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压器扩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1902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压器扩压机构。具体说,是汽车发动机上的增压器用扩压机构。它包括中间体和外压壳。所述中间体内有涡轮轴,涡轮轴无涡轮的一端伸出在外并连有叶轮。外压壳中心和一侧分别有第一进气口和出气口。其特点是:中间体与外压壳间依次有内压壳和扩压板,外压壳、扩压板和内压壳四周间呈密封状连接在一起。所述内压壳一侧有第二进气口,涡轮轴无涡轮的一端通伸入内压壳内。扩压板上有第二中心孔。所述叶轮为复合式叶轮,其由两个实心喇叭部呈“喇叭口对口”对接而成。采用这种增压器扩压机构,一个增压器可起到两个增压器的效果,可减少增压器的数量、较少安装空间、减少钢材用量、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压器扩压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增压器。具体说,是汽车发动机上的增压器用扩压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生产行业都知道,在排量不变情况下利用在发动机上设置增压器可提高发动机的功率。为进一步提高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传统办法是增加增压器的数量。因此,近年来在一些较高档次的汽车上大都设置有两个增压器。虽然通过设置两个增压器可以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功率,但由于两个增压器与一个增压器相比,不仅耗用的钢材多、生产成本高,而且占据的安装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增压器扩压机构。采用这种增压器扩压机,一个增压器可起到两个增压器的效果,可减少增压器的数量、较少安装空间、减少钢材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上述问题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本技术的增压器扩压机构包括中间体和外压壳。所述中间体内有轴孔,轴孔内有涡轮轴,涡轮轴无涡轮的一端伸出在外并连有叶轮。所述外压壳中心和一侧分别有第一进气口和出气口。其特点是:中间体与外压壳间依次有内压壳和扩压板,外压壳、扩压板和内压壳四周间呈密封状连接在一起。所述内压壳为盆状,其一侧壳壁上有第二进气口,其底部有与涡轮轴相应的第一中心孔,所述涡轮轴无涡轮的一端通过第一中心孔伸入内压壳内。所述扩压板上有第二中心孔,第二中心孔周向有弧形下翻边,且使第二中心孔的孔径与外压壳的第一进气口相同。所述叶轮为复合式叶轮,该复合式叶轮由两个实心喇叭部呈“喇叭口对口”对接而成,两个实心喇叭部的周向都均布有螺旋状叶片。所述复合式叶轮的一端与位于内压壳内的涡轮轴那一端相连。所述两个实心喇叭部及叶片与外压壳的进气口和扩压板上的第二中心孔间均留有间隙,该两个间隙分别与外压壳的出气口和内压壳的第二进气口相连通。
[0006]所述内压壳上的第二进气口上连有延伸短管,该延伸短管外端伸出在外压壳之外并与外压壳的第一进气口平行。
[0007]外压壳、扩压板和内压壳四周间借助第一螺钉和O型密封圈连接在一起。
[0008]内压壳底部与中间体间借助第二螺钉和O型密封圈连接在一起。
[0009]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由于中间体与外压壳间依次有内压壳和扩压板,外压壳、扩压板和内压壳四周间呈密封状连接在一起。所述内压壳为盆状,其一侧壳壁上有第二进气口,其底部有与涡轮轴相应的第一中心孔,所述涡轮轴无涡轮的一端通过第一中心孔伸入内压壳内。所述扩压板上有第二中心孔,第二中心孔周向有弧形下翻边,且使第二中心孔的孔径与外压壳的第一进气口相同。所述叶轮为复合式叶轮,该复合式叶轮由两个实心喇叭部呈“喇叭口对口”对接而成,两个实心喇叭部的周向都均布有螺旋状叶片。所述复合式叶
轮的一端与位于内压壳内的涡轮轴那一端相连。所述两个实心喇叭部及叶片与外压壳的进气口和扩压板上的第二中心孔间均留有间隙,该两个间隙分别与外压壳的出气口和内压壳的第二进气口相连通。在传统增压器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内压壳,变单一的喇叭形叶轮为由两个实心喇叭部呈“喇叭口对口”对接而成的复合式叶轮,并在外压壳和内压壳上分别设置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该两进气孔分别与复合式叶轮的两个实心喇叭部及叶片相对,使得一个增压器就能起到两个增压器的增压效果。不仅减少了增压器的数量、减少了安装空间,还减少了钢材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增压器扩压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增压器扩压机构含有中间体10和外压壳1。所述中间体10内加工有轴孔,该轴孔呈横向布置,其内借助轴承12安装有涡轮轴13,涡轮轴13无涡轮的一端伸出在外并连有叶轮14。所述外压壳1的中心和一侧分别加工有第一进气口3和出气口5,其四周加工有环形风道2,环形风道2的内侧周向加工有环形开口。中间体10与外压壳1间依次设置有内压壳7和扩压板16,外压壳1、扩压板16和内压壳7四周间均呈密封状连接在一起。所述内压壳7为盆状,其一侧壳壁上加工有第二进气口9,其底部加工有与涡轮轴13相应的第一中心孔,所述涡轮轴13无涡轮的一端通过第一中心孔伸入内压壳7内。所述扩压板16为圆板,其上加工有第二中心孔,第二中心孔周向加工有弧形下翻边15,使第二中心孔的孔径与外压壳1的第一进气口3相同。所述叶轮14为复合式叶轮,该复合式叶轮由两个实心喇叭部呈“喇叭口对口”对接而成,两个实心喇叭部的周向都均布有螺旋状叶片4。所述复合式叶轮的一端与位于内压壳7内的涡轮轴13那一端相连。所述两个实心喇叭部及叶片4与外压壳1的第一进气口3和扩压板16上的第二中心孔间均留有间隙,该两个间隙分别与外压壳1的出气口5和内压壳7的第二进气口9相连通。
[0012]所述内压壳7上的第二进气口9和外压壳1上的出气口5上均连有延伸短管6,该两个延伸短管6外端均伸出在外并与外压壳1的第一进气口3平行。
[0013]其中,外压壳、扩压板和内压壳四周间借助第一螺钉和O型密封圈连接在一起。内压壳底部与中间体间借助第二螺钉和O型密封圈连接在一起。
[0014]由上述结构可以看出,本技术在传统增压器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内压壳7,并将单一的喇叭形叶轮改为由两个实心喇叭部呈“喇叭口对口”对接而成的复合式叶轮,并在外压壳1和内压壳7上分别设置第一进气口3和第二进气口9,该两进气口分别与复合式叶轮的两个实心喇叭部及叶片相对,使得一个增压器就能起到两个增压器的增压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增压器扩压机构,包括中间体(10)和外压壳(1);所述中间体(10)内有轴孔,轴孔内有涡轮轴(13),涡轮轴(13)无涡轮的一端伸出在外并连有叶轮(14);所述外压壳(1)中心和一侧分别有第一进气口(3)和出气口(5);其特征在于:中间体(10)与外压壳(1)间依次有内压壳(7)和扩压板(16),外压壳(1)、扩压板(16)和内压壳(7)四周间呈密封状连接在一起;所述内压壳(7)为盆状,其一侧壳壁上有第二进气口(9),其底部有与涡轮轴(13)相应的第一中心孔,所述涡轮轴(13)无涡轮的一端通过第一中心孔伸入内压壳(7)内;所述扩压板(16)上有第二中心孔,第二中心孔周向有弧形下翻边(15),且使第二中心孔的孔径与外压壳(1)的第一进气口(3)相同;所述叶轮(14)为复合式叶轮,该复合式叶轮由两个实心喇叭部呈“喇叭口对口”对接而成,两个实心喇叭部的周向都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艳叶震杰袁玺惠毅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科博增压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