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件的模内大面积支撑包胶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263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金属件的模内大面积支撑包胶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所述动模与所述定模合模形成用于收容金属件并注塑包胶的型腔,所述动模上活动穿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伸至所述型腔内并抵接所述型腔内金属件的支撑包胶面;当所述定模上射胶动作完成并进行注塑保压时,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金属件的支撑包胶面,所述型腔内形成部分包覆于所述金属件上的塑胶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模内支撑金属件的支撑包胶面,减少金属件包胶过程中变形,同时不产生支撑痕迹。迹。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件的模内大面积支撑包胶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注塑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金属件的模内大面积支撑包胶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注塑行业模内嵌件工艺大部分为小五金、螺母、圆柱类五金件。由于铜材、铝材等五金材质较软,在模腔内注塑包胶的过程中易变形,尤其是面积较大的五金件(如面积为600平方毫米左右、厚度为2.5mm左右的新能源锂电池电极),模内变形更为严重,导致注塑成型后产品包胶肉厚不均匀,不仅影响成品组装,还直接导致产品的电气绝缘、耐压等电气性能无法达到客户标准。
[0003]因此,专利技术人致力于设计一种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件的模内大面积支撑包胶注塑模具,通过模内支撑金属件的支撑包胶面,减少金属件包胶过程中变形,同时不产生支撑痕迹。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金属件的模内大面积支撑包胶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所述动模与所述定模合模形成用于收容金属件并注塑包胶的型腔,所述动模上活动穿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伸至所述型腔内并抵接所述型腔内金属件的支撑包胶面;
[0007]当所述定模上射胶动作完成并进行注塑保压时,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金属件的支撑包胶面,所述型腔内形成部分包覆于所述金属件上的塑胶本体。
[0008]在注塑过程里,溶体因为冷却而收缩,但由于螺杆要继续缓慢地向前移动,使料管中的熔体继续注入型腔,以补充制品收缩的需要(防止产品收缩),称之为保压,保压后的产品不仅生产比较稳定,还可以调整产品尺寸的大小,又不会出现熔接线、凹陷、飞边和翘曲等变形,本技术利用注射保压填补支撑柱退出形成的缺口,即,当支撑柱退至所述金属件的已包胶面外时,金属件上会形成支撑缺口,利用注塑保压即可补充所述支撑柱退出形成的缺口。
[0009]作为本技术金属件的模内大面积支撑包胶注塑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定模的合模面上弹性凸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抵接所述金属件的外露部。
[0010]虽然金属件的外露部不需要包胶,但材质较软的金属件在注塑过程中经高温仍会产生一定的变形,影响注塑产品的电接触性能,因此,本技术采用弹性连接的支撑块支撑金属件的外露部,防止金属件的外露部变形。
[0011]作为本技术金属件的模内大面积支撑包胶注塑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柱水平穿至所述动模的动模仁内,所述支撑柱由所述动模上的油缸驱动抵接或远离所述金属件的支撑包胶面。
[0012]作为本技术金属件的模内大面积支撑包胶注塑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型腔用
于收容所述金属件的支撑包胶面区域由三个侧芯与所述动模仁围设而成,三个所述侧芯滑动设置于所述动模仁合模面的凹槽内并与三个不同的侧抽芯滑块对应固定连接,三个所述侧抽芯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动模的动模板上。
[0013]由于金属件的支撑包胶面包胶后形成的塑胶本体侧面具有螺丝孔或凹槽或凸出部,故本技术需采用侧抽芯结构。
[0014]作为本技术金属件的模内大面积支撑包胶注塑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柱穿过位于所述金属件的支撑包胶面侧的侧抽芯滑块,并靠近对应所述侧芯,所述油缸固定于对应所述侧抽芯滑块上。
[0015]作为本技术金属件的模内大面积支撑包胶注塑模具的一种改进,其中一个所述侧芯上的缺口与相邻的另一所述侧芯围设形成所述塑胶本体的凸出部。
[0016]作为本技术金属件的模内大面积支撑包胶注塑模具的一种改进,至少一个所述侧抽芯滑块上设有侧镶柱,所述侧镶柱穿过对应所述侧芯并伸至所述金属件的螺丝孔内或靠近所述金属件。
[0017]作为本技术金属件的模内大面积支撑包胶注塑模具的一种改进,至少一个所述侧抽芯滑块旁侧设有限位块,该侧抽芯滑块一端与对应所述侧芯弹性连接,其另一端通过滑杆与所述限位块滑动抵接。
[0018]作为本技术金属件的模内大面积支撑包胶注塑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定模上设有一主浇道,所述主浇道通过一横浇道分支形成两个竖直的直浇道,两个所述直浇道的进浇口位于所述型腔的同一注塑面上。
[0019]作为本技术金属件的模内大面积支撑包胶注塑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直浇道上方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固定于所述定模内且其末端伸至所述横浇道内。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金属件的模内大面积支撑包胶注塑模具,通过在模内设置可退出的支撑柱支撑金属件的支撑包胶面,减少金属件包胶过程中变形,防止金属件注塑包胶后肉厚不均匀,不仅影响成品组装,还直接导致产品的电气绝缘、耐压等电气性能无法达到客户标准,无法给消费者提供安全保障,同时,利用注塑保压性能,填补支撑柱退出的缺口,防止在塑胶本体上留下支撑痕迹。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金属件的模内大面积支撑包胶注塑模具的剖视图;
[0022]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3]图3是本技术金属件的模内大面积支撑包胶注塑模具的另一剖视图;
[0024]图4是本技术的动模立体图;
[0025]图5是本技术动模上三个侧抽芯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0026]图6是本技术注塑产品的立体放大图;
[0027]图7是本技术金属件的立体放大图。
[0028]图示说明:
[0029]1、定模,11、定模座,111、主浇道,112、连接柱,12、定模夹板,13、定模板,131、斜导柱,132、支撑块,14、定模仁,2、动模,21、动模座,22、顶针推板,23、顶针固定板,24、动模板,241、限位块,25、动模仁,3、支撑机构,31、支撑柱,32、油缸,4、第一侧抽芯滑块,41、第一侧
芯,5、第二侧抽芯滑块,51、第二侧芯,6、第三侧抽芯滑块,61、第三侧芯,62、弹簧,63、侧镶柱,64、滑杆,7、注塑产品,71、金属件,711、支撑包胶面,712、外露部,713、外露面,72、塑胶本体,721、凸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
[0031]参照图1至图7,一种金属件的模内大面积支撑包胶注塑模具,包括定模1、动模2、三个侧抽芯机构(未标示)和一支撑机构3,动模2与定模1合模形成用于收容金属件71并注塑包胶的型腔(未标示),本技术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电极注塑包胶模具为例进行阐述,本实施例中,锂电池的注塑产品由金属件71和塑胶本体72组成,其中金属件71为折弯件且设有多个螺母,金属件71包胶后,仅螺母孔、外露面713和外露部712外露,形成电接触部分,用于过大电流,本技术中,金属件71具有螺母的一侧面为金属件71在注塑过程中的受力集中面(未图示),金属件71的受力集中面的反面即为金属件71的支撑包胶面711。
[0032]参照图1、图3和图4,所述动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件的模内大面积支撑包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和定模,所述动模与所述定模合模形成用于收容金属件并注塑包胶的型腔,所述动模上活动穿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伸至所述型腔内并抵接所述型腔内金属件的支撑包胶面;当所述定模上射胶动作完成并进行注塑保压时,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金属件的支撑包胶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件的模内大面积支撑包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的合模面上弹性凸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抵接所述金属件的外露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件的模内大面积支撑包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水平穿至所述动模的动模仁内,所述支撑柱由所述动模上的油缸驱动抵接或远离所述金属件的支撑包胶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件的模内大面积支撑包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用于收容所述金属件的支撑包胶面区域由三个侧芯与所述动模仁围设而成,三个所述侧芯滑动设置于所述动模仁合模面的凹槽内并与三个不同的侧抽芯滑块对应固定连接,三个所述侧抽芯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动模的动模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件的模内大面积支撑包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柏名尹飞飞
申请(专利权)人:瑞晟新能源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