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控制油烟的炒锅、炒锅可控制油烟装置及炒锅部件。为解决现有炒锅在加热油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油烟的问题而发明专利技术。在锅底中部设置有导热通孔;在锅底部下表面对应所述导热通孔设置有受热板,使得受热板中部上表面对应导热通孔的部分成为锅体内表面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锅底设置导热通孔,并在该导热通孔的下方加一个受热板,使得受热板中部上表面对应导热通孔的部分成为锅体内表面的一部分;这样火焰散发出来的热量首先被受热板吸收,而不是直接加热锅底;热量直接传导至受热板在锅底的中部,从而使锅底烹炒区域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利用这个区域来加热油时,可以保证油被首先加热;这样只要控制好油温则不会产生油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控制油烟的炒锅。
技术介绍
一般的炒锅,其锅体的通常为铁制、铝制或不锈钢等制成的凹球形,这种结构的炒锅翻炒颠勺都方便,用这种锅炒菜相对比较省油,并且由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等优势被广泛应用。炒菜时,一般会在锅体内倒入的较少量食用油,并使油温达到一定的温度,才向锅放各种食材,进行烹制。由于这种锅的锅体底部为凹球形,因此,在锅内加入食用油后,锅体中心位置处的油层厚度较大,而远离锅体中心位置的油层厚度则越来越小。但是,燃气灶所形成的火焰的面积通常大于锅体内食用油的投影面积。加热时,锅体中心处的温度由于有食用油的存在,而食用油导热又较慢,因此锅体中心处温升相对较慢;而没有食用油的锅体壁的温度则会迅速升高,而靠近这部分锅体油层又是最薄的地方,而且锅的侧壁总是难以避免沾上油迹,因此很容易被炽热的锅体侧壁加热到较高的温度,以致产生油烟;而此时由于油导热系数较低,且锅体中心位置处的油层厚度较大,则油温不易达到烹饪的要求,无法进行烹饪,因此,只能继续加热。这样,势必会在后续的加热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油烟,以致达到无法控制的局面。特别是,当前很流行的多层钢炒锅其中间是导热性能极好的铝材,因此火焰产生的热量被快速传到至锅壁,问题更加严重。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4706201A技术名称:可控制油烟的炒锅公开了一种可以控制油烟的炒锅,其是在锅底的下方增设一个金属的受热板,用于挡住火焰直接将热量传递锅体,同时吸收火焰散发出来的热量直接或通过导热柱传导至锅内,从而使锅底受热面积被限制在一个可控的区域,从而可以保证油被先加热,以最大限度的控制油烟的产生。但是其受热板与锅体的是通过接触导热的,因此其接触处会产生接触热阻而导致造成热量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可控制油烟的炒锅。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控制油烟的炒锅,所述炒锅为凹球形的锅,在锅底中部设置有导热通孔;在锅底部下表面对应所述导热通孔设置有受热板,使得受热板中部上表面对应导热通孔的部分成为锅体内表面的一部分;所述的受热板与锅底气密封;所述的受热板的投影面积大于导热通孔的投影面积。优选的,在所述的受热板中部上端面向上设有与导热通孔直径相适配的导热柱。优选的,所述锅体内的受热板或导热柱的上端面与锅底曲线相适配;或导热通孔内的受热板表面设有一个与导热通孔相适配环状凸起,所述的环状凸起内的受热板上表面与锅底曲线相适配。优选的,所述的受热板外边沿向上延伸形成一与锅体外壁间隔设置的挡火锅圈;或,在所述的受热板周侧向下设置有聚热环形凸起。优选的,在所述的挡火锅圈上还设置有一个与内锅间隔设置的外接锅圈,所述的外接锅圈的下端与挡火锅圈的上端隔热连接;其中所述的隔热连接为通过热不良导体连接或通过若干个支撑点连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控制油烟的炒锅,所述炒锅为凹球形的锅,在锅底中部设置有导热通孔;在锅底下表面的与导热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环形接圈;在所述环形接圈下表面固接一受热板;所述的环形接圈与锅体下表面气密封连接,所述的环形接圈与受热板气密封连接,使得受热板中部上表面对应导热通孔的部分成为锅体内表面的一部分;所述的受热板的投影面积大于导热通孔的投影面积。优选的,在所述的受热板中部上端面向上设有与导热通孔直径相适配的导热柱。优选的,所述的导热柱或锅体内受热板的上端面与锅底曲线相适配;或导热通孔内的受热板表面设有一个与导热通孔相适配环状凸起,所述的环状凸起内的受热板上表面与锅底曲线相适配。优选的,所述的环形接圈近外缘处设有连接通孔,所述的受热板对应该所述的连接通孔设有连接孔,所述的受热板和环形接圈通过连接孔利用螺栓固接。优选的,在环形接圈上对应受热板同轴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环形凹槽,所述的环形凹槽与所述的受热板配合形成一环形空腔,在所述的空腔内有密封材料。优选的,在受热板上对应环形接圈同轴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环形凹槽,所述的环形凹槽与所述的环形接圈配合形成一环形空腔,在所述的空腔内有密封材料。优选的,在所述的受热板周侧向下设置有聚热环形凸起。优选的,在所述的受热板上对应所述的接圈设置有与所述接圈相适配的凹槽,所述的接圈设置在所述的凹槽内。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炒锅可控制油烟装置,用于控制所装配炒锅的油烟,包括一受热板,在所述的受热板中部上端面向上设有导热柱;所述的导热柱上端面设有与伸入锅体内底部相适配的接触部,所述的导热柱外的受热板上设有与锅体下表面气密封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的受热板在炒锅上的投影面积大于导热柱在炒锅上的投影面积。优选的,所述的受热板外边沿向上延伸形成挡火锅圈;或,在所述的受热板周侧向下设置有聚热环形凸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控制油烟的炒锅,在锅底中部设置有导热通孔;还包括一个受热板,所述的受热板对应所述的导热通孔设置在锅底下表面,并由内向外形成下述三个区域:烹炒区,受热板中部位于锅体内的部分;密封区,受热板上与锅底形成气密封的部分;挡火受热区,密封区外受热板与锅体不相接触的部分。优选的,所述炒锅为筒形的平底锅。优选的,在所述的受热板中部上端面向上设有与导热通孔直径相适配的导热柱。优选的,所述锅体内的受热板或导热柱的上端面与锅底曲线相适配;或导热通孔内的受热板表面设有一个与导热通孔相适配环状凸起,所述的环状凸起内的受热板上表面与锅底曲线相适配。优选的,所述的受热板外边沿向上延伸形成一与锅体外壁间隔设置的挡火锅圈;或,在所述的受热板周侧向下设置有聚热环形凸起。优选的,在所述的挡火锅圈上还设置有一个与内锅间隔设置的外接锅圈,所述的外接锅圈的下端与挡火锅圈的上端隔热连接;其中所述的隔热连接为通过热不良导体连接或通过若干个支撑点连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控制油烟的炒锅,所述的炒锅由内锅和外锅组成;所述的内锅中部设置有导热通孔,所述内锅设置在外锅内并在近导热通孔的部分连接以形成下述三个区域:烹炒区,外锅位于内锅导热通孔内的部分;密封区,外锅与内锅形成气密封的部分;挡火受热区,密封区外的外锅与内锅不相接触的部分。优选的,所述外锅腰部或腰部以下的锅体外侧设置或一体形成有环形的挡火裙边。优选的,在所述的内锅和外锅的锅口之间隔热连接,所述的隔热连接为通过隔热材料连接或以隔热方式连接。优选的,在所述的内锅和外锅的锅口之间设置有隔热环。优选的,在所述导热通孔内的外锅内侧壁上设有与导热通孔直径相适配的导热柱。优选的,所述导热柱上端面与内锅曲线相适配;或所述外锅位于内锅导热通孔内的部分与内锅曲线相适配;或所述外锅位于内锅导热通孔内的部分设有一个与导热通孔相适配环状凸起,所述的环状凸起内的外锅上表面与内锅曲线相适配。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炒锅部件,包括一炒锅锅体,所述的锅体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导热通孔。本技术中,在锅底的下方增设一个金属的受热板,用于挡住火焰直接将热量传递锅体,同时吸收火焰散发出来的热量直接或通过导热柱传导至锅内,而由于受热板或导热柱为锅内的一部分,且其面积是预定的,因此锅底受热面积被限制在一个可控的区域,这个区域小于一般情况下油的覆盖区域。从而可以保证油被先加热,以最大限度的控制油烟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分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控制油烟的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为凹球形的锅,在锅底中部设置有导热通孔;在锅底部下表面对应所述导热通孔设置有受热板,使得受热板中部上表面对应导热通孔的部分成为锅体内表面的一部分;所述的受热板与锅底气密封;所述的受热板的投影面积大于导热通孔的投影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8.31 CN 20151054759761.一种可控制油烟的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为凹球形的锅,在锅底中部设置有导热通孔;在锅底部下表面对应所述导热通孔设置有受热板,使得受热板中部上表面对应导热通孔的部分成为锅体内表面的一部分;所述的受热板与锅底气密封;所述的受热板的投影面积大于导热通孔的投影面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油烟的炒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受热板中部上端面向上设有与导热通孔直径相适配的导热柱。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制油烟的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内的受热板或导热柱的上端面与锅底曲线相适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油烟的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热板外边沿向上延伸形成一与锅体外壁间隔设置的挡火锅圈;或,在所述的受热板周侧向下设置有聚热环形凸起。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控制油烟的炒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挡火锅圈上还设置有一个与内锅间隔设置的外接锅圈,所述的外接锅圈的下端与挡火锅圈的上端隔热连接;其中所述的隔热连接为通过热不良导体连接或通过若干个支撑点连接。6.一种可控制油烟的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为凹球形的锅,在锅底中部设置有导热通孔;在锅底下表面的与导热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环形接圈;在所述环形接圈下表面固接一受热板;所述的环形接圈与锅体下表面气密封连接,所述的环形接圈与受热板气密封连接,使得受热板中部上表面对应导热通孔的部分成为锅体内表面的一部分;所述的受热板的投影面积大于导热通孔的投影面积。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控制油烟的炒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受热板中部上端面向上设有与导热通孔直径相适配的导热柱。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控制油烟的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柱或锅体内受热板的上端面与锅底曲线相适配。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控制油烟的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接圈近外缘处设有连接通孔,所述的受热板对应该所述的连接通孔设有连接孔,所述的受热板和环形接圈通过连接孔利用螺栓固接。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控制油烟的炒锅,其特征在于,在环形接圈上对应受热板同轴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环形凹槽,所述的环形凹槽与所述的受热板配合形成一环形空腔,在所述的空腔内有密封材料。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控制油烟的炒锅,其特征在于,在受热板上对应环形接圈同轴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环形凹槽,所述的环形凹槽与所述的环形接圈配合形成一环形空腔,在所述的空腔内有密封材料。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控制油烟的炒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受热板周侧向下设置有聚热环形凸起。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控制油烟的炒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受热板上对应所述的接圈设置有与所述接圈相适配的凹槽,所述的接圈设置在所述的凹槽内。14.一种炒锅可控制油烟装置,用于控制所装配炒锅的油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林志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