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玩具自行车腿部连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4397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11
一种玩具自行车腿部连杆装置,涉及玩具自行车技术领域,包括车架、链条和支撑组件;车架前部设置有把头;车架中部设置有车座;车架底部转动设置有前车轮,前车轮位于把头下方;车架中部设置有第一链轮;车架后部设置有第二链轮,第二链轮和第一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第二链轮上设置有后车轮;第一链轮上设置有脚蹬;车架后部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位于后车轮上方;连接板横向一侧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位于后车轮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便于调整万向轮的位置,便于收起放下平衡轮,同时能够促进孩子学习自行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玩具自行车腿部连杆装置
本技术涉及玩具自行车
,尤其涉及一种玩具自行车腿部连杆装置。
技术介绍
玩具自行车又叫儿童自行车,是指适合于4-8岁儿童骑行,最大鞍座高度为435mm-635mm,凭借作用于后轮的驱动机构骑行的自行车。有带或不带平衡轮的各种轮径、各种款式。儿童自行车不能用于公路骑行。儿童自行车一般尺寸都很小,尺寸过大,刹车时孩子就握不紧手闸,也就刹不住车。另外制动力不得小于50N,否则车辆就会刹不住,给小孩带来危害。儿童自行车还配有保护轮(平衡轮),它能使骑车者保持平衡。家长给孩子购买儿童自行车是为了让其学习如何骑自行车,因此当孩子稍大点时,家长就会将儿童自行车的平衡轮卸下,让孩子练习骑自行车,如果发现此时孩子还不能够掌握平衡,还要将自行车轮装上,十分麻烦,并且不利于孩子学习自行车。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一种玩具自行车腿部连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玩具自行车腿部连杆装置,通过设置支撑组件,能够解决平衡轮拆卸不方便的问题,同时能够促进孩子学习骑自行车。(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玩具自行车腿部连杆装置,包括车架、链条和支撑组件;车架前部设置有把头;车架中部设置有车座;车架底部转动设置有前车轮,前车轮位于把头下方;车架中部设置有第一链轮;车架后部设置有第二链轮,第二链轮和第一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第二链轮上设置有后车轮;第一链轮上设置有脚蹬;车架后部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位于后车轮上方;连接板横向一侧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位于后车轮上方;支撑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支撑组件分别设置在支撑板纵向两侧,支撑板包括放置筒、滑板、丝杆、第一齿轮、转轴、第二齿轮、支撑腿、万向轮、连杆和安装板,放置筒设置在支撑板纵向两侧,安装板设置在放置筒内壁上,滑板滑动设置在放置筒内壁上,滑板位于安装板下方,丝杆转动设置在安装板上,丝杆贯穿安装板,丝杆与滑板螺纹连接,第一齿轮设置在丝杆上端,第一齿轮位于安装板上方,转轴转动设置在放置筒内壁上,转轴位于安装板上方,转轴贯穿放置筒横向一侧,第二齿轮设置在转轴上,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支撑腿转动设置在放置筒内壁上,支撑腿位于滑板下方,万向轮设置在支撑腿底部,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滑板和支撑腿转动连接。优选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为准双曲面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轴线垂直。优选的,放置筒横向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滑槽;滑板横向两侧均设置有滑块,滑块与放置筒滑动连接,滑块位于滑槽内。优选的,滑槽为T形槽状结构,滑块为与滑槽相适配的T形块状结构。优选的,还包括摇把,摇把设置在转轴位于放置筒外侧的一端,摇把为Z形结构。优选的,摇把远离转轴的一端设置有防滑套,防滑套上设置有防滑纹。优选的,还包括限位块,限位块设置在丝杆下端,限位块位于支撑腿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使用时,家长如果没时间照看孩子,就将两个万向轮放下,让孩子自己学习骑车,如果孩子年龄稍大,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自己掌握平衡时,转动摇把,摇把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丝杆转动,丝杆带动滑板上升,滑板带动连杆上升,连杆带动支撑腿上升,支撑腿带动万向轮上升,将万向轮收至放置筒内,即可让孩子自己掌握平衡;同时家长还能够在孩子骑车过程中转动摇把,收起万向轮,更能如今孩子学习自行车,使用时灵活性高,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玩具自行车腿部连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车架;2、前车轮;3、把头;4、车座;5、后车轮;6、第一链轮;7、第二链轮;8、脚蹬;9、链条;10、连接板;11、支撑板;12、放置筒;1201、滑槽;13、滑板;1301、滑块;14、丝杆;15、第一齿轮;16、转轴;17、第二齿轮;18、摇把;1801、防滑套;19、限位块;20、支撑腿;21、万向轮;22、连杆;23、安装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玩具自行车腿部连杆装置,包括车架1、链条9和支撑组件;车架1前部设置有把头3;车架1中部设置有车座4;车架1底部转动设置有前车轮2,前车轮2位于把头3下方;车架1中部设置有第一链轮6;车架后部设置有第二链轮7,第二链轮7和第一链轮6通过链条9传动连接;第二链轮7上设置有后车轮5;第一链轮6上设置有脚蹬8;车架1后部设置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位于后车轮5上方;连接板10横向一侧设置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位于后车轮5上方;支撑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支撑组件分别设置在支撑板11纵向两侧,支撑板包括放置筒12、滑板13、丝杆14、第一齿轮15、转轴16、第二齿轮17、支撑腿20、万向轮21、连杆22和安装板23,放置筒12设置在支撑板11纵向两侧,安装板23设置在放置筒12内壁上,滑板13滑动设置在放置筒12内壁上,滑板13位于安装板23下方,丝杆14转动设置在安装板23上,丝杆14贯穿安装板23,丝杆14与滑板13螺纹连接,第一齿轮15设置在丝杆14上端,第一齿轮15位于安装板23上方,转轴16转动设置在放置筒12内壁上,转轴16位于安装板23上方,转轴16贯穿放置筒12横向一侧,第二齿轮17设置在转轴16上,第二齿轮17与第一齿轮15啮合连接,支撑腿20转动设置在放置筒12内壁上,支撑腿20位于滑板13下方,万向轮21设置在支撑腿20底部,连杆22的两端分别与滑板13和支撑腿20转动连接。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齿轮15和第二齿轮17均为准双曲面齿轮,第一齿轮15和第二齿轮17轴线垂直,能够保证第一齿轮15和第二齿轮17传动时的稳定性。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放置筒12横向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滑槽1201;滑板13横向两侧均设置有滑块1301,滑块1301与放置筒12滑动连接,滑块1301位于滑槽1201内,通过设置滑块1301在滑槽1201内滑动,能够保证滑板13在放置筒12内壁上滑动的稳定性。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滑槽1201为T形槽状结构,滑块1301为与滑槽1201相适配的T形块状结构,T形滑块1301与T形滑槽1201配合,既能够导向,又能够限位。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摇把18,摇把18设置在转轴16位于放置筒12外侧的一端,摇把18为Z形结构,通过摇把18来控制转轴16转动,更方便简单。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摇把18远离转轴16的一端设置有防滑套1801,防滑套1801上设置有防滑纹,通过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玩具自行车腿部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链条(9)和支撑组件;/n车架(1)前部设置有把头(3);车架(1)中部设置有车座(4);车架(1)底部转动设置有前车轮(2),前车轮(2)位于把头(3)下方;车架(1)中部设置有第一链轮(6);车架后部设置有第二链轮(7),第二链轮(7)和第一链轮(6)通过链条(9)传动连接;第二链轮(7)上设置有后车轮(5);第一链轮(6)上设置有脚蹬(8);车架(1)后部设置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位于后车轮(5)上方;连接板(10)横向一侧设置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位于后车轮(5)上方;/n支撑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支撑组件分别设置在支撑板(11)纵向两侧,支撑板包括放置筒(12)、滑板(13)、丝杆(14)、第一齿轮(15)、转轴(16)、第二齿轮(17)、支撑腿(20)、万向轮(21)、连杆(22)和安装板(23),放置筒(12)设置在支撑板(11)纵向两侧,安装板(23)设置在放置筒(12)内壁上,滑板(13)滑动设置在放置筒(12)内壁上,滑板(13)位于安装板(23)下方,丝杆(14)转动设置在安装板(23)上,丝杆(14)贯穿安装板(23),丝杆(14)与滑板(13)螺纹连接,第一齿轮(15)设置在丝杆(14)上端,第一齿轮(15)位于安装板(23)上方,转轴(16)转动设置在放置筒(12)内壁上,转轴(16)位于安装板(23)上方,转轴(16)贯穿放置筒(12)横向一侧,第二齿轮(17)设置在转轴(16)上,第二齿轮(17)与第一齿轮(15)啮合连接,支撑腿(20)转动设置在放置筒(12)内壁上,支撑腿(20)位于滑板(13)下方,万向轮(21)设置在支撑腿(20)底部,连杆(22)的两端分别与滑板(13)和支撑腿(20)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玩具自行车腿部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链条(9)和支撑组件;
车架(1)前部设置有把头(3);车架(1)中部设置有车座(4);车架(1)底部转动设置有前车轮(2),前车轮(2)位于把头(3)下方;车架(1)中部设置有第一链轮(6);车架后部设置有第二链轮(7),第二链轮(7)和第一链轮(6)通过链条(9)传动连接;第二链轮(7)上设置有后车轮(5);第一链轮(6)上设置有脚蹬(8);车架(1)后部设置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位于后车轮(5)上方;连接板(10)横向一侧设置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位于后车轮(5)上方;
支撑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支撑组件分别设置在支撑板(11)纵向两侧,支撑板包括放置筒(12)、滑板(13)、丝杆(14)、第一齿轮(15)、转轴(16)、第二齿轮(17)、支撑腿(20)、万向轮(21)、连杆(22)和安装板(23),放置筒(12)设置在支撑板(11)纵向两侧,安装板(23)设置在放置筒(12)内壁上,滑板(13)滑动设置在放置筒(12)内壁上,滑板(13)位于安装板(23)下方,丝杆(14)转动设置在安装板(23)上,丝杆(14)贯穿安装板(23),丝杆(14)与滑板(13)螺纹连接,第一齿轮(15)设置在丝杆(14)上端,第一齿轮(15)位于安装板(23)上方,转轴(16)转动设置在放置筒(12)内壁上,转轴(16)位于安装板(23)上方,转轴(16)贯穿放置筒(12)横向一侧,第二齿轮(17)设置在转轴(16)上,第二齿轮(17)与第一齿轮(15)啮合连接,支撑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利平李刚张大铭邹映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迪迪隆机器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