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滑槽的角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399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2
一种玻璃滑槽(20)的角部构造,能够容易的进行外装饰件的组装作业,密封性也优异。挤出成型而成的柱侧挤出成型部(12)的上部通过注模成型而连接于挤出成型而成的顶侧挤出成型部(11)的端部,在以凹部(51)向着车外侧露出的状态埋入设置的嵌板(50)的凹部(51)中,嵌入在从车外侧组装的外装饰件(60)上设置的凸部(61),其中,在嵌板(50)的凹部(51)形成有第一卡止部(55),与在外装饰件(60)的凸部(61)设置的第二卡止部(64、65)进行卡止。另外,嵌板(50)的凹部(51)是在车内外方向上贯穿的贯通孔,且设置有将贯通孔的车内侧封闭住的盖部材(7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玻璃滑槽的角部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沿着在车辆的车门设置的框体安装且将升降的车门玻璃向槽部引导的玻璃滑槽的角部构造。
技术介绍
以往,如图11所示,在车辆的前门200以及后门300的顶侧和柱侧安装有玻璃滑槽20,对升降的车门玻璃9进行引导。图12是利用在后门300侧安装的玻璃滑槽20,将顶侧框体400的一部分从车外侧覆盖住而隐藏起来的、被称为隐蔽(Hidden)类型的结构。在后门300的前侧角部,沿着柱侧框体500而上下延伸的挤出成型而成的柱侧挤出成型部12的上部和以将后门300与前门200之间的分隔部S封闭住的方式上下延伸的挤出成型而成的分隔密封部13的上部,经由注模成型部15而通过注模成型,与沿着顶侧框体400而大致水平地延伸的挤出成型而成的顶侧挤出成型部11的端部相连接。在图12所示的两组黑白双色的三角形中,黑侧是注模成型部15,白侧是挤出成型部11、12、13。另外,注模成型部15用斜线表示。如图13所示,在柱侧挤出成型部12与分隔密封部13之间,从车外侧组装有外装饰件(OuterGarnish)18。如图14所示,玻璃滑槽20具有:主体部21,其在内侧形成有槽部M,且包括有车外侧壁部22、车内侧壁部23以及将它们相连结的玻璃滑槽侧壁部24;安装部25,其在主体部21的外侧(上侧)设置,且组装在以从顶侧框体400向着车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的顶侧外向凸缘401上;外唇部26,其从车外侧壁部22的端部22a向着车内侧延伸,且与车门玻璃9滑动接触;内唇部27,其从车内侧壁部23的端部23a向着车外侧延伸,且与车门玻璃9滑动接触。另外,在构成安装部25的车身侧壁部28的外侧(上侧)设置有与车体开口部周边弹性接触的两个(也可以是一个)车身密封唇部31,在将车身侧壁部28的车外侧与玻璃滑槽侧壁部24的车外侧连结的连结壁部29的车外侧设置有外观构件30,在安装部25内埋入设置有大致U字形的芯材32(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隐蔽类型的玻璃滑槽20中,作为外装饰件18组装于玻璃滑槽20的组装方法,公开有以下的方法: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在顶侧框体400形成切口(缺口),在此处经由销43而安装向着车外侧形成有凹部42的保持器41,并且,将在外装饰件18上向着车内侧突出而形成的凸部19安装于保持器41的凹部42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一般而言,汽车的车体以及车门在腰线的上方部分,车门随着朝向上方而向着车辆中央侧倾斜(例如专利文献2的图4(所谓的外倾(Camber)))。另外,也存在如下情况:在汽车驻车时,路面为倾斜面(例如专利文献3的图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9/043228号;专利文献2:JP特开2005-247294号公报;专利文献3:JP实开平07-033724号公报。但是,在图15以及图16所示的组装方法中,由于保持器41直接安装在顶侧框体400上,因此需要在顶侧框体400的顶侧外向凸缘401上形成切口(缺口),所以需要花费工时,比较麻烦。另外,也有可能使得水从切口浸入到车内侧。而且,由于是将外装饰件18的凸部19简单的安装于保持器41的凹部42中的构造,因此两者的结合度并不太高,存在欠缺稳定性这样的问题。另外,在图15以及图16所示的组装构造中,如图15所示,由于汽车的外倾或驻车面的倾斜等,存在有以下情况:作为嵌件的保持器41的凹部4相对于开口部侧,位于深处的一方成为车辆下侧。存在有洗车时的水或雨水等积存到凹部42的深处这样的问题点。若水在凹部42积存,则当打开车门时,有可能水会溅到上车的人的身上或者向汽车的车内浸水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滑槽的角部构造,能够容易的进行外装饰件对玻璃滑槽的组装作业,而且密封性优异。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滑槽的角部构造,即使水浸入到嵌入外装饰件的凸部的保持器的凹部中,也能够不积存水。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玻璃滑槽的角部构造,沿着在车辆的后门(300)以及前门(200)中的一方(300)设置的框体(400、500)而安装,并且具有主体部(21),该主体部(21)将升降的车门玻璃(9)在槽部(M)中引导,且包括有车外侧壁部(22)、车内侧壁部(23)以及将两壁部(22、23)相连结的玻璃滑槽侧壁部(24),沿着柱侧框体(500)而上下延伸的挤出成型而成的柱侧挤出成型部(12)的上部,通过注模成型而连接于沿着顶侧框体(400)而大致水平延伸的挤出成型而成的顶侧挤出成型部(11)的端部,并且,在注模成型部(15)以凹部(51)向着车外侧露出的状态埋入设置有嵌板(InsertPanel)(50),在嵌板(50)的所述凹部(51)中嵌入在从车外侧组装的外装饰件(60)上设置的凸部(61),并且,在所述嵌板(50)的所述凹部(51)形成有第一卡止部(55),且与在所述外装饰件(60)的所述凸部(61)设置的第二卡止部(64,65)相卡止,其特征是,所述嵌板(50)的所述凹部(51)是在车内外方向上贯穿的贯通孔,设置有将所述贯通孔的车内侧封闭住的盖壁部(70)。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所述盖壁部(70)与所述嵌板(50)是分体的构件,且嵌入到所述嵌板(50)的车内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所述盖壁部(70)经由铰接部而一体安装于所述嵌板(50),使所述盖壁部(70)在所述铰接部的周围旋转而安装于所述嵌板(50)的车内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玻璃滑槽的角部构造,沿着在车辆的后门(300)以及前门(200)中的一方(300)设置的框体(400、500)而安装,并且具有主体部(21),该主体部(21)将升降的车门玻璃(9)在槽部(M)中引导,且包括有车外侧壁部(22)、车内侧壁部(23)以及将两壁部(22、23)相连结的玻璃滑槽侧壁部(24),沿着柱侧框体(500)而上下延伸的挤出成型而成的柱侧挤出成型部(12)的上部,通过注模成型而连接于沿着顶侧框体(400)而大致水平延伸的挤出成型而成的顶侧挤出成型部(11)的端部,并且,在注模成型部(15)以凹部(51)向着车外侧露出的状态埋入设置有嵌板(InsertPanel)(50),在嵌板(50)的所述凹部(51)中嵌入在从车外侧组装的外装饰件(60)上设置的凸部(61),并且,在所述嵌板(50)的所述凹部(51)形成有第一卡止部(55),且与在所述外装饰件(60)的所述凸部(61)设置的第二卡止部(64,65)相卡止,其特征是,在所述嵌板(50)的所述凹部(51)的位于所述后门(300)与所述前门(200)之间的分隔部(S)侧的车外侧面,形成有从车内侧越朝向车外侧则越向下侧倾斜的排水流路(81)。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在所述排水流路(81)的下侧,在所述注模成型部(15)形成有排水槽部(DrainageBead)(82),该排水槽部(82)与所述外装饰件(60)的车内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滑槽的角部构造,沿着在车辆的后门以及前门中的一方设置的框体而安装,并且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将升降的车门玻璃在槽部中引导,该主体部包括有车外侧壁部、车内侧壁部和将两壁部相连结的玻璃滑槽侧壁部,/n沿着柱侧框体而上下延伸的挤出成型而成的柱侧挤出成型部的上部通过注模成型而连接于沿着顶侧框体而大致水平延伸的挤出成型而成的顶侧挤出成型部的端部,并且,在注模成型部埋入设置有嵌板且该嵌板呈凹部向着车外侧露出的状态,在从车外侧组装的外装饰件上设置的凸部嵌入到所述凹部中,并且,/n在所述嵌板的所述凹部形成有第一卡止部,且与在所述外装饰件的所述凸部中设置的第二卡止部进行卡止,/n其特征在于,/n所述嵌板的所述凹部是在车内外方向上贯穿的贯通孔,并且设置有将贯通孔的车内侧封闭住的盖壁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129 JP 2020-013065;20200129 JP 2020-0130661.一种玻璃滑槽的角部构造,沿着在车辆的后门以及前门中的一方设置的框体而安装,并且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将升降的车门玻璃在槽部中引导,该主体部包括有车外侧壁部、车内侧壁部和将两壁部相连结的玻璃滑槽侧壁部,
沿着柱侧框体而上下延伸的挤出成型而成的柱侧挤出成型部的上部通过注模成型而连接于沿着顶侧框体而大致水平延伸的挤出成型而成的顶侧挤出成型部的端部,并且,在注模成型部埋入设置有嵌板且该嵌板呈凹部向着车外侧露出的状态,在从车外侧组装的外装饰件上设置的凸部嵌入到所述凹部中,并且,
在所述嵌板的所述凹部形成有第一卡止部,且与在所述外装饰件的所述凸部中设置的第二卡止部进行卡止,
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板的所述凹部是在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原康裕
申请(专利权)人:西川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