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脚蹬车的防滑脚蹬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407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12
一种机器人脚蹬车的防滑脚蹬结构,包括支撑板、挡脚杆和踏板;支撑板上设有第二转轴,支撑板上还设有若干个防滑柱;踏板设置在支撑板的上方,踏板下端设置支撑柱,升降板设置在踏板的两侧,且升降板上设有若干个与防滑柱对应的通孔;升降板的下端设有升降杆,支撑板上设有升降槽;两组固定块对称设置在支撑板内部,固定块的底部设有滑块,支撑板内设有滑槽,固定块上还设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支撑板;支撑板上对称设置两个第一转轴,两个挡脚杆对称设置在支撑板两端,挡脚杆上设有第一固定轴,第一连杆转动设置在第一固定轴上,固定块上设有第二固定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提高了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提升了乘客的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脚蹬车的防滑脚蹬结构
本技术涉及脚蹬车
,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脚蹬车的防滑脚蹬结构。
技术介绍
脚蹬一般具有一个可安装于脚蹬车链轮曲柄上的脚蹬轴,以及一个可旋转的支撑于脚蹬轴上的方框型脚蹬体,机器人脚蹬车顾名思义指的是利用机器人取代人来对脚蹬车进行驱动,机器人脚蹬车的动力来源为机器人脚部踩动脚蹬,利用曲柄及链轮的传动,使脚蹬车前进。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丰富,机器人脚蹬车逐渐发展成旅游观光的一大选择,人们可以乘坐机器人脚蹬车进行景区的旅游观光,不仅可以免去人力骑行时带来的疲乏,同时还能够感受科技带来的愉悦感。现有的机器人脚蹬多为一种较硬的橡胶类材料制成的平板式脚蹬,并没有很好的防滑性能,在下雨天或崎岖路上行走时,容易出现脚底打滑的现象,影响机器人的正常骑行,导致耽误乘客的行程,甚至会对机器人的脚部产生伤害,从而缩短了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影响了乘客的感受。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机器人脚蹬车的防滑脚蹬结构,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脚蹬的防滑性能,使机器人脚蹬车在行驶过程中不会出现打滑的现象,并且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同时还适用于自行车,适合推广生产。(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机器人脚蹬车的防滑脚蹬结构,包括支撑板、挡脚杆、升降板、踏板、第一连杆、固定块和第二连杆;支撑板上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穿过支撑板并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支撑板上还设有若干个防滑柱;踏板设置在支撑板的上方,踏板下端设置支撑柱,且支撑柱与支撑板滑动连接;升降板设置在踏板的两侧,且升降板上设有若干个与防滑柱对应的通孔;升降板的下端设有升降杆,支撑板上设有升降槽,升降杆插入升降槽内部,并与升降槽滑动配合;两组固定块对称设置在支撑板内部,固定块的底部设有滑块,支撑板内设有滑槽,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固定块上还设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支撑板;支撑板上对称设置两个第一转轴,两个挡脚杆对称设置在支撑板两端,且挡脚杆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挡脚杆上设有第一固定轴,第一连杆转动设置在第一固定轴上,且第一连杆与第一固定轴滑动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第二固定轴,第二连杆转动设置在第二固定轴上,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支撑柱。优选的,支撑板上设有与支撑柱直径相同的孔,支撑柱通孔并伸入支撑板内部。优选的,支撑柱上设有滑槽,支撑板上设有滑块,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优选的,支撑板上设有通孔,第二转轴插入通孔。优选的,升降板和踏板上均设有橡胶垫。优选的,挡脚杆的外围设有柔性保护套。优选的,第一连杆上设有滑槽,第一固定轴与滑槽滑动配合。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增加了支撑柱,加大了脚底与脚蹬的摩擦力,并且利用两个前后挡脚杆,对机器人的脚部进行位置限定,使机器人的脚部不会因前后滑动而脱离脚蹬,双重保障,使脚蹬的防滑性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并且本技术结构牢固,使用及其方便,同时本技术还可以用于人力自行车,适用范围广泛,便于推广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机器人脚蹬车的防滑脚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机器人脚蹬车的防滑脚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机器人脚蹬车的防滑脚蹬结构中A部分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支撑板;2、挡脚杆;3、升降板;4、踏板;5、支撑柱;6、防滑柱;7、升降杆;8、升降槽;9、第一转轴;10、第一固定轴;11、第一连杆;12、固定块;13、滑槽;14、滑块;15、第二连杆;16、第二固定轴;17、弹簧;18、第二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机器人脚蹬车的防滑脚蹬结构,包括支撑板1、挡脚杆2、升降板3、踏板4、第一连杆11、固定块12和第二连杆15;支撑板1上设有第二转轴18,第二转轴18穿过支撑板1并与支撑板1转动连接,支撑板1上还设有若干个防滑柱6;踏板4设置在支撑板1的上方,踏板4下端设置支撑柱5,且支撑柱5与支撑板1滑动连接;升降板3设置在踏板4的两侧,且升降板3上设有若干个与防滑柱6对应的通孔;升降板3的下端设有升降杆7,支撑板1上设有升降槽8,升降杆7插入升降槽8内部,并与升降槽8滑动配合;两组固定块12对称设置在支撑板1内部,固定块12的底部设有滑块14,支撑板1内设有滑槽13,滑块14与滑槽13滑动配合,固定块12上还设有弹簧17,弹簧17的另一端连接支撑板1;支撑板1上对称设置两个第一转轴9,两个挡脚杆2对称设置在支撑板1两端,且挡脚杆与第一转轴9转动连接,挡脚杆2上设有第一固定轴10,第一连杆11转动设置在第一固定轴10上,且第一连杆11与第一固定轴10滑动连接;第一连杆1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固定块12;固定块12上设有第二固定轴16,第二连杆15转动设置在第二固定轴16上,第二连杆1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支撑柱5。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板1上设有与支撑柱直径相同的孔,支撑柱5通孔并伸入支撑板1内部。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柱5上设有滑槽,支撑板1上设有滑块,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板1上设有通孔,第二转轴18插入通孔,第二转轴(18)连接脚蹬车链轮。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升降板3和踏板4上均设有橡胶垫,增加脚蹬的柔软度,同时能够防止泥水进入脚蹬内部,使脚蹬内部零件不易腐锈,延长了脚蹬的使用寿命。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挡脚杆2的外围设有柔性保护套,机器人的脚部与挡脚杆2之间呈柔性接触,使挡脚杆2不易磨损甚至破坏。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杆11上设有滑槽,第一固定轴10与滑槽滑动配合。本技术中,机器人的脚部放置在踏板4上,当机器人脚部用力时,踏板4向下移动,带动升降板3向下移动,支撑板1上的防滑柱6穿过升降板3与机器人脚底部接触,增大了脚蹬与机器人脚底的摩擦力;踏板4向下运动的同时,两组固定块12分别向两侧移动,第一连杆11带动挡脚杆2,使两个挡脚杆2竖起至箍紧机器人的脚部,使机器人的脚部不会因打滑而脱离脚蹬;机器人踩动脚蹬,支撑板1在第二转轴18的支撑下始终保持踏板4的一面朝上;骑行结束时,机器人的脚部向上,在弹簧17的张力作用下,固定块12向内靠拢,前后挡脚杆2下降并恢复初始位置,同时踏板4向上移动恢复初始位置。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脚蹬车的防滑脚蹬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挡脚杆(2)、升降板(3)、踏板(4)、第一连杆(11)、固定块(12)和第二连杆(15);/n支撑板(1)上设有第二转轴(18),第二转轴(18)穿过支撑板(1)并与支撑板(1)转动连接,支撑板(1)上还设有若干个防滑柱(6);踏板(4)设置在支撑板(1)的上方,踏板(4)下端设置支撑柱(5),且支撑柱(5)与支撑板(1)滑动连接;升降板(3)设置在踏板(4)的两侧,且升降板(3)上设有若干个与防滑柱(6)对应的通孔;升降板(3)的下端设有升降杆(7),支撑板(1)上设有升降槽(8),升降杆(7)插入升降槽(8)内部,并与升降槽(8)滑动配合;/n两组固定块(12)对称设置在支撑板(1)内部,固定块(12)的底部设有滑块(14),支撑板(1)内设有滑槽(13),滑块(14)与滑槽(13)滑动配合,固定块(12)上还设有弹簧(17),弹簧(17)的另一端连接支撑板(1);/n支撑板(1)上对称设置两个第一转轴(9),两个挡脚杆(2)对称设置在支撑板(1)两端,且挡脚杆与第一转轴(9)转动连接,挡脚杆(2)上设有第一固定轴(10),第一连杆(11)转动设置在第一固定轴(10)上,且第一连杆(11)与第一固定轴(10)滑动连接;第一连杆(1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固定块(12);固定块(12)上设有第二固定轴(16),第二连杆(15)转动设置在第二固定轴(16)上,第二连杆(1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支撑柱(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脚蹬车的防滑脚蹬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挡脚杆(2)、升降板(3)、踏板(4)、第一连杆(11)、固定块(12)和第二连杆(15);
支撑板(1)上设有第二转轴(18),第二转轴(18)穿过支撑板(1)并与支撑板(1)转动连接,支撑板(1)上还设有若干个防滑柱(6);踏板(4)设置在支撑板(1)的上方,踏板(4)下端设置支撑柱(5),且支撑柱(5)与支撑板(1)滑动连接;升降板(3)设置在踏板(4)的两侧,且升降板(3)上设有若干个与防滑柱(6)对应的通孔;升降板(3)的下端设有升降杆(7),支撑板(1)上设有升降槽(8),升降杆(7)插入升降槽(8)内部,并与升降槽(8)滑动配合;
两组固定块(12)对称设置在支撑板(1)内部,固定块(12)的底部设有滑块(14),支撑板(1)内设有滑槽(13),滑块(14)与滑槽(13)滑动配合,固定块(12)上还设有弹簧(17),弹簧(17)的另一端连接支撑板(1);
支撑板(1)上对称设置两个第一转轴(9),两个挡脚杆(2)对称设置在支撑板(1)两端,且挡脚杆与第一转轴(9)转动连接,挡脚杆(2)上设有第一固定轴(10),第一连杆(11)转动设置在第一固定轴(10)上,且第一连杆(11)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利平李刚李永亢李松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迪迪隆机器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