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仿生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417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12
一种大型仿生机器人,包括漂浮板、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电池、连接杆、推杆、移动杆、滑块、导轨、第一限位块和脚蹼;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转动设置在漂浮板上,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漂浮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主动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电池设置在漂浮板上;导轨设置在漂浮板上;滑块滑动设置在导轨上;推杆转动设置在漂浮板上,推杆的一端与移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移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滑块上;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推杆转动连接;第一限位块设置在滑块上;脚蹼转动设置在滑块上,脚蹼与第一限位块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脚蹼做仿生运动,从而使初学者更加方便的贯穿运动轨迹,且无需人工饲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仿生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仿生机器人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大型仿生机器人。
技术介绍
仿生机器人是指模仿生物、从事生物特点工作的机器人。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水平日益进步,机器人研究领域已经向航空航天、水面水下、地下管道等环境发展,未来的机器人将在人类无法工作的环境中代替人类工作,人们要求机器人不仅适应原来的基本要求,还要适应未知的环境,这就对机器人的运动灵活性、适应性、生存能力很高。移动性能是未来机器人在许多场合的关键能力,为了完成任务,常常要求机器人能够到人们无法进入的禁区进行侦查、探测、攻击、干扰等行动。因此机器人模仿动物的特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活动范围广,躲避风险能力和生存能力强,拥有极强的移动能力,因此能够代替人们到达不可预测的环境中进行各种活动,完成任务。大自然曾为人类的造物提供了丰富灵感,比如,我国古人模仿鸟喙衔食物的动作,专利技术了筷子。现在,仿生学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研制机械或各种新技术。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对于游泳初学者来说,如何学会腿部动作至关重要,而初学者都是由蛙泳入门,蛙泳是一种模仿青蛙游泳动作的游泳姿势,也是一种最古老的泳姿。蛙泳时,游泳者可以方便观察前方是否有障碍物,避免撞上障碍物,在学习时需要观察青蛙腿部的运动轨迹,而现实中青蛙不受人为控制,个人饲养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大型仿生机器人,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脚蹼做仿生运动,从而使初学者更加方便的贯穿运动轨迹,且无需人工饲养。(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型仿生机器人,包括漂浮板、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电池、连接杆、推杆、移动杆、滑块、导轨、第一限位块和脚蹼;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转动设置在漂浮板上,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漂浮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主动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电池设置在漂浮板上,且电池与驱动电机电性连接;连接杆、推杆、移动杆、滑块、导轨、第一限位块和脚蹼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导轨均设置在漂浮板上;两个滑块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导轨上;两个推杆均转动设置在漂浮板上,两个推杆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移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两个移动杆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滑块上;两个连接杆的一端分别转动设置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上,且分别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偏心设置,两个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推杆转动连接;两个第一限位块分别设置在两个滑块上;两个脚蹼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滑块上,两个脚蹼分别与两个第一限位块抵接。优选的,脚蹼包括连接块、夹板、推板和挡板;连接块设置在滑块上;夹板、推板和挡板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夹板均设置在连接块上;两个推板位于两个夹板之间,且两个推板均与两个夹板转动连接;两个挡板分别设置在两个推板的外边侧。优选的,夹板上设置有限位条;两个推板上均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远离挡板侧的上端,限位块与限位条卡接。优选的,两个推板的连接处的下方均设置有斜面;斜面对向设置;两个推板上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位于两个斜面之间,且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推板连接。优选的,挡板为弧形结构板。优选的,滑块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与脚蹼抵接,且第二限位块与脚蹼的连接处设置有导向面,导向面倾斜设置。优选的,漂浮板上设置有平衡杆,平衡杆对称设置有两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中,驱动电机驱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同时带动两个连接杆移动,连接杆带动推杆转动,推杆带动移动杆移动,移动杆带动滑块在导轨上滑动,滑块带动脚蹼移动,当脚蹼向远离漂浮板的方向移动时,在水的张力的作用下,脚蹼转动,在移动的同时进行模仿蛙类的蹬腿动作,从而进行踩水,使漂浮板能够移动,第一限位块用于限制脚蹼转动的角度,从而避免其转动角度过大,而做无用功,当脚蹼向漂浮板的方向移动时,在水张力作用下,脚蹼顺着水流转动到与导轨平行的位置,提高其稳定性;从而实现的仿生运动,能够使游泳初学者能够更好的进行观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大型仿生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大型仿生机器人中脚蹼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大型仿生机器人中脚蹼的结构剖视图。附图标记:1、漂浮板;2、平衡杆;31、主动齿轮;32、从动齿轮;4、驱动电机;5、连接杆;6、推杆;7、移动杆;8、滑块;9、导轨;10、第一限位块;11、第二限位块;12、脚蹼;1201、连接块;1202、夹板;1203、推板;1204、挡板;1205、限位块;1206、弹性件;1207、限位条;1231、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大型仿生机器人,包括漂浮板1、主动齿轮31、从动齿轮32、电池、连接杆5、推杆6、移动杆7、滑块8、导轨9、第一限位块10和脚蹼12;主动齿轮31和从动齿轮32均转动设置在漂浮板1上,主动齿轮31和从动齿轮32啮合连接;漂浮板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主动齿轮31转动的驱动电机4;电池设置在漂浮板1上,且电池与驱动电机4电性连接;连接杆5、推杆6、移动杆7、滑块8、导轨9、第一限位块10和脚蹼12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导轨9均设置在漂浮板1上;两个滑块8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导轨9上;两个推杆6均转动设置在漂浮板1上,两个推杆6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移动杆7的一端转动连接;两个移动杆7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滑块8上;两个连接杆5的一端分别转动设置在主动齿轮31和从动齿轮32上,且分别与主动齿轮31和从动齿轮32偏心设置,两个连接杆5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推杆6转动连接;两个第一限位块10分别设置在两个滑块8上;两个脚蹼12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滑块8上,两个脚蹼12分别与两个第一限位块10抵接。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脚蹼12包括连接块1201、夹板1202、推板1203和挡板1204;连接块1201设置在滑块8上;夹板1202、推板1203和挡板1204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夹板1202均设置在连接块1201上;两个推板1203位于两个夹板1202之间,且两个推板1203均与两个夹板1202转动连接;两个挡板1204分别设置在两个推板1203的外边侧。需要说明的是,当推板1203在水中蹬水时,水的张力带动挡板1204移动,挡板1204带动推板1203展开,从而在蹬水时能够获得更大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其蹬水的效率,能够模仿蛙类在水中游泳时脚掌处的动作。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夹板1202上设置有限位条1207;两个推板1203上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型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板(1)、主动齿轮(31)、从动齿轮(32)、电池、连接杆(5)、推杆(6)、移动杆(7)、滑块(8)、导轨(9)、第一限位块(10)和脚蹼(12);/n主动齿轮(31)和从动齿轮(32)均转动设置在漂浮板(1)上,主动齿轮(31)和从动齿轮(32)啮合连接;漂浮板(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主动齿轮(31)转动的驱动电机(4);电池设置在漂浮板(1)上,且电池与驱动电机(4)电性连接;连接杆(5)、推杆(6)、移动杆(7)、滑块(8)、导轨(9)、第一限位块(10)和脚蹼(12)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导轨(9)均设置在漂浮板(1)上;两个滑块(8)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导轨(9)上;两个推杆(6)均转动设置在漂浮板(1)上,两个推杆(6)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移动杆(7)的一端转动连接;两个移动杆(7)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滑块(8)上;两个连接杆(5)的一端分别转动设置在主动齿轮(31)和从动齿轮(32)上,且分别与主动齿轮(31)和从动齿轮(32)偏心设置,两个连接杆(5)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推杆(6)转动连接;两个第一限位块(10)分别设置在两个滑块(8)上;两个脚蹼(12)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滑块(8)上,两个脚蹼(12)分别与两个第一限位块(10)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板(1)、主动齿轮(31)、从动齿轮(32)、电池、连接杆(5)、推杆(6)、移动杆(7)、滑块(8)、导轨(9)、第一限位块(10)和脚蹼(12);
主动齿轮(31)和从动齿轮(32)均转动设置在漂浮板(1)上,主动齿轮(31)和从动齿轮(32)啮合连接;漂浮板(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主动齿轮(31)转动的驱动电机(4);电池设置在漂浮板(1)上,且电池与驱动电机(4)电性连接;连接杆(5)、推杆(6)、移动杆(7)、滑块(8)、导轨(9)、第一限位块(10)和脚蹼(12)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导轨(9)均设置在漂浮板(1)上;两个滑块(8)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导轨(9)上;两个推杆(6)均转动设置在漂浮板(1)上,两个推杆(6)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移动杆(7)的一端转动连接;两个移动杆(7)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滑块(8)上;两个连接杆(5)的一端分别转动设置在主动齿轮(31)和从动齿轮(32)上,且分别与主动齿轮(31)和从动齿轮(32)偏心设置,两个连接杆(5)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推杆(6)转动连接;两个第一限位块(10)分别设置在两个滑块(8)上;两个脚蹼(12)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滑块(8)上,两个脚蹼(12)分别与两个第一限位块(10)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脚蹼(12)包括连接块(1201)、夹板(1202)、推板(1203)和挡板(1204);连接块(1201)设置在滑块(8)上;夹板(12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利平李刚李永亢李松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迪迪隆机器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