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庆钧专利>正文

一种炒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324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们烹饪食品用的炒锅。是在锅体1底部的受热面上,至少设有3条向锅口外边沿延伸的凸起筋肋2。烹饪食品时,火势沿锅体底部受热面的多个凸起筋肋间构成的圆周漫延加热,起到了缓解火势向锅口外边沿漫延的速度,延长了火势在锅体底部受热面的滞留时间,热量损耗小;锅体底部受热面的凸起筋肋增加了其受热面积,热效率提高;凸起筋肋还增加了锅体底部的厚度,蓄热量增加,烹饪食品保温效果好。(*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具体涉及人们生活中烹饪食品用的炒锅。现有技术中的炒锅,其存在不足一是锅体底部受热面均为平滑表面,当燃料燃烧的火势作用在锅体底部受热面上时,有一部分火势沿锅体底部圆周方向向外快速漫延至锅口外边沿,热量损耗大;二是相同体积的锅体底部受热面积小,热效率低;三是锅体底部厚度较薄,蓄热量小,对烹饪的食品保温效果差。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量损耗小;受热面积大,热效率高;蓄热量大,对烹饪食品保温效果好的炒锅。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这种炒锅改进特点在于在锅体底部的受热表面上,至少设有3条向锅口外边沿延伸的凸起筋肋。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时,通常是在锅体底部受热面上设有的凸起筋肋选择为直线状和/或弯曲线状。实施上述方案时,通常在锅体底部受热面上设有的凸起筋肋,可以选择连续状和/或断续状。由于本技术在锅体底部受热面上设有凸起筋肋,烹饪食品时,火势沿锅体底部受热面的多个凸起筋肋间构成的圆周漫延加热,起到了缓解火势向锅口外边沿漫延的速度,延长了火势在锅体底部受热面的滞留时间,热量损耗小;锅体底部受热面的凸起筋肋增加了其受热面积,比原有的锅体底部平滑受热表面面积提高1倍左右,热效率提高;凸起筋肋还增加了锅体底部的厚度,蓄热量增加,对烹饪食品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带有部分剖面的俯视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4为图3的带有部分剖面的俯视图。实施例一,图1-图2所示。通常铸造铸铁锅体1的外口直径为300mm,在铸铁锅体1底部的受热表面上,铸造16条整体连续的圆弧弯曲线状凸起筋肋2。凸起筋肋2的宽度为2mm,位于锅体1底部受热面中心处的高度为3mm。通常选用相邻的两条凸起筋肋2的长度不相同。在锅口外边沿两侧,分别连有手把3和手把4。为防止锅体1安放在平整台面上不至歪斜,通常在锅体1底部受热面上的凸起筋肋端部,设有3个支腿5。实施例二,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在锅体1的底部受热面上,铸造有16条断续的直线状凸起筋肋2向锅口外边沿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炒锅,其特征在于:在锅体(1)底部的受热表面上,至少设有3条向锅口外边沿延伸的凸起筋肋(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炒锅,其特征在于在锅体(1)底部的受热表面上,至少设有3条向锅口外边沿延伸的凸起筋肋(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底部受热面上的凸起筋肋(2),可以是直线状和/或弯曲线状。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贵吴启荣张庆春张庆钧
申请(专利权)人:张庆钧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