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动力组件以及水下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下动力组件以及一种水下机器人。
技术介绍
传统的水下航行器主要是利用螺旋桨的推进方式,这种推进方式局限在于低速环境下性能不佳,噪声较大,机动性较差。如今,人们对于水下航行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应对海洋中出现的复杂情况,需要水下航行器在低速环境下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稳定性。螺旋桨推进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这一要求。研究发现,水下生物经过上万年的进化,已经很好地适应了复杂的海洋环境。人们根据推进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种是通过身体尾鳍的摆动进行推进,其特点是启动速度快,静水航行效率高。该推进模式常见于像鲹科目的鱼类中。第二种主要是利用胸鳍的拍打来进行推进,其特点是机动性强,抗干扰能力强,以及低速条件下推进效率高,常见于鳐科目和鲼科目的鱼类当中。通过对海洋生物推进方式的模仿,人们研制出了许多新型的推进装置,取得了良好的推进效果。在众多的海洋生物当中,鲼科鱼类在游动过程中有着较高的推进效率,同时兼有优良的机动特性和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应对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架(10)、拉绳驱动装置(20)、拉绳以及形变机构(40);/n所述形变机构(40)的根部固设于所述固定架(10)上;/n所述拉绳驱动装置(20)固设于所述固定架(10)上;/n所述拉绳为两组,两组所述拉绳分别活动连接在所述形变机构(40)的上下两侧,所述拉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拉绳驱动装置(20)以及所述形变机构(40)的端部固定,/n其中,所述拉绳驱动装置(20)能驱动两组所述拉绳分别拉紧和松弛,以使所述形变机构(40)产生形变并向上或向下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架(10)、拉绳驱动装置(20)、拉绳以及形变机构(40);
所述形变机构(40)的根部固设于所述固定架(10)上;
所述拉绳驱动装置(20)固设于所述固定架(10)上;
所述拉绳为两组,两组所述拉绳分别活动连接在所述形变机构(40)的上下两侧,所述拉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拉绳驱动装置(20)以及所述形变机构(40)的端部固定,
其中,所述拉绳驱动装置(20)能驱动两组所述拉绳分别拉紧和松弛,以使所述形变机构(40)产生形变并向上或向下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机构(40)包括:
根部连接板(41)、端部连接板(43)、多个中间连接板(42)以及连接骨架(44);
所述根部连接板(41)固设于所述固定架(10)上;
多个所述中间连接板(42)依次设置在所述根部连接板(41)以及所述端部连接板(43)之间,两组所述拉绳依次穿过多个所述中间连接板(42)的上下两侧并分别与所述端部连接板(43)的上下两侧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骨架(44)为两个且设于所述根部连接板(41)的左右两侧,所述连接骨架(44)依次连接所述根部连接板(41)、所述中间连接板(42)以及所述端部连接板(43),
其中,所述拉绳能带动所述中间连接板(42)以及所述端部连接板(43)移动,所述连接骨架(44)转动,以使所述形变机构(40)向上或向下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变机构(40)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根部连接板(41)、所述中间连接板(42)以及所述端部连接板(43)竖直设置,所述连接骨架(44)为菱形伸缩架,所述菱形伸缩架的铰接点连接在所述根部连接板(41)、所述中间连接板(42)以及所述端部连接板(43)的上下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部连接板(41)、所述中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明磊,刘召斌,王戋,
申请(专利权)人:博雅工道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