致前副车架的后安装点很难布置在前纵梁上,只能将前副车架后安装点布置在车身钣金件上。而由于车身钣金件刚度小、强度弱,一般需要提升钣金件牌号、增加钣金料厚,以提升副车架后安装点的刚度和强度,但这会导致整车重量和成本的增加,而且提升刚度和强度的幅度很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副车架安装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纵梁(10)和连接于所述前纵梁(10)后部的车身钣金组件,所述车身钣金组件上设置有供螺栓连接的螺栓套筒(11)和至少两个加强支架,每个所述加强支架与所述螺栓套筒(11)和所述车身钣金组件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安装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加强支架在所述螺栓套筒(11)的轴向上排布;和/或所述车身钣金组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螺栓套筒(11),至少两个所述螺栓套筒(11)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副车架安装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钣金组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前纵梁延长板(12)、脚部区域支撑板(13)以及雪撬板(14),所述螺栓套筒(11)设置为从所述雪撬板(14)的上表面向上延伸穿过所述脚部区域支撑板(13),所述前纵梁延长板(12)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栓套筒(11)同轴对应的供所述螺栓穿过的安装孔(1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副车架安装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安装点结构包括两个所述加强支架,分别为上加强支架(15)和下加强支架(16),所述上加强支架(15)设置于所述前纵梁延长板(12)与所述脚部区域支撑板(13)之间,所述下加强支架(16)设置于所述脚部区域支撑板(13)与所述雪撬板(14)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副车架安装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强支架(15)包括底板(151)、两个第一侧板(152)以及第二侧板(153),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52)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151)的两相对侧,所述第二侧板(153)连接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震唐杰
申请(专利权)人: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