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卸车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619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28
一种自卸车厢,其特征在在于,其包括车厢前板、车厢侧板、车厢尾板、车厢底板和副车架,所述车厢前板固接于所述车厢侧板的前端,所述车厢尾板活动连接于所述车厢侧板的尾端,所述车厢底板固接于所述车厢侧板的底部,所述副车架设于所述车厢底板下方并与所述车厢底板铰接,在所述副车架上设有平衡托架,所述平衡托架垂直于所述副车架的长度方向,并对称伸出至所述副车架的两侧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卸车厢可抑制车厢主体倾侧而提高自卸车辆的过弯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卸车厢
本技术涉及自卸车,特别涉及一种自卸车厢。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卸车的需求有很大的增加,因而自卸车的数量越来越多,自卸车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常见的自卸车主要通过油压杆将货箱的前部向上推起进行卸货工作。目前,自卸车的货厢与车架仅靠后翻转座及油缸固定。由于自卸车车体重量较大,且载货重量也较大,在转弯时,车厢容易向一侧倾斜而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改善车辆过弯性能的自卸车厢。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卸车厢,其特征在在于,其包括车厢前板、车厢侧板、车厢尾板、车厢底板和副车架,所述车厢前板固接于所述车厢侧板的前端,所述车厢尾板活动连接于所述车厢侧板的尾端,所述车厢底板固接于所述车厢侧板的底部,所述副车架设于所述车厢底板下方并与所述车厢底板铰接,在所述副车架上设有平衡托架,所述平衡托架垂直于所述副车架的长度方向,并对称伸出至所述副车架的两侧外。进一步地,所述平衡托架包括平衡杆和第一固定座,所述平衡杆垂直于所述副车架的长度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卸车厢,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车厢前板(10)、车厢侧板(20)、车厢尾板(30)、车厢底板(40)和副车架(50),所述车厢前板(10)固接于所述车厢侧板(20)的前端,所述车厢尾板(30)活动连接于所述车厢侧板(20)的尾端,所述车厢底板(40)固接于所述车厢侧板(20)的底部,所述副车架(50)设于所述车厢底板(40)下方并与所述车厢底板(40)铰接,在所述副车架(50)上设有平衡托架(51),所述平衡托架(51)垂直于所述副车架(50)的长度方向,并对称伸出至所述副车架(50)的两侧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卸车厢,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车厢前板(10)、车厢侧板(20)、车厢尾板(30)、车厢底板(40)和副车架(50),所述车厢前板(10)固接于所述车厢侧板(20)的前端,所述车厢尾板(30)活动连接于所述车厢侧板(20)的尾端,所述车厢底板(40)固接于所述车厢侧板(20)的底部,所述副车架(50)设于所述车厢底板(40)下方并与所述车厢底板(40)铰接,在所述副车架(50)上设有平衡托架(51),所述平衡托架(51)垂直于所述副车架(50)的长度方向,并对称伸出至所述副车架(50)的两侧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托架(51)包括:
平衡杆(512),垂直于所述副车架(50)的长度方向,且平衡杆(512)的顶部不超出所述副车架(50)的顶部表面;
第一固定座(511),固接于所述平衡杆(512)的两端,并高出于所述副车架(50)的顶部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卸车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厢底板(40)上设有位置与所述第一固定座(511)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座(41),当所述车厢底板(40)贴合于所述副车架(50)上时,所述第一固定座(511)和第二固定座(41)对合而可锁止所述副车架(50)与所述车厢底板(40)。


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毅朱良孙俊段玉诚张晶高定繁虎恩洪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建筑汽车改装厂有限公司云南建投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