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电尾门撑杆刹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3663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电尾门撑杆刹车装置,包括摩擦轴、扭簧、下壳体和上壳体,所述扭簧包裹在摩擦轴的外表面,所述摩擦轴的外表面涂抹有油脂,所述扭簧放置在下壳体的内部,所述上壳体套设在下壳体的外表面,且摩擦轴、扭簧、下壳体和上壳体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下壳体包括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壳,所述内壳的两侧均开设有贯穿的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上是采用扭簧抱紧摩擦轴的方式,结构变简单的同时性能也得到了提升,即使磨损量比较大扭簧也会一直报紧摩擦轴,所以摩擦力衰退会很小,与传统碟片式相比零件较少,缩减了成本,摩擦力衰退慢,使用寿命更长,且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电尾门撑杆刹车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加工
,具体为一种汽车电尾门撑杆刹车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电尾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弹簧与车门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再由电机驱动实现开门闭门,使用久了之后弹簧的力值会有一定的衰退,为防止弹簧力值衰减之后所带来的隐患,所以在结构上加装了刹车装置。传统的刹车装置是采用的碟片式的,一片摩擦片一片齿圈依次叠加,再加上一根小弹簧施加压力,使之转动的时候产生摩擦力达到刹车的效果,而碟片式刹车装置成本较高,结构复杂,且零件较多,在装配时较为不便,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汽车电尾门撑杆刹车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电尾门撑杆刹车装置,具备便于装配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刹车装置成本较高,结构复杂,且零件较多,在装配时较为不便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电尾门撑杆刹车装置,包括摩擦轴、扭簧、下壳体和上壳体,所述扭簧包裹在摩擦轴的外表面,所述摩擦轴的外表面涂抹有油脂,所述扭簧放置在下壳体的内部,所述上壳体套设在下壳体的外表面,且摩擦轴、扭簧、下壳体和上壳体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优选的,所述油脂由机油、黄油和肥皂加温熔化后与铅粉搅拌而成的含铅丝油脂,防止摩擦轴和扭簧粘接难拆卸的作用。优选的,所述下壳体包括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壳,所述内壳的两侧均开设有贯穿的卡槽,所述扭簧的两端搭接在两个卡槽的内部,卡槽用于对扭簧位置的限定。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包括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侧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圆弧板,所述固定座侧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条,所述卡条位于圆弧板之间的中部,所述固定座的中部开设有贯穿的第二圆孔。优选的,所述内壳滑动插接在两个圆弧板的内部,所述卡条活动插接在卡槽的内部,且卡条远离固定座的一端搭接在扭簧上。优选的,所述内壳外表面的两侧均等距分布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两个圆弧板之间的弧形槽中。优选的,所述固定盘远离内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台,所述凸台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凸台呈圆周等距分布,所述固定盘的中部开设有贯穿的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与第二圆孔的大小相等。优选的,所述固定盘、内壳、加强筋和凸台一体成型,使得下壳体性能稳定,工艺简单。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圆弧板和卡条一体成型,使得上壳体性能稳定,工艺简单。在装配时,先将扭簧撑开放入涂抹油脂的摩擦轴上,使扭簧包裹住摩擦轴,再将其装进下壳体内,最后盖上上壳体,即可装配完成。(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电尾门撑杆刹车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上是采用扭簧抱紧摩擦轴的方式,结构变简单的同时性能也得到了提升,传统碟片式的用久了,随着摩擦片的磨损和弹簧的衰退,摩擦力会衰退的较快,本技术是使用的扭簧抱紧摩擦轴的方式,即使磨损量比较大扭簧也会一直报紧摩擦轴,所以摩擦力衰退会很小,与传统碟片式相比摩擦力衰退慢,使用寿命更长。2、本技术是中间的摩擦轴转动,上壳体、下壳体和扭簧固定不动,扭簧抱紧摩擦轴,使摩擦轴转动时产生一定的摩擦力,由于不同的车型的电撑杆所需的刹车力也不同,只需要调整扭簧的内径大小即可改变刹车力的大小,以应对各种刹车力的要求。3、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由上壳体、下壳体、扭簧和摩擦轴四个零件组成,装配时,先将扭簧撑开放入涂抹油脂的摩擦轴上,使扭簧包裹住摩擦轴,再将其装进下壳体内,最后盖上上壳体,装配完成,与传统碟片式相比,零件较少,缩减了成本,提高安装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下壳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上壳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摩擦轴;2、扭簧;3、下壳体;301、固定盘;302、内壳;303、卡槽;304、加强筋;305、第一圆孔;306、凸台;4、上壳体;401、固定座;402、圆弧板;403、卡条;404、第二圆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汽车电尾门撑杆刹车装置,包括摩擦轴1、扭簧2、下壳体3和上壳体4,扭簧2包裹在摩擦轴1的外表面,摩擦轴1的外表面涂抹有油脂,油脂由机油、黄油和肥皂加温熔化后与铅粉搅拌而成的含铅丝油脂,防止摩擦轴1和扭簧2粘接难拆卸的作用,扭簧2放置在下壳体3的内部,上壳体4套设在下壳体3的外表面,且摩擦轴1、扭簧2、下壳体3和上壳体4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本技术结构上是采用扭簧2抱紧摩擦轴1的方式,结构变简单的同时性能也得到了提升,传统碟片式的用久了,随着摩擦片的磨损和弹簧的衰退,摩擦力会衰退的较快,本技术是使用的扭簧2抱紧摩擦轴1的方式,即使磨损量比较大扭簧2也会一直报紧摩擦轴1,所以摩擦力衰退会很小,与传统碟片式相比摩擦力衰退慢,使用寿命更长。下壳体3包括有固定盘301,固定盘3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壳302,内壳302的两侧均开设有贯穿的卡槽303,扭簧2的两端搭接在两个卡槽303的内部,卡槽303用于对扭簧2位置的限定,固定盘301远离内壳3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台306,凸台30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凸台306呈圆周等距分布,固定盘301的中部开设有贯穿的第一圆孔305,第一圆孔305与第二圆孔404的大小相等,固定盘301、内壳302、加强筋304和凸台306一体成型,本技术是中间的摩擦轴1转动,上壳体4、下壳体3和扭簧2固定不动,扭簧2抱紧摩擦轴1,使摩擦轴1转动时产生一定的摩擦力,由于不同的车型的电撑杆所需的刹车力也不同,只需要调整扭簧2的内径大小即可改变刹车力的大小,以应对各种刹车力的要求。上壳体4包括有固定座401,固定座401侧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圆弧板402,固定座401侧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条403,卡条403位于圆弧板402之间的中部,固定座401的中部开设有贯穿的第二圆孔404,内壳302滑动插接在两个圆弧板402的内部,卡条403活动插接在卡槽303的内部,且卡条403远离固定座401的一端搭接在扭簧2上,内壳302外表面的两侧均等距分布有加强筋304,加强筋304位于两个圆弧板402之间的弧形槽中,固定座401、圆弧板402和卡条403一体成型,使得上壳体4性能稳定,工艺简单。在装配时,先将扭簧2撑开放入涂抹油脂的摩擦轴1上,使扭簧2包裹住摩擦轴1,再将其装进下壳体3内,最后盖上上壳体4,即可装配完成,结构上是采用扭簧2抱紧摩擦轴1的方式,结构变简单的同时性能也得到了提升,传统碟片式的用久了,随着摩擦片的磨损和弹簧的衰退,摩擦力会衰退的较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电尾门撑杆刹车装置,包括摩擦轴(1)、扭簧(2)、下壳体(3)和上壳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2)包裹在摩擦轴(1)的外表面,所述摩擦轴(1)的外表面涂抹有油脂,所述扭簧(2)放置在下壳体(3)的内部,所述上壳体(4)套设在下壳体(3)的外表面,且摩擦轴(1)、扭簧(2)、下壳体(3)和上壳体(4)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电尾门撑杆刹车装置,包括摩擦轴(1)、扭簧(2)、下壳体(3)和上壳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2)包裹在摩擦轴(1)的外表面,所述摩擦轴(1)的外表面涂抹有油脂,所述扭簧(2)放置在下壳体(3)的内部,所述上壳体(4)套设在下壳体(3)的外表面,且摩擦轴(1)、扭簧(2)、下壳体(3)和上壳体(4)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电尾门撑杆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脂由机油、黄油和肥皂加温熔化后与铅粉搅拌而成的含铅丝油脂,防止摩擦轴(1)和扭簧(2)粘接难拆卸的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电尾门撑杆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3)包括有固定盘(301),所述固定盘(3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壳(302),所述内壳(302)的两侧均开设有贯穿的卡槽(303),所述扭簧(2)的两端搭接在两个卡槽(303)的内部,卡槽(303)用于对扭簧(2)位置的限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电尾门撑杆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4)包括有固定座(401),所述固定座(401)侧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圆弧板(402),所述内壳(302)滑动插接在两个圆弧板(402)的内部,所述固定座(401)侧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条(40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剑清沈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睿策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