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温度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9240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8:39
提供一种蓄电池温度管理系统,能以简单的构成,积极地利用由内燃机产生的热来迅速升温。所述蓄电池温度管理系统具备:内燃机冷却回路7,其利用冷却液泵5使内燃机3的冷却液在冷却液套管与散热器6之间循环;排气热回收回路9,其流通有将内燃机3的排气热回收的EGR冷却器4的冷却液;蓄电池冷却回路11,其流通有将蓄电池2冷却的蓄电池冷却装置10的冷却液;蓄电池冷却装置用分支回路12,其从内燃机冷却回路7分支并朝向蓄电池冷却回路11中的蓄电池冷却装置10上游侧;及,流路切换机构13,其将排气热回收回路9与蓄电池冷却装置用分支回路12中的至少一方的回路的下游侧,选择性地连接至蓄电池冷却回路11中的蓄电池冷却装置10上游侧。电池冷却回路11中的蓄电池冷却装置10上游侧。电池冷却回路11中的蓄电池冷却装置10上游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电池温度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温度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已提出一种降低车载蓄电池的加热所需电力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此提案中,利用加热空调用冷媒的PTC加热器(PTC heater)的热和DC

DC(直流

直流)转换器的排热,对要被供给至车载蓄电池的冷媒加热。记载有在冷媒是中等程度的温度时,使蓄电池用冷媒流路内的冷媒,经过散热器、DC

DC转换器及充电器而循环到蓄电池。
[0003]另一方面,提出有一种利用车载用空调系统来冷却蓄电池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此提案中,当空调的负载较大时,会抑制分配给冷却蓄电池的能量比例,避免空调的效果下降。
[0004][先行技术文献][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272289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8350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0009]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车载蓄电池的加热,主要使用对空调用冷媒进行加热的PTC加热器的热,次要使用DC

DC转换器的排热。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蓄电池的加热主要使用空调机的系统。另一方面,如果是搭载有内燃机的车辆,还考虑将由该内燃机产生的热用于蓄电池的加热。专利文献1中还记载有在特定条件下将由内燃机产生的热用于蓄电池的加热的宗旨。
[0010]但是,像近年来发展显着的固体电解质锂离子电池那样,对于在比以往的锂离子电池还高的蓄电池温度范围内发挥高输出特性的蓄电池,寻求能更积极地利用由内燃机产生的热的方法。另外,优选蓄电池能极速升温。还要求能利用简单的构成来使用这种方法。
[0011]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温度管理系统,能以简单的构成更积极地利用由内燃机产生的热来迅速升温。
[0012][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3](1)一种蓄电池温度管理系统,具备:内燃机冷却回路(例如下文中叙述的内燃机冷却回路7),其利用冷却液泵(例如下文中叙述的冷却液泵5)使内燃机(例如下文中叙述的内燃机3)的冷却液在冷却液套管与散热器(例如下文中叙述的散热器6)之间循环;排气热回收回路(例如下文中叙述的排气热回收回路9),其流通有将前述内燃机的排气热加以回收的排气热回收装置(例如下文中叙述的EGR冷却器4)的冷却液;蓄电池冷却回路(例如下文中叙述的蓄电池冷却回路11),其流通有将具备前述内燃机的车辆的蓄电池(例如下文中叙述的蓄电池2)加以冷却的蓄电池冷却装置(例如下文中叙述的蓄电池冷却装置10)的冷
却液;蓄电池冷却装置用分支回路(例如下文中叙述的蓄电池冷却装置用分支回路12),其从前述内燃机冷却回路分支并朝向前述蓄电池冷却回路中的前述蓄电池冷却装置的上游侧;及,流路切换机构,其将前述排气热回收回路与前述蓄电池冷却装置用分支回路中的至少一方的回路的下游侧,选择性地连接至前述蓄电池冷却回路中的前述蓄电池冷却装置的上游侧。
[0014](2)根据(1)所述的蓄电池温度管理系统,其中,前述蓄电池冷却装置用分支回路,以从前述内燃机冷却回路中的前述冷却液泵的下游侧且前述冷却液套管的上游侧的位置朝向前述蓄电池冷却装置的上游侧的方式分支。
[0015](3)根据(1)或(2)所述的蓄电池温度管理系统,其中,具备:排气热回收装置用分支回路,其从前述内燃机冷却回路中的前述冷却液套管的下游侧分支,并朝向前述排气热回收回路中的前述排气热回收装置的上游侧;及,流路开闭机构,其插置在前述排气热回收装置用分支回路中。
[0016](4)根据(3)所述的蓄电池温度管理系统,其中,具有:内燃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其检测在前述内燃机冷却回路中流通的冷却液的温度;及,控制装置,其控制前述流路开闭机构的开闭动作;并且,前述控制装置,以当前述内燃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超过规定的第1阈值时,使前述流路开闭机构成为打开状态的方式进行控制。
[0017](5)根据(4)所述的蓄电池温度管理系统,其中,具有蓄电池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其检测在前述蓄电池冷却回路中流通的冷却液的温度,前述控制装置还控制前述流路切换机构的切换动作,并且,前述控制装置,以当前述蓄电池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超过规定的第2阈值时,使前述蓄电池冷却装置用分支回路连接至前述蓄电池冷却回路中的前述蓄电池冷却装置的上游侧的方式进行控制。
[0018](6)根据(3)所述的蓄电池温度管理系统,其中,前述流路开闭机构是按照由自体的特性而决定的开闭阈值来进行开闭动作的恒温器,当在前述蓄电池冷却回路中流通的冷却液的温度超过前述开闭阈值时成为打开状态。
[0019](7)根据(6)所述的蓄电池温度管理系统,其中,前述流路切换机构是按照由自体的特性而决定的切换阈值来进行切换动作的恒温器,当在前述蓄电池冷却回路中流通的冷却液的温度超过前述切换阈值时,将前述蓄电池冷却装置用分支回路连接至前述蓄电池冷却装置的上游侧。
[0020](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1]根据(1)中的蓄电池温度管理系统,当内燃机冷却回路的冷却液的温度较低时,利用流路切换机构,能使内燃机冷却液不在蓄电池冷却装置内循环,而使内燃机启动后温度立即迅速上升的排气热回收回路的冷却液在蓄电池冷却装置内循环,以实现蓄电池迅速升温。
[0022]根据(2)中的蓄电池温度管理系统,当内燃机冷却回路的冷却液的温度适合蓄电池升温时,能使内燃机冷却回路的冷却液在蓄电池冷却装置内循环,以便将蓄电池维持在合适的温度。
[0023]根据(3)中的蓄电池温度管理系统,当冷却液套管的下游侧的冷却液的温度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时,将冷却液套管的下游侧的冷却液通过流路开闭机构,供给至排气热回收装置,并使排气热回收回路的冷却液升温。如此一来,能使温度上升后的排气热回收回路
的冷却液在蓄电池冷却装置内循环,以高效地加热蓄电池。
[0024]根据(4)中的蓄电池温度管理系统,基于内燃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控制装置会在适当的时机将流路开闭机构设为打开状态,将冷却液套管的下游侧的冷却液供给至排气热回收装置,使排气热回收回路的冷却液的温度上升。如此一来,能使温度上升后的排气热回收回路的冷却液在适当的时机在蓄电池冷却装置内循环,以高效地加热蓄电池。
[0025]根据(5)中的蓄电池温度管理系统,基于蓄电池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控制装置会在适当的时机,选择将蓄电池冷却装置用分支回路连接至蓄电池冷却装置的上游侧的形态。由此,避免温度相对较高的排气热回收回路的冷却液被持续供给至蓄电池冷却装置而导致蓄电池过热,将蓄电池维持在适当温度。
[0026]根据(6)中的蓄电池温度管理系统,利用由恒温器形成的简单构成,当冷却液套管的下游侧的冷却液的温度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时,将冷却液套管的下游侧的冷却液通过流路开闭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温度管理系统,具备:内燃机冷却回路,其利用冷却液泵使内燃机的冷却液在冷却液套管与散热器之间循环;排气热回收回路,其流通有将前述内燃机的排气热加以回收的排气热回收装置的冷却液;蓄电池冷却回路,其流通有将具备前述内燃机的车辆的蓄电池加以冷却的蓄电池冷却装置的冷却液;蓄电池冷却装置用分支回路,其从前述内燃机冷却回路分支并朝向前述蓄电池冷却回路中的前述蓄电池冷却装置的上游侧;及,流路切换机构,其将前述排气热回收回路与前述蓄电池冷却装置用分支回路中的至少一方的回路的下游侧,选择性地连接至前述蓄电池冷却回路中的前述蓄电池冷却装置的上游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温度管理系统,其中,前述蓄电池冷却装置用分支回路,以从前述内燃机冷却回路中的前述冷却液泵的下游侧且前述冷却液套管的上游侧位置朝向前述蓄电池冷却装置的上游侧的方式分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温度管理系统,其中,具备:排气热回收装置用分支回路,其从前述内燃机冷却回路中的前述冷却液套管的下游侧分支,并朝向前述排气热回收回路中的前述排气热回收装置的上游侧;及,流路开闭机构,其插置在前述排气热回收装置用分支回路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温度管理系统,其中,具备:排气热回收装置用分支回路,其从前述内燃机冷却回路中的前述冷却液套管的下游侧分支,并朝向前述排气热回收回路中的前述排气热回收装置的上游侧;流路开闭机构,其插置在前述排气热回收装置用分支回路中;内燃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其检测在前述内燃机冷却回路中流通的冷却液的温度;及,控制装置,其控制前述流路开闭机构的开闭动作;并且,前述控制装置,以当前述内燃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超过规定的第1阈值时,使前述流路开闭机构成为打开状态的方式进行控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温度管理系统,其中,具备:排气热回收装置用分支回路,其从前述内燃机冷却回路中的前述冷却液套管的下游侧分支,并朝向前述排气热回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圷重光藤本真二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