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损耗和漏电的沟槽MOS功率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231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损耗和漏电的沟槽MOS功率器件,包括多个沟槽MOS器件单胞重复排列并联构成;每个单胞结构包括:衬底;设置于衬底表面的外延层;设置于外延层内的沟槽;在沟槽的底部且位于外延层内的部分形成N型杂质的一次注入掺杂;设置于沟槽侧壁的栅沟槽氧化层;在栅沟槽氧化层内部填充有栅极多晶硅层;在栅沟槽氧化层周边形成有P型轻掺杂的阱层;设置于阱层上部且位于栅沟槽氧化层周边的N型重掺杂的源极区;设置于外延层表面的层间介质层;穿透层间介质层连接源极区的源极接触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保持同样击穿电压的情况下,既降低了栅源漏电流,又降低了15%的导通损耗,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损耗和漏电的沟槽MOS功率器件
本技术涉及半导体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损耗和漏电的沟槽MOS功率器件。
技术介绍
由于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发展,许多电子设备的体积变得越来越小而效率却相应提高。而作为功率半导体器件主体之一的沟槽MOS器件(沟槽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是在平面VDMO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垂直结构器件,虽然两者均属于高元胞密度器件,但是相比之下沟槽MOS器件优势更为明显:如更低的导通电阻、开关损耗及更快的开关速度。近年来,沟槽MOS器件已被广泛应用于锂电保护,电机驱动和交流/直流电源的同步整流等领域。对于沟槽MOS器件来讲,有几个关键的参数:击穿电压、栅源漏电和导通电阻。击穿电压体现了器件的阻断能力,栅源漏电体现了栅极的漏电流,而导通损耗则体现了器件的导通能力。理想情况下,一般的,总是希望在同样的击穿电压,较小导通损耗以及同样的栅源电压下,得到较小栅源漏电的沟槽MOS器件。同时导通损耗的优化,也意味着能源的节约,所以这些都是领域内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损耗和漏电的沟槽MOS功率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沟槽MOS器件单胞重复排列并联构成;每个单胞结构包括:/n衬底(101);/n设置于所述衬底(101)表面的外延层(102);/n设置于所述外延层(102)内的沟槽(103);在沟槽(103)的底部且位于外延层(102)内的部分形成N型杂质的一次注入掺杂(105);/n设置于所述沟槽(103)侧壁的栅沟槽氧化层(106);在所述栅沟槽氧化层(106)内部填充有栅极多晶硅层(107);在栅沟槽氧化层(106)周边形成有P型轻掺杂的阱层(108);/n设置于所述阱层(108)上部且位于所述栅沟槽氧化层(106)周边的N型重掺杂的源极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损耗和漏电的沟槽MOS功率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沟槽MOS器件单胞重复排列并联构成;每个单胞结构包括:
衬底(101);
设置于所述衬底(101)表面的外延层(102);
设置于所述外延层(102)内的沟槽(103);在沟槽(103)的底部且位于外延层(102)内的部分形成N型杂质的一次注入掺杂(105);
设置于所述沟槽(103)侧壁的栅沟槽氧化层(106);在所述栅沟槽氧化层(106)内部填充有栅极多晶硅层(107);在栅沟槽氧化层(106)周边形成有P型轻掺杂的阱层(108);
设置于所述阱层(108)上部且位于所述栅沟槽氧化层(106)周边的N型重掺杂的源极区(109);
设置于所述外延层(102)表面的层间介质层(110);
穿透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超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惠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