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挂车货箱翻转的油缸与翻转支点结构及其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619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挂车货箱翻转的油缸与翻转支点结构,包括与车架纵梁(7)固定连接的翻转横梁组件(3),与车架纵梁(7)固定连接的下油缸座(8),承载于下油缸座(8)上的油缸(6),所述翻转横梁组件(3)的端部(10)和油缸底座中心点的连线在与车架中心面相垂直的面内。将油缸底座中心点与翻转支点的连线处于同一个平面内,该平面与车架中心面垂直,减少翻转时对车架的扭矩;将挂车货箱翻转的油缸与翻转支点结构变为雁翅形式,卸载货物时,翻转支点一侧直接将力传给翻转横梁组件,大梁不直接受力,不易变形;油缸举升力直接传给下油缸座,大梁受力均匀,延长半挂车使用寿命;车架左右都设有翻转支点,方便现场卸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挂车货箱翻转的油缸与翻转支点结构及其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挂车
,具体地说是一种侧翻自卸半挂车货箱翻转的油缸与翻转支点的布局结构。适用于专用自卸车或侧翻自卸半挂车的自卸货箱或翻转货箱使用。该结构作为自卸车结构的核心,实现车辆(货箱)自卸。
技术介绍
自卸车或侧翻自卸半挂车货箱的翻转原理:车架与副车架在油缸收缩状态下是贴合的,副车架是翻转货箱的底,在翻转货箱开合的对面部与车架铰接,称为翻转支点;翻转货箱的开合通过油缸的伸缩来实现,油缸一端通过油缸支座铰接在车架上(油缸支撑点一般在车架中心面,与车架上平面相隔一定的距离),另一端铰接在副车架上;车架纵向上一般布置数个油缸。现有挂车货箱翻转的油缸与翻转支点结构距离较远,且油缸底座中心点和翻转支点的连线不在与车架中心面相垂直的面内,当车辆货箱翻转卸货时,油缸举升,车架受扭矩,容易变形,见图1。此外,现有挂车货箱翻转的支点结构,为斜撑结构,油缸作用力作用在车架侧称大梁上,使大梁直接受力,影响大梁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挂车货箱翻转的油缸与翻转支点结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挂车货箱翻转的油缸与翻转支点结构,包括与车架纵梁(7)固定连接的翻转横梁组件(3),与车架纵梁(7)固定连接的下油缸座(8),承载于下油缸座(8)上的油缸(6),所述翻转横梁组件(3)的端部(10)和油缸底座中心点的连线在与车架中心面相垂直的面内。车架与副车架在油缸收缩状态下是贴合的,油缸上端铰接在副车架,油缸下端铰接在车架,(翻转货箱在副车架上)副车架在翻转货箱开合的对面部与车架铰接,作为翻转支点;翻转货箱的开合通过油缸的伸缩来实现。所述翻转横梁组件(3)横穿于车架纵梁(7),其端部(10)通过转销与翻转货箱的底部副车架铰接,成为翻转货箱的翻转支点(101);油缸(6)下端的油缸底座与下油缸座(8)连接,下油缸座(8)连接车架纵梁(7);翻转支点(101)和油缸底座中心点的连线在与车架中心面相垂直的面内,亦即翻转横梁组件(3)的端部(10)和油缸底座中心点的连线在与车架中心面相垂直的面内;车架中心面就是以车架中心线为基准与车架上平面相垂直的面。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横梁组件(3)的端部(10)是两个,对称布置于车架纵梁(7),所述的两个端部(10)和油缸底座中心点的连线处于同一个平面内,该平面与车架中心面垂直。进一步的,所述下油缸座(8)是板、管、型钢或一个能够容纳承载油缸的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横梁组件(3)在两个所述下油缸座(8)之间,与所述下油缸座(8)焊接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横梁组件(3)由两个翻转横梁(31)组成,两个翻转横梁(31)对称布置于车架纵梁(7)。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横梁组件(3)与下油缸座(8)是一体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横梁组件(3)的翻转横梁(31)由两个相同的折弯件(311)相向焊接而成。进一步的,所述折弯件(311)设计有冲孔。进一步的,所述下油缸座(8)设计有冲孔。一种车辆,含有上述挂车货箱翻转的油缸与翻转支点结构,油缸(6)下端连接下油缸座(8),下油缸座(8)连接于车架纵梁(7);油缸(6)上端连接副车架,副车架在翻转货箱开合的对面部与车架铰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油缸底座中心点与翻转支点的连线处于同一个平面内,该平面与车架中心面垂直,减少了翻转时对车架的扭矩;2.翻转支点结构变为翻转横梁组件,雁翅形式对称分布,改变原有的斜撑结构,卸载货物时,翻转支点一侧直接将力传给翻转横梁组件,车架大梁不直接受力,不易变形;3.油缸举升力直接传给下油缸座,车架大梁受力均匀,延长半挂车使用寿命;4.车架左右都设有翻转支点,方便现场卸货。附图说明图1与本专利技术最接近的现有油缸与翻转支点分布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油缸与翻转支点分布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油缸与翻转支点具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去除油缸上端连接的部分);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翻转横梁(31)结构示意图;图6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翻转横梁(31)结构示意图;图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翻转横梁的折弯件(311)结构示意图;图8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翻转横梁的折弯件(311)结构示意图。其中:1副架翻转称,2翻转支架,3翻转横梁组件,31翻转横梁,311折弯件,4副梁,5上油缸座立板,6油缸,7纵梁,8下油缸座,10翻转横梁组件端部,101翻转支点。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结构图及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挂车货箱翻转的油缸与翻转支点结构,包括与车架纵梁(7)固定连接的翻转横梁组件(3),与车架纵梁(7)固定连接的下油缸座(8),承载于下油缸座(8)上的油缸(6),所述翻转横梁组件(3)的端部(10)和油缸底座中心点的连线在与车架中心面相垂直的面内。车架与副车架在油缸收缩状态下是贴合的,油缸上端铰接在副车架,油缸下端铰接在车架,(翻转货箱在副车架上)副车架在翻转货箱开合的对面部与车架铰接,作为翻转支点;翻转货箱的开合通过油缸的伸缩来实现。如图2、3所示,所述翻转横梁组件(3)横穿于车架纵梁(7),其端部(10)通过转销与翻转货箱的底部副车架铰接,成为翻转货箱的翻转支点(101);油缸(6)下端的油缸底座与下油缸座(8)连接,下油缸座(8)连接车架纵梁(7);翻转支点(101)和油缸底座中心点的连线在与车架中心面相垂直的面内,亦即翻转横梁组件(3)的端部(10)和油缸底座中心点的连线在与车架中心面相垂直的面内;车架中心面就是以车架中心线为基准与车架上平面相垂直的面。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翻转横梁组件(3)的端部(10)是两个,对称布置于车架纵梁(7),所述的两个端部(10)和油缸底座中心点的连线处于同一个平面内,该平面与车架中心面垂直。见图2、3、4,翻转横梁组件(3)横穿于车架纵梁(7),所述的两个端部(10)通过转销与翻转货箱的底部副车架铰接,成为翻转货箱的左翻转支点或右翻转支点。如此,翻转支点(101)分为左右,需要使用左边的翻转支点时,右边的翻转支点锁紧装置打开,油缸伸出,货箱向左边翻转,倒出货物,反之亦然。车架与副车架在油缸收缩状态下是贴合的;副车架是翻转货箱的底架,翻转横梁组件(3)的两个端部(10)通过转销与设置在副车架上的副架翻转称(1)上的翻转支架(2)铰接,成为翻转支点(101);翻转货箱的开合通过油缸伸缩来实现,油缸(6)下端通过与下油缸座(8)连接在车架上(油缸支撑点一般在车架中心面,与车架上平面相隔一定的距离),油缸(6)上端铰接在副车架上;车架纵向上一般布置数个油缸,根据受力计算,约2-5个油缸;油缸上端铰接在副车架上是通过副架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挂车货箱翻转的油缸与翻转支点结构,包括与车架纵梁(7)固定连接的翻转横梁组件(3),与车架纵梁(7)固定连接的下油缸座(8),承载于下油缸座(8)上的油缸(6),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横梁组件(3)的端部(10)和油缸底座中心点的连线在与车架中心面相垂直的面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车货箱翻转的油缸与翻转支点结构,包括与车架纵梁(7)固定连接的翻转横梁组件(3),与车架纵梁(7)固定连接的下油缸座(8),承载于下油缸座(8)上的油缸(6),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横梁组件(3)的端部(10)和油缸底座中心点的连线在与车架中心面相垂直的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挂车货箱翻转的油缸与翻转支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横梁组件(3)的端部(10)是两个,对称布置于车架纵梁(7),所述的两个端部(10)和油缸底座中心点的连线处于同一个平面内,该平面与车架中心面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挂车货箱翻转的油缸与翻转支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油缸座(8)是板、管、型钢或一个能够容纳承载油缸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挂车货箱翻转的油缸与翻转支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横梁组件(3)在两个所述下油缸座(8)之间,与所述下油缸座(8)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挂车货箱翻转的油缸与翻转支点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公祥王兵孙迁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锣响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